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杨小年和他的三个“儿子”【刘少云】
2011-11-04 12:40:06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刘少云] [责编:周静] 字体:【

  杨小年和他的三个“儿子”

  刘少云

  杨小年(图中)在烟田里。刘少云 摄

  熟悉杨小年的人,除了知道他在长沙卷烟厂技术中心工作,是湖南中烟烟叶育种专家,曾获“湖南省烟叶科技先进工作者”、“公司模范员工”等荣誉称号之外,还知道他有3个“儿子”,“大儿子”叫“HC9511”,“老二”叫“CY9506”。这两个“儿子”,是他历经15年精心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烟叶新品种。小儿子叫杨钊贤,今年13岁,初中一年级学生。

  作为男人,眉宇间时常闪烁睿智和执著,但他又瘦又黑,也不讲究,成天挎个帆布包,在田埂地头摸爬滚打,怎么看都不像个专家。

  作为丈夫,他缺乏浪漫。对他来说,家就是他在城里的一个临时旅馆。爱人即将临产,他仍在田里守着烟株。

  作为父亲,他对“大儿子”和 “二儿子”偏爱有加,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

  烟草育种研究周期长,见效慢。从亲本杂交到形成遗传性状稳定一致的新品系,再到最终优选繁育出新的烟草品种,一个常规流程下来,至少需要12年。而且,烟草育种是一个“精细活”,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环节,都要求“精心呵护”。烟株六七月开花,中午阳光最充足,花朵完全散开,最适宜采集花粉。这就是他最忙的时候。钻进烟株比自己个头还高的烟田,小心翼翼地收集父本花粉,再小心地涂抹在母本的柱头上。汗水从发根流到眉梢,他顾不上擦汗,顾不上喝水,只想趁着这难得的几个小时,多做几个杂交组合,好几次都中暑晕倒在烟田里。

  在城里人眼中,他是乡下人;在乡下人看来,他是城里人。

  “大儿子”出生时,经常“感冒发烧”。为此,他寝食难安。“老二”运气不好,授粉时节恰恰遇到连绵雨水,他几乎白忙了一年。区域试种推广,没人相信新品种,他跑到农民家里与大家签合同,白纸黑字,拍着胸脯说:要是减了产,损失由自己赔。结果,家家户户丰收。他很高兴:“农民朋友总算相信我不是骗子,来年的工作就好做多了!”

  与之相比,他对亲生儿子却不够称职。初为人父,母子俩一出院,他就挎着帆布包走了,一走就是两个多月。儿子上幼儿园、上小学,他也接送过,但屈指可数。儿子有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他打了儿子一巴掌,儿子委屈得大哭。爱人发火了,把他拉拽到屋外:“你扳着指头算一算,儿子这么大,你关心过儿子几回学习?”闷了好一阵子,他自言自语:“我对不起儿子啊!”爱人的心顿时软了下来,动情地说:“在你眼里,儿子比不上你那几粒种子啊!”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自古以来,种子都承载着美好的希望。16年来,他就像苦行僧一样始终坚守着不变的信念。那优良的种子,就是他苦苦追求的美好梦想,就是他努力前行的不竭动力。

  这就是41岁的杨小年,当地烟农誉之为“烟田里的袁隆平”。如今,“HC9511”和 “CY9506”这两个优良的新品种已大面积推广。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行业一个企业,都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和人的精神组成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是生产力中决定性因素。温家宝总理曾在《仰望星空》诗序中引述黑格尔的名言:“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正是许多像杨小年这样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的人,正是他们平凡人生中的责任意识、创新精神,才汇集成为行业发展的强大支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