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新声 > 正文
地方领导要讲好“本土故事”
2011-11-19 20:33:07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奉清清] [责编:周静] 字体:【

  【思想者】地方领导要讲好“本土故事”

  所谓“本土故事”,就是与一个地方老百姓生活休戚相关的各种大事小事。讲好“本土故事”,就是要把这些大事小事办好。道理简单明了,但要讲好“本土故事”,却也颇费周章。

  首先必须因地制宜。要讲好“本土故事”,先得深知“本土”。只有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拜人民为师,“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色”,才能了解群众的诉求、苦楚、要求,实施的决策才会“八九不离十”,“本土故事”才能实打实,干部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

  其次不能急功近利。有的地方领导干部为了个人仕途,在城市绿化中喜欢做那些“种草”的表面文章,而不愿做那些“种树”的实事。为何选择种草,因为种草容易,成本低,见效快;而种树的周期长,成本高,见效慢。有的领导干部头脑发热,热衷于搞“马路政治”,上届领导在马路边做了橘子树,本届领导认为不行挖了橘子树种樟树,下一届领导又挖了樟树栽梧桐。这样讲“本土故事”,劳民伤财,老百姓不拥护。

  讲好“本土故事”,重在干得好。老百姓不喜欢卖“狗皮膏药”、“嘴上讲一套心里想一套”和“雷声大雨点小”的干部。“三担牛屎六箢箕”,老百姓图的是实在。干部只有带领群众,围绕制定的目标,付出辛勤的汗水,带动一方发展,为百姓带来看得见、摸的着、能得到的实惠,这个“本土故事”,才讲得功德圆满,老百姓的口碑,也会像金杯银杯一样向干部飞来。

  讲好“本土故事”,“打铁还得本身硬”。当前,我国已进入“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的时期,地方领导干部各项任务相当繁重,讲好“本土故事”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各级干部唯有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练好内功,才能讲好“本土故事”;唯有深入群众真抓实干,才能把“本土故事”讲活讲实。“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本土故事”一定会越讲越精彩。(作者系衡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工作笔谈】坚持“三个更加” 激发干部热情

  当前,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基层领导职位逐步精简,基层非领导职务配备逐步规范,基层干部获得提拔的机会相应减少。在这一前提下,党委组织部门如何发挥职能,更好地保护好、激发好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个人认为,始终坚持“三个更加”,努力实现“三最”,是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的必由路径。

  在干部选任上,坚持更加公正公开,让最优秀的干部脱颖而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在干部工作中尤其如此。古人云: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在精简领导职数的情况下,只有更加公正地选拔最优秀的干部,才能让人信服,只有更加公开地选拔最优秀的干部,才能取得信任。一要更公正。组工干部要公正立身,从有益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出发点选用干部,敢于抵制和坚决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始终做到公正处事,公正待人。二要更公开。公开化能推进科学化。当选人用人置于人民的监督下,必能促进其不断完善,日趋科学。为此,要公开职位、公开标准、公开竞争。通过公开,让干部选任工作保密但不神密,在党委领导下实现群众有序参与。

  在干部评价上,坚持更加民主科学,让最认可的干部实至名归。干部怎么样,群众最有发言权。要建立科学机制,能让群众充分发表意见,能让组织充分吸纳群众意见,形成实事求是的评价结果,与提拔使用、交流培训等结合。一要更民主。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只有充分发扬民主,在此基础上实行有效的集中,才能客观公正的评价干部。为此要常察民情、善纳民意。二要更科学。科学的制度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要科学设置政绩成本指标。把干部干成一件事的经济成本、政治成本、环境成本等进行科学核算;把可以量化的工作目标数值化,通过数字直观的给予评价。对确实难以量化的指标通过等级层次来评价,根据单位工作任务不同,区分设置乡镇、街道办和机关的指标体系;根据集体和个人的区别,要分别设计领导班子和干部个人的指标体系;根据职级不同,要设计领导干部和一般干部的指标体系。

  在干部关怀上,坚持更加热心主动,让最困难的干部感受温暖。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都有难迈的坎。干部也是普通人,在工作、生活上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对于有实际困难的干部,组织部门要善于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替干部着想,及时沟通,了解诉求,在条件允许时切实帮助解决。要热心关注、理解、尊重、关心和爱护干部。特别要对长期在条件艰苦、任务艰巨地区工作的干部予以更多关注,主动为他们谋划安排,政策对他们适当倾斜。要畅通沟通渠道。既要主动建立沟通方面的制度,如组织部长约访制度,方便干部到组织部门表达心声;也要经常下基层,主动到基层听取干部心声。通过谈心谈话,了解干部的思想之虑、情绪之波、生活之忧,从而实现组织为干部排忧解难,干部在组织的带领下积极干事创业的良性互动。(作者系邵东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百家言】 农村要着力塑造“四种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的精神食粮。文化在推动农村发展、维护和谐稳定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要实现大发展、大繁荣,必须立足于农村实际,重点突出塑造“三种文化”:塑造“致富”文化,着力引导农民克服“等、靠、要”的意识,克服“小富即满、小富即安”的意识,树立产业集群意识、规模发展意识,由过去的个人富裕向共同富裕转变。塑造“法制”文化,在群众中广泛开展学法、懂法、知法、守法活动,用法律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坚持在法律法规原则内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塑造“泥土”文化,着力挖掘本乡本土文化特色,通过整合提升,形成一批深受乡村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大力开展经常性的群众文化,使群众在农忙之余享受健康向上的娱乐生活,避免黄、赌、毒等不良文化的侵蚀和影响,不断提高文化素质和精神素养。(作者系新晃侗族自治县李树乡党委书记)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