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为沙澧古镇保存记忆 【王剑】
2011-11-15 20:50:25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王剑] [责编:蔡矜宜] 字体:【

  为沙澧古镇保存记忆

  ——长篇小说《漯河滩》谈片

  

  每个人都是一个响器,都渴望发出自己最惊心动魄的声音。《漯河滩》就是作家刘金涛的响器,它的面世预示着作家的创作将从此跃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小说讲述了民国初期南北两派军阀、驻河南漯河日商以及当地三大黑帮、镇公馆等为控制漯河水旱码头,以实现其阴谋而互相博弈和倾轧的真实故事。小说写了英雄,但我们不会把它当成武侠小说;小说写了爱情,但我们不会把它当成言情小说;小说写了各种帮会势力,我们也不会把它当成黑幕小说。为什么呢?是因为小说自始至终在弘扬一种精神,一种对家国的热爱之情,一种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以及对和平自由的向往。

  《漯河滩》是一部“有野心”的作品。这个“野心”就是试图为沙澧古镇立传。我们知道,一个作家的智力由三种基本力量组成: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记忆力又是这三种力量中基本的东西。一个地域若失去了记忆,就等于失去了根系,而一个民族失去了记忆,就更可怕,就会重蹈灾难的覆辙。作家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不断唤起人们的记忆,并为民族保留记忆。刘金涛通过《漯河滩》试图完成的正是这样一个光荣使命。

  文学上有个概念叫“文学地理”,是作家在作品中虚构出来并多次使用的地理名词。如马尔克斯笔下的马孔多小镇,沈从文笔下的湘西,莫言笔下的高密乡,苏童笔下的枫杨树,孙方友笔下的陈州等。受此启发,刘金涛想通过小说来表现漯河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这是一种非常大胆而且富有意义的写作尝试,这说明他经过近20年的探索,已经抓住了文学的核心要素,对文学的理解很深刻很到位。

  《漯河滩》又是一部很厚实的作品。读《漯河滩》,我们感觉作品很浑厚,框架很大,有着一眼看不到底的深度感和让人不时驻足观赏的文化愉悦感。

  小说有地域跨度,也有时间跨度,有宏大事件,也有民生民俗,有正邪较量的雅,也有帮会、毒品、妓女、卧底的俗,内容驳杂,传递出来的信息感性而厚重。比如小说中的文化就特别丰富:以豆腐脑、胡辣汤、炝锅面为代表的漯河饮食文化,以螺湾贾棹为代表的航运文化,以牛行街为代表的牲畜贸易文化,以基督教堂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大槐树为代表的移民文化,以郾城八景为代表的旅游文化,以化身台为代表的民间文化,等等。

  《漯河滩》还是一部很耐读的作品。耐读,是因为小说的故事性和传奇性。故事性和传奇性靠什么?靠想象力,想象力是写作的火种。作家在书中充分展现了其虚构才华,使情节跌宕起伏,给人一种意料之外又意料之中的恍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