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红色满洲里【张燎原】
2011-12-19 14:53:35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张燎原] [责编:蔡矜宜] 字体:【

  “南濒呼伦水、西临蒙古国、北接俄罗斯”的满洲里,是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教育基地,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满洲里原称霍勒津布拉格,是蒙古语,意为“旺盛的泉水”。1901年因中东铁路的修建而得名“满洲里”。满洲里在其百年历史的发展中,曾经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人寻求革命真理,拯救中华民族、建立新中国的光辉历程;记载了李大钊、陈独秀、刘少奇、周恩来、瞿秋白、李立三等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前往苏联,加强与共产国际联系,学习马克思主义,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革命事迹;记载了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部分代表往返莫斯科、毛泽东主席出访苏联等重要历史事件;记载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后代们经这里被送到苏联国际儿童院学习和生活的经历;记载了共产国际的代表和军事顾问从这里进入中国,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以及支援中国抗日战争等风雨历程。

  沿着历史的足迹,我们首先参观了国门景区。国门建于1989年,高30米,宽40米。门体上方镶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7个鲜红的大字,金色的国徽闪着耀眼的光彩。在巍巍的国门右侧有两驾马车。据导游介绍,这两驾马车是当年中共六大代表乘坐过的。当年,前去参加会议的大部分代表是从这里前往莫斯科的。如今,这两驾木制马车虽已破旧,但仍然吸引了众多游客参观。登上国门,放眼望去,俄罗斯境内的赤塔州后贝加尔斯克城的风光尽收眼底,并可以看到与我国国门遥遥相望的俄罗斯国门。此时,一辆满载货物的火车从国门下的国际铁路线通过。

  当思绪还在感叹国门的威严与神圣的时候,我们在红色旅游展厅内看到了红色秘密交通线的整个发展历程。1920年至1937年,共产国际和中共东北党组织先后在满洲里建立了国际秘密交通站,护送来往于中苏国境的革命者。经过满洲里往返中苏之间的中共早期领导人有李大钊、陈独秀、周恩来、李立三、张太雷等。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郊区召开。为了使代表们安全到达莫斯科,党中央决定大多数代表乘坐中东铁路的火车,由哈尔滨至满洲里出境。满洲里秘密交通站护送了瞿秋白、周恩来、李立三、邓颖超、蔡畅、罗章龙、张国焘等40余名六大代表偷越中苏国境,使他们顺利到达莫斯科,为中共六大胜利召开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展厅图文并茂,每个阶段都包含着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心血,也承载着无数仁人志士的血与泪。

  1927年中国大革命失败后,许多共产党人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下。为了保护、抚养和培育红色后代,中共中央陆续把一些烈士遗孤和中共领导人的子女经满洲里等地送到苏联国际儿童院学习和生活。我们在红色后代展厅,看到毛岸英在苏联儿童院时使用过的俄文词典,看到早期中共党员伍云甫之子伍绍云在大学时戴过的手表,看到模拟当年苏联国际儿童院真实生活布置的教室和食堂。这些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实物,记述了红色后代在国际儿童院的学习生活和鲜为人知的坎坷经历。据导游介绍,2008年展厅开馆之时,有3位曾在苏联儿童院学习和生活,现已年逾古稀的尊贵客人应邀出席。他们是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任弼时之女任远芳、抗日联军领导人李范五之子李多力以及中共早期党员曾三之女曾芳兰。

  翻阅人类文化创造的浩然长卷,展览三山五岳隆起的华夏诗篇,开启满洲里尘封已久的“红色档案”,无不让人为之感叹。是啊!满洲里红色之路的历史悠久,而且在中国革命史的进程中一直接续着,直至全中国解放。满洲里红色文化资源的突出特点是红色之路和赤色枢纽——一条联系共产国际的红色通道,这是大多数内地城市不具备的历史文化资源,独具魅力,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