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新声 > 正文
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 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2011-10-28 22:14:01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朱永华] [责编:蔡矜宜] 字体:【

  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 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社科理论界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座谈会发言摘要

  朱永华

  

  10月26日,长沙市开福区通泰街连升街社区新成立的“心悦艺术团”在为居民表演。该社区多年来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在社会爱心人士和社区居民的支持下,创办了“心悦艺术团”,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喜闻乐见的基层文化服务和免费教学培训。

  本报记者 刘尚文 摄

  编者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描绘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指明了文化发展路径。这次里程碑式的会议,势必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对我国的文化乃至社会的全面发展产生深刻而重大的影响。准确把握会议精神,抓住发展机遇,加快实现湖南文化强省目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要任务。10月21日,我省社科理论界代表在长沙举行了座谈会,与会者围绕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各抒己见,发表了不少富有见地的思想。这里摘其精要,以飨读者。

  把握全会精神 切实开展工作

  省委宣传部巡视员 李湘舟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新形势下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发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伟大号召,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文化上的高度自觉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学习好六中全会精神,最主要的是要把握好五个问题:认识和把握好文化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进一步认清文化建设的发展态势;认识和把握好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明确文化建设的功能定位;认识和把握好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掌握建设文化强国的总体要求;认识和把握好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方针,进一步创新文化建设的发展理念;认识和把握好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进一步推进我省文化强省建设。

  学习宣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是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社科理论界是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和“特种兵”,应该在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中走在前面,发挥特殊作用。具体应着力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好社科理论界自身的学习,先学一点、学深一点;二是开展“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集中宣讲;三是开展理论宣传和专题研究,推出一批系列专题解读文章;四是组织“文化热点大家谈”网络访谈;五是开展“文化阳光照我身”百姓宣讲和“六中全会进农家”理论下乡等群众性宣讲活动。总之,要通过我们的工作,推动形成学习宣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的热潮。

  坚定文化自觉自信

  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步伐

  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 肖君华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表明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责任担当。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是我省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为此,必须重点把握两个关键环节:一是要按照六中全会的要求,“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并把文化的高度自觉与自信,转换为下一阶段我省文化改革发展的共识共为;二是要按照六中全会对文化改革发展的部署和要求,把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转换成为下一阶段我省文化改革发展必须突破的战略任务。

  湖南的文化自觉与自信体现在诸多方面。拿文化禀赋来说,湖南文化资源丰富、优势明显,特别是以“心忧天下、敢为人先”为精髓的湖湘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拿文化建设来说,湖南是最早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省份之一,并在全国率先颁布了区域性文化建设实施纲要。湖南也是把文化创意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规划和培育的省份之一。拿文化产业来说,湖南是全国少数几个文化产业产值超过千亿元,同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的省市区之一。尤其是“湖南文化现象”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新世纪新阶段,在国际国内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逼人形势下,湖南要继续保持文化建设的优势地位,更需要在文化建设系列问题上培养高度的自觉和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是社科工作的重要任务

  省社科联党组书记 周发源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作为社科工作者,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社科研究、创新社科普及、完善社科机制和建好社科队伍,实现社科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一是加强研究。社科事业的繁荣发展,研究是前提。要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融入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研究中去,不断拓展社科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在研究中,要把握新形势、发现新问题、分析新矛盾、提出新思想、倡导新举措,充分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积极服务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二是创新普及。社科事业的繁荣发展,普及是基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普及到广大干部、群众的头脑之中,变成干部群众思想自觉、行为自觉,是社科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主要、最关键的内容精心提炼出来,运用新载体、使用新语言、应用新媒介,通过人民群众易于接受的新内容、喜闻乐见的新形式来阐述,来回答人民群众在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三是完善机制。社科事业繁荣发展,机制是关键。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要把体制机制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只有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经常性、长远性和有效性。完善机制的内容包括投入机制,评价机制和奖励制度。四是建好队伍。社科事业繁荣发展,人才是根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悦民、育民、富民

