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我曾是西沙人【肖民生】
2011-12-08 20:13:06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肖民生] [责编:蔡矜宜] 字体:【

  我曾是西沙人

  肖民生

  

金沙水拍云崖暖 姜坤

  送别的码头,人潮涌动,握手,祝福,热烈相拥。我这个“西沙人”,将离开西沙群岛,去新的地方任职。

  翠绿的海岛,洁白的沙滩,矗立的灯塔,一点一点远离、模糊,直至消失。凭栏回望,百感交集,心灵最深处的沉淀开始升腾,潮湿了眼眶,感动着我的灵魂。

  这种感动富有质感,源于对西沙人主权意识的庄严致敬。

  西沙岛小、人少,却承载着国之安危、民之幸福的宏大命题。1973年12月,中国人民海军正式上岛驻防,至今已近40年。

  我第一次巡岛,先后踏上了西沙群岛中6个驻防岛屿,观察岛的不同、物的珍奇、人的可爱,强烈地感到被西沙蓝色海水浸泡过的主权意识是那么地让人仰止!

  1974年西沙海战中,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冯松柏等18位烈士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长眠在琛航岛烈士陵园的苍松翠柏间。每次上岛,我必去祭扫,斟酒敬烟,鞠躬礼拜。中建岛曾有一名干部,接连收到家中发来的“母病重”、“母病危”、“母去世”3封电报,却由于交通隔阻,不能膝下尽孝,只能选择长跪在粗粝的珊瑚沙滩上抛洒热泪。一次台风过境,数艘某国渔船强行闯入我港避风,岛上官兵高度戒备,顶狂风冒暴雨,始终坚守岗位,硬是三天三夜没合眼,圆满完成了警戒任务。可敬的官兵,挑战的是生理极限,表达的是主权自觉,担当的是光荣使命。

  后来,我写下了《西沙人,西沙情》的歌词:“神圣的领海/庄严的主权/爱国爱岛爱海洋/是我们日夜守护的国土/伟大的母亲……”这首歌被选入西沙首张MTV专辑,广为传唱,成了西沙人执戈守海的使命宣言。

  这种感动充满激情,源于对西沙人创业精神的自觉传承。

  漫步在永兴岛的林荫道,可以捕捉到现代军营的时代气息,很难想象,这里是曾被冠以“贫瘠”、“荒芜”、“封闭”等代名词的西沙海岛。

  我看过岛上驻军劳动实拍影像,不由感叹:生存不容易,创业更艰难。永兴岛有一条水泥路叫万长路,已布满岁月留下的裂纹,却仍在使用。20年前,时任水警区司令员的赵万长带领官兵动手修建,所需水泥、沙子、淡水,全靠肩扛、人挑、船运。没有现代化机械设备,全靠官兵倒班施工,一条岛路的工期竟长达一个月。现存的1000米水泥路横贯南北,如同静卧的长碑,细说着西沙人的创业豪情。

  最艰苦的中建岛素有“风岛”、“沙岛”、“火岛”之称。守备队刚上岛时,迎接他们的是一片白茫茫的珊瑚沙,看不见一片绿叶,找不到一棵小草。面对孤境绝地,官兵们不曾沮丧,未曾退缩,种的树死了就换个树种再试。经过很多次尝试和失败,数年后终于种成初具规模的树林和菜地,在“荒漠戈壁”上生长出一片绿洲。

  时至今日,西沙驻防条件逐渐完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艰苦创业的精神也已流入西沙人的血脉,渗入骨髓,如同“西沙黑”一样,成为一种本色。

  这种感动久难释怀,源于对西沙人至臻情谊的无比珍视。

  到过西沙的人,都会试图用一些词汇表达对西沙人的印象:“热情”、“淳朴”、“真诚”、“可爱”、“洒脱”……也许这些都不能完全表达西沙人的特点吧。驻防过西沙,就是西沙人。成了西沙人,就有了西沙不了情。

  每次走到官兵中间,和他们一起工作、劳动、生活,我总能真切地感到他们的乐观、豁达。我内心倾向于这种融合着海岛气息的爽朗,展示的是一种自信,一种真诚,一种敞开心扉的交流。没有职务的拘束,也无年龄的代沟,更没有陌生衍生的隔阂,心如海天一般亲近。

  每次踏上小岛,官兵们齐刷刷地列队欢迎,黝黑的脸庞洋溢着喜悦;别时,却又那么不舍,因为不知道几个月后才能再来。最伤感的莫过于送老兵。这种一年一度的例行送别往往是:送,一阵子;别,一辈子。一些老兵在小岛上工作了10多年,感情特别深,像一个即将离家远行的游子,不忍离开。只是一句“兄弟,保重”,就能让平时坚强的西沙汉子热泪滚滚。船已开出很远,官兵们呼喊声还能穿透海风,催人落泪。

  近年来,西沙开放开发提速,交通方便了许多。西沙的情、景、人、事的美好,让许多人慕名而来。他们都渴望能把西沙人的至臻情谊装入行囊,带回喧闹的城市,为自己营造一处心灵绿洲。

  我庆幸,我曾是西沙人。

  (肖民生,海军大校,湖南人。曾任海军驻西沙群岛某部政治部主任,现任海军某部政治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