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视点头条 > 正文
文以载道与文以载官:官员写作的N种解读
2011-12-08 21:48:23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何淼玲] [责编:蔡矜宜] 字体:【

  名家谈“官员写作”

  本报记者 何淼玲 通讯员 陈一玙

  写些篇幅短内容精的文章

  方向新(省社会科学院副巡视员、省社会学会常务副会长):

  官员写作应该是有感而发,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官员毕竟不是诗人、学者等专职作家,其本职工作是当好官。文学创作应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现在的官员时间有限,真正要创作一部数十万字的小说,仅仅利用业余时间来完成,显然不够。我自己也担任了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的一些行政职务,常常感叹没有时间、精力写文章。所以我提倡官员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写些篇幅较短、内容精辟的小文章。

  看待官员写作要有理性心态

  赵树勤(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

  现在是多元化社会,各种现象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写作形成多元化格局很正常。对官员写作,不仅是坊间,学界也有些微词,认为是附庸风雅,不能体现水平,因而不屑一顾。我认为,并不是每个官员写作都是动机不纯,有的确实是出于自己爱好,在业余时间写作,是件好事。美国原国务卿基辛格在繁忙的政务之余,就写了很多一流的书。

  看待官员写作要有一种平和、宽容、理性的心态。对官员写作,既不能因其做出了政绩,就褒扬他的文章;也不能因出了问题,就否定他的所有写作。

  作品一定要是自己写

  王开林(著名作家、省作协副主席):

  官员应以诚实的态度来写作,不论文章质量好坏、水平高低,文章一定要是自己写出来的,这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其次,官员写作应该以反映社会现象、关注民生疾苦、思考体制之痛为主。少一些吟风弄月、歌功颂德、缺乏思想深度的文章,多一些向下看,以民本、民生视角观察社会、经得起历史和时间检验的文章。第三,官员写作应避免动用社会公共资源出书、开作品研讨会,更不能强行摊派下属机构买书等。动用社会公共资源其实就是变相腐败。

  官员更加了解社会,写作素材也更为丰富。虽然较之于专职作家,官员写作更有优势,但官员们面临的忌讳也比较多,一方面要当官,一方面要写作,手脚捆得比专职作家紧,就像“戴着镣铐跳舞”。因此,想要官员真正放开手脚来写,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身份和写作没有冲突

  阎真(著名作家、省作协副主席、中南大学教授):

  我非常支持官员写作。一个人的身份和写作没有任何冲突。农民可以写作,医生可以写作,官员为什么就不能写作?我是大学老师,教学之余我也写作。我的《沧浪之水》至今再版了40多次。如果说官员写作是不务正业,那么只有作协的作家写作才算务正业。官员拥有更多的创作资源和素材,能静下心来写作,能有这个爱好、这份情怀、这个能力,应该肯定和提倡。现在进行创作的官员不少,不能因个别人出了问题就全盘否定官员写作这个队伍。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