  省委党校巡视员 周正刚

  丰富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是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尺度,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说,文化具有悦民、育民、富民等多重功能:文化悦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渴求;文化育民,文化教化、培育人,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文化富民,文化既“富脑袋”,同时通过办产业又能“富口袋”。当前,人民群众热切希望得到精神的引导和支撑,热切希望得到知识和素养的改善,热切希望享用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在世界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和我国完善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当前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呈现出以往不同的特点:首先是根本性。人民群众在解决温饱以后,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已经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其次是多样性。当前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和现代化。物质生活越丰富,人们情感需要愈复杂;休闲时间增多,文化消费愈突出;文化形式和传播手段愈多样,文化需求愈丰富。再次是增长性,有资料显示,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会相对降低,而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会陡然增高。不仅文化需求的总量大大增加,而且社会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质量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变得难以满足,甚至颇为挑剔。如果文化产品和服务没有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就难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现在我们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虽然在多样性、丰富性和选择性上大为增强,但高品位、高质量的文化产品还不多,人民群众还不是很满足、很满意,迫切需要我们加快文化建设,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期望文化产业成为

  我省超级支柱产业

  湖南省经济学学会理事长 刘茂松

  湖南省是一个文化大省,也是一个文化产业发展的大省。“十一五”以来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以20%的速度递增,文化产业总产值规模接近两千亿元,是我省七大千亿级产业之一,其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达到5.2%。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到打造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文化强国的高度,这对湖南文化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是一个大机遇、大动力、大方向,湖南要乘势大上,力争在“十二五”末全省文化产业总产值达到45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8—10%,成为湖南国民经济重要的超级支柱产业。

  为达到这个宏伟目标,我认为“十二五”新时期,湖南文化产业要立足文化科技创新和文化体制改革,从更高、更深、更广的角度实现“三大转化”:由精神活动转化为产业活动,由一般活动转化为特色活动,由传统活动转化为创意活动,全面实施“六大战略”即大文化、软实力;大创意、高智慧;大平台、活组织;大品牌、新市场;大产业、好效益;大改革、强动力等战略举措,高标准建成包括创意设计、数字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文化旅游、会展物流、戏剧演艺和电视电影等主要内容的、具有湖南特色和优势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为湖南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实现湖南经济的可持续快速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发展文化产业

  要更新观念、转变路径

  省社科院副院长 罗波阳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更新观念。1、树立需求拉动的观念,变“有什么卖什么”为“人民群众需要什么就发展什么”。2、树立创新引领的观念,把文化创新、体制创新与科技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3、树立多轮驱动的观念,既要充分发挥国有文化单位的作用,又要调动各方面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既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又要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既要开发内力又要利用外力。4、树立融合发展的观念。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工业等融合发展,在促进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加快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

  此外,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必须转变发展路径。一是依靠集约经营推动跨越式发展。这是提高文化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要实行扶优扶强战略,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媒体、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和发展一批实力强、前景好的龙头文化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经营水平,不断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不断提升文化产业规模和效益。二是依靠资本运营推动跨越式发展。对一些文化资源优势相对突出、经济发展程度相对不高的地方,应积极引入外地资本和战略投资者,运用本地资源与外地资本相结合的方式发展文化产业。三是依靠科技创新推动跨越式发展。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推动文化发展向依靠科技进步转变,是加快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推动文化与科技联姻的同时,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品竞争力和产业发展后劲。四是依靠社会力量推动跨越式发展。积极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入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建设和文化服务多元化、社会化。

  绘就了一幅文化强国的宏伟蓝图

  省委讲师团副主任 谭跃湘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描绘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蓝图。深刻领会这一蓝图的总体思路、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要突出把握这样几个特点:目标和路径统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重大贡献之一,就是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和发展的奋斗目标,实现了长远目标和近期的对接落地。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全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新概念,然后从基本原则和方针、主要任务和政策举措等方面,全面展开和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丰富内涵和主要内容,实现了目标和路径的统一。改革和发展并举。远大理想和具体目标只有实践才能落到实处、取得成效,让人民群众享受实惠。全会突出改革和发展这根主线,既明确了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提出了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出台了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举措,以发展引领改革、以改革推动发展,实现了改革和发展并举。事业和产业协调。全会按照文化发展的特殊属性和特殊要求,将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和经营性的文化产业区别开来。强调文化产业必须坚持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实现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

