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深读 > 正文
沅水河生态链面临断层
2011-12-07 22:39:12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周勇军 李寒露] [责编:周静] 字体:【

     导读:沅水是我省的第二大河流,干流在我省全长568公里,流域面积5.1万平方公里,流贯我省的怀化、自治州和常德。千百年来,这条母亲河滋养着万物,繁衍着生命。但在沅水常德城区河段,以前双休日垂钓爱好者千人扬竿的壮观场面不见了;夜幕降临时鲤鱼跳龙门,鳡鱼、翘鱼追逐刁子鱼的场景更不复存在。目前沅水的鱼类种类仅剩98种,而在并不遥远的上世纪80年代,尚有160多种。疯狂电鱼、炸鱼、“迷魂阵”……毁灭性捕捞,演绎出今天沅水鱼类的危机。

       本报记者 周勇军 李寒露

  进入冬季以来,记者经常在沅水常德城区河段观察,往往是一声叹息。以前双休日垂钓爱好者千人扬竿的壮观场面不见了;夜幕降临时鲤鱼跳龙门,鳡鱼、翘鱼追逐刁子鱼的场景更不复存在。看到的只有停靠在两岸的渔船和静静的河水,似乎在向人们倾诉着什么……

  失衡的沅水

  沅水源出贵州省云雾山的鸡冠岭,流经贵州、湖南,干流全长1033公里,流经21个县市,流域面积8.91万平方公里。沅水是我省的第二大河流,干流在我省全长568公里,流域面积5.1万平方公里,流贯我省的怀化、自治州和常德。千百年来,这条母亲河滋养着万物,繁衍着生命。

  然而,近些年沅水的生态环境不断遭到人为的疯狂破坏,致使这条河流的鱼类资源急剧减少、消失。

  一位居住在常德城区大河街姓范的居民告诉记者,前些年,一到汛期,他就经常带着捞网,随便就可在河堤边捞到不少的小鱼来改善生活。可是最近一二年,别说小鱼捞不到,河虾的影子都难看到。

  武陵区一位绰号叫胖子的中年人,2001年下岗后买了条渔船,和爱人一年四季漂泊在沅水河里以捕鱼为生,城里的不少居民都喜欢到河边买他的鱼吃。年关临近,他和爱人却卖掉了渔船,在汽车站前干起了帮人吆喝拉客的行当。问起原由,这位中年汉子一脸的无奈。他叹着气说道:“以前运气好的话,一网下去有个百把斤,现在河里的鱼越来越少,从早忙到黑,都难捕到几斤鱼,连柴油钱都捞不回来,不转行的话,一家人就要喝西北风了。”

  在沅水旁的沅安路上,开有3家渔具店,往年这个时候,店里人来人往,生意红火,尤其是晚上,钓友们三五成群地聚集在渔具店里,喝茶聊天,交流着垂钓的感受。这两年来,这些渔具店生意冷淡,门可罗雀。“华仔”渔具店的龚老板和爱人卖了几十年的渔具,今年的营业额与往年相比下降了60%。他伤感地告诉记者,照此下去,只有关门了。

  失衡的沅水,不仅面临着生物链的断裂,还直接影响到百姓的民生。那么,沅水的鱼类物种资源究竟是个什么状况呢?带着这个问题,12月6日,记者专门采访了目前正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湘资沅澧鱼类物种资源及多样性评估课题的湖南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刘良国教授。据刘教授最新的调查统计,目前沅水的鱼类种类只有98种。而在上世纪80年代,沅水的鱼类种类有160多种。鱼类资源在种类上明显减少,鱼类的种群数量也在明显下降。首先是沅水中鱼类的优势种群发生了变化。比较明显的是四大家鱼,以前野生的四大家鱼个体大,经济价值高,但现在野生的四大家鱼个体小,而且多数是家养逃逸的。其次是鱼类出现了成熟年限低龄化,即以前要两三年才成熟的鱼类,现在只要一两年就成熟了。此外,以前一些比较普遍的鱼类,现在已经难得看到,如鲥鱼、胭脂鱼、刀鲚、银鱼、中华鲟等。

