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湘南木石雕 【曹志平】
2011-11-15 20:46:53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曹志平] [责编:蔡矜宜] 字体:【

  在数千年沉浑雄厚的湘楚文化浸染下,作为一种历史遗存的湘南木石雕,久远的历史赋予了其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

  湘南木石雕何时开始,至今尚无确切的记载。但从郴州出土的三国简、西晋简以及散落于民间山野古老石刻木雕等实物上看,揭示了湘南木石雕渊源的汉代遗风。湘南木石雕大兴于宋元,明清进入高峰时期。

  区域内现存的湘南民居,大多是清朝乾隆至光绪年间的产物,正是这段时期,因为商业贸易的崛起,大量商贩南来北往,运输南北货物,取道湘南地区的陆路与水路,民居的兴建达至历史新高,其装饰木雕艺术,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由此也造就了一批手艺高超的民间工匠。

  湘南民居木雕包括建筑木雕、家具木雕和祭祀木雕。纵观整个湘南民居木雕,大都采用具象的表现手法,但造型上则大胆地夸张,特别是那些头大身小的人物,人大房小的衬景,夸而有节,变化适度。刻画人物不着意雕刻五官表情,也不拘泥于人体各部位的长短比例,而着意表现人物动态的传神写照,着意突出造型的稚拙、质朴、洗练、明快感,具象注重虚实主次、线条分割、层次节奏的处理,追求画面结构的严谨与变化,构图的饱度与均衡,使装饰性与实用性达到完美的结合。

  雕刻刀法上,有的大刀阔斧,有的则工整细致,不同的刀法表现出各种不同的造型美和材质美。效果上有的显得圆润,有的显得方棱,有的涂上金漆以示富丽,有的不加涂料自成雅趣,各自有着不同的艺术感染力。

  湘南民居的石雕作品一般不往秀美、纤柔方面做过多细微的雕饰,有着浑圆、敦厚、朴实的特点。湘南石雕中最为多见的是门槛石石雕、门边石石雕、泰山石石雕,还有置于村头、屋门口、宗祠内外的石立兽和石柱、石亭、石墩、石桥等。雕刻手法有圆雕、高浮雕、浅浮雕等。雕刻形态随形就势、随需造型,多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人神、龙凤、飞禽、走兽、鱼虫、花草等,画面喜庆、形式悦目,折射出湘南的地理环境特色、民俗风情、民间艺术审美观。

  因湘南地理资源优势,湘南石雕的材质一般采用青石、白石、红砂岩等为主。湘南石雕刀法也极尽简约。最通用、常用的工具是点錾、扁锉,很多时候再有一把锤子、一把尺、一根红墨线,这就可以操以技艺。

  湘南石雕重在写意,工具少,功夫全在“天人合一、意手合一”。石雕工艺练就硬功夫的时间相对木雕要长,因而有“木雕学三年、石雕学五年”的说法。但写意的过程,却和木雕如出一辙、异曲同工。在造型上都具有沉雄大气、简洁生动、造型大胆夸张的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