  文化必须与经济、政治协调发展

  中南大学教授 柏定国

  文化必须与经济、政治协调发展,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有利于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2010年2月,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八项重点工作,其中强调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有利于拉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有利于扩大就业和创业。要在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可以说,文化建设的春天已经到来。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建设和发展中的若干重大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主题,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任务,以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强大动力,以构建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主攻方向,以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素质为重要保障,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破解文化发展难题,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文化发展,是社会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一极,必须与政治、经济等方面形成互动促进的发展机制和局面。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既要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也要促进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以及政治的适度发展。

  在文化创造中坚持终极价值

  与主流价值的统一

  省社科院文学所所长 胡良桂

  文化的终极价值是一种真、善、美的崇高境界,也是一定主体对文化终极价值即崇高境界的追寻。这种追求崇高的理想,献身美好的事业,完善高尚的人格,实际上是一种养智、养德、养神、养气,也被视为社会、人生的最大的意义和最高价值。一般来说,主体对于真善美的追寻是分别通过人类的认知活动、评价活动和审美活动来获得的。不论是人追求真善美,还是文化追求真善美,都要给生活增添亮色,使社会焕发光彩,让精神得以提升,促人性更臻完美。

  文化创造不仅要以文化的终极价值为支撑,更要彰显一个国家的主流价值。所谓主流价值,就是一定时代和民族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审美呈现,亦即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观念的呈现。文化产品作为商品无疑有其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但它的真正价值主要作用于受众的心灵、思想、情感、意志等精神层面,满足人们求真、求善、求美、求乐等精神需要,促进推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同社会生活本身既具有多样性又具有主导性一样,在文化产品的多种价值中也总有占主导地位的主导价值。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以艺术的审美方式彰显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导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艺术地反映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和现实,深刻揭示社会生活中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热情地肯定、歌颂和赞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精神以及一切真善美事物,无情地否定、揭露和批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官僚主义以及一切假丑恶现象,从而帮助人们坚定于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

  全会方针为文化创新人才

  培养提出了新措施

  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教授 何春耕

  十七大六中全会公报明确了社会主义文化战略设想: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会公报还突出强调了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其中,“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观点,更是非常直接地指明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与措施。毫无疑问,高校应当成为文化发展的人才基地,在遵循体制改革与协同发展的规律中,进行务实和创新,按照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实行创新型人才培养与社会主义文化战略设想的对接。多年来,湖南大学十分关注文化发展的研究与人才的培养,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八年前设立了媒介经营管理专业,并利用现有的湖南省文化产业研究基地和文化软实力研究基地等平台,从不同角度对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基本理论与实际问题进行了多项探索性研究,成就斐然。

  近十年来,湖南大学已经设立了历史学、文学、新闻传播学、广播影视艺术学、设计艺术学等多种与文化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这些专业毕业的学生已经在相关专业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我认为,专业的涉及面还很窄,视野不广,与外界的联系不多,各类拔尖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不强。湖南大学近年来定位为研究型、综合型大学,这为培养优秀的文化建设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是,我认为还应该成为创新型大学。因此,在今后的文化人才培养中,必须扩大理论视野,增强创新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

  塑造强化社会主义文化之魂

  湖南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龙兴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也是整个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实质上就是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之“魂”的塑造与强化,将社会主义文化之“魂”的塑造与强化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关注点和着力点。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自觉,努力塑造强化社会主义文化之“魂”。

  文化自觉,是指我们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自觉,主要是指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和统领作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规律和建设使命的认识与把握。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自觉,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内涵: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文化中核心地位及其统摄、整合、引领作用的认识。进一步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和理性把握。进一步强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全民价值共识并赢得全球性话语权和影响力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塑造强化社会主义文化之“魂”,主要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并通过各种渠道、机制和方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内涵的基本价值标准和价值理念溶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之中,尤其是各种形式的大众文化之中,使之成为文化的内核和基本精神,从而使文化健康发展并有效发挥其对社会风气、社会文明进步的引领作用。

  (本报记者 朱永华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