  沅水直通洞庭湖,而洞庭湖又是国家最好的鱼类资源库之一,更是鱼类越冬的最好场所,沅水还间接地和湘江、资水、澧水相通。沅水的失衡,从某种意义上讲,将影响到整个长江中下游的鱼类物种可持续繁衍。

  无度的索取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毁灭性捕捞,演绎出今天沅水鱼类的危机。

  在沅水支流湖区的泥滩里,经常可以看到渔民布下的“迷魂阵”围网。这种捕捞方式是以竹竿垂直插于滩泥里,围网成圈,竿下密布细网、小笼等工具,让大大小小的鱼虾无处可逃。

  更令人忧心的是,一些唯利是图的人,为了捕捞更多的鱼,更是不择手段,将机帆船装上15至30千瓦的发电机,捕捞时往河里抛出一根200米长的电缆电鱼,两艘机帆船相隔约200米距离,尾随其后的是几只小船,每只船上都有10多只鸬鹚捡捞。电缆拖过,无论是大鱼、小鱼,还是有鳞鱼、无鳞鱼,无不在劫难逃。这样的场景,记者在过去追踪采访时经常看到。去年冬天的一个深夜,记者接到市民举报电话,反映有几艘机帆船在沅水一桥下面用电缆打鱼。记者连忙叫上渔政执法人员,乘上快艇,追了几里才将3艘电鱼船截获。

  每年的隆冬,正是鱼群在深水里聚集的时候,一些人不惜用炸药套上雷管炸鱼,隆隆的炮声经常惊醒居住在河堤附近的居民。爆炸威力所至,鱼类尽死。对于这些触目惊心的场景,市民们深恶痛绝。

  “大湖股份”是一个社会责任感很强的企业,8年来,往沅水河里放流了上亿尾半成品、成品鱼。今年4月在沅水河里放流的300多万尾各类优质原种鱼,白天刚入水,晚上就有不少的人带着“麻麻机”,开着电船,捕捞这些珍贵的种鱼。不少市民向记者反映,就是这些滥捕滥捞的人,在城区内开了几家野生鱼餐馆,搞起了“一条龙作业”,赚的尽是些“黑心钱”。

  对于这些灭绝式的捕捞行径,“洞庭湖水生生物资源保育与利用”创新平台负责人、产学研示范基地负责人杨品红教授非常愤慨。他告诉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四章第三十条明确规定:“禁止以炸鱼、毒鱼、电鱼等破坏渔业资源的方法进行捕捞。”对这类违法行为,执法部门应严厉打击。他还严肃地指出电网捕捞直接的危害是破坏了鱼类的繁殖能力,使鱼类资源量和生物多样性明显减少,如果任这样的行径延续下去,带来的恶果就是鱼类资源的小型化,直至鱼类资源的衰竭和灭绝。

  理性的回归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失衡的沅水如不尽快从根本上得到有效整治,有关专家预言,不远的将来,沅水可能会成为一条没有生命的河流。

  值得欣慰的是,整治沅水河的生态环境,不仅引起了常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成为了一些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和广大市民的自觉行为。为了打击电网捕捞违法行为,市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解决了渔政执法部门的经费和人员编制问题;下大力取缔了沅水城区段的餐饮船;今年又下决心规范了挖沙船的作业地段。

  为了尽快恢复沅水河生物的多样性,许多企业将大批的珍贵鱼种放流沅水;许多市民还购买乌龟、鲤鱼、翘鱼、鳜鱼在沅水放生;在团市委和教育局的组织下,不少大中专院校和城区中小学的学生,利用节假日广泛开展“保护沅水母亲河”的环保行动。前不久,常德市某单位的一名负责人,还将朋友送的一条娃娃鱼放归沅水。这些举措,固然说明了人们理性的回归,但沅水的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少专家和市民建议:当务之急是通过地方人大立法,将沅水城区段划为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区,常年禁渔,坚决杜绝除垂钓以外的一切捕捞作业。

  眼下年关临近,正是人们腌制腊鱼的季节,记者希望在沅水河面上,再也听不到隆隆的炸鱼炮声,再也看不到一条条拖着电缆的捕捞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