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深读 > 正文
秋风起,蟹壳黄,谁家蟹最香
2011-10-08 23:44:19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易博文 陈一玙] [责编:周静] 字体:【

  大闸蟹养殖如何再上层楼

  本报记者 易博文 通讯员 陈一玙

  1973年,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从上海购回大闸蟹幼苗进行培育和放养,并成功捕获成蟹,开我省人工养殖大闸蟹先河。

  1979年,我省从上海购进大闸蟹幼苗133.5公斤,运到湘阴县,在鹤龙湖、洋沙湖、横岭湖养殖,自此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方式由大湖放流发展到池塘养殖和稻田养殖,养殖区域迅速遍及洞庭湖区的湘阴、华容、汩罗、南县、大通湖、安乡、澧县、汉寿等15个县(市、区)。目前,全省养殖水面已达52.8万亩,年产量5800多吨,总产值5.8亿元。其中,养殖面积在1万亩以上的养殖场或单位有9个,年产量超过100吨的养殖场或单位有5个。

  如何进一步壮大优化我省大闸蟹养殖,让湖南大闸蟹“横行”四海,成为千家万户餐桌上的至爱?湖南省畜牧水产局渔业处处长曾南华、省畜牧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肖光明、长沙市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站站长周健以及有关专家认为,主要应从3个方面突破:

  一是种苗繁育。大闸蟹在淡水里长大,但必须在海水与淡水交界的半咸水里产卵和孵化。1982年,岳阳水产科学研究所建成了一座1000平方米的玻璃温室育苗厂房,人工创造半咸水繁育环境,虽然产出了幼苗,但产出时多时少,不太成功。外省也曾投入2000多万元建孵化场,同样失败了。

  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模拟半咸水环境繁育幼苗没有实用价值,大闸蟹的种苗繁育必须到海水与淡水交界的河口才行。2000年后,大闸蟹人工育苗技术取得突破,种苗开始由天然捕捞走向人工繁育。江苏一带在种苗上的优势更为明显,我省都是从这些地方直接采购蟹苗。我省养殖企业必须走出去,与沿海养殖户合作,或参股,或控股,获得稳定的种苗来源,才能突破种苗的瓶颈,实现稳产。否则,每逢种苗孵化率低的年景,我省就将难以获得种苗。

  二是养殖技术。目前我省大闸蟹养殖绝大部分处于人放天养阶段,而苏皖一带绝大部分养殖户已进入人工投饵的精养阶段。两者区别很大:一是产量不同。精养平均亩产25公斤,我省平均亩产只有10.098公斤,不及江苏等地的一半。我省年产大闸蟹5800多吨,不及江苏省兴化县一个县的产量,江苏省全省年产达20多万吨。二是个头大小不同。江苏一带85%以上的成熟个体是“母三公四”,即母蟹150克、公蟹200克;而我省养殖户“母三公四”的只有10%左右,绝大部分个体小,平均只有100克多一点,卖不起价。近年来,我省在养殖技术更新上已开始起步,岳阳市云溪区的白泥湖,就是来自上海的养殖企业在进行精养。

  三是品牌推广。为便于推广和管理,目前阳澄湖大闸蟹采用母子品牌同时运作的形式,母品牌是“阳澄湖大闸蟹”,子品牌有众多的商标,品牌下集合了200多家养殖企业。辽宁省所有的大闸蟹为打响品牌,全部称之为“盘锦蟹”,大部分出口日本、韩国。

  我省大闸蟹近年才有了为数不多的几个品牌,至今没有一个统一对外推广的母品牌,直接导致我省大闸蟹在市场上难以叫响,即使与外省其他蟹同等个头、同样饱满,口味毫不逊色,价格上也差一大截。必须加强政府引导,或者建立协会,有组织地进行品牌推广,改变“同质不同价”的不利局面。

  差距意味着潜力和成长空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外市场的拓展,目前大闸蟹的市场需求在快速扩大。我省气候适宜,水面广阔,在大闸蟹养殖有很大优势,如能实现三大突破,湖南大闸蟹必定能“横行”四海!

  相关链接

  如何选螃蟹:

  一算:农历九月宜食雌蟹,蟹黄多;农历十月宜食雄蟹,膏满肥。

  二掂:重的肥壮,轻的肉少。

  三看:选老蟹弃嫩蟹。老蟹黑里透青带光,脚毛又长又挺,体厚坚实;肚皮呈白玉色,蟹脚坚硬。

  四触:触一下眼睛,大蟹钳应反应迅速;拉一下脚,应立即缩回。

  五翻:把蟹身翻到,肚皮朝天,能敏捷翻转的是好蟹。

  六闻:有淡淡的水草香味的,是吃天然饵料的螃蟹。

  食蟹五忌:

  1、不宜食用死蟹、生蟹、存放过久的熟蟹。

  2、吃蟹时应注意清除蟹胃、蟹肠、蟹心以及蟹鳃。

  3、不宜与茶水同食。吃蟹时和吃蟹后1小时内忌饮茶水。因为开水会冲淡胃酸,茶会使蟹的某些成分凝固,均不利于消化吸收,还可能引起腹泻。

  4、不宜与柿同食。因为柿子中的鞣酸等成分会使蟹肉蛋白凝固,凝固物质长时间留在肠道会发酵腐败,引起呕吐,腹泻等反应。

  5、某些病人不宜食用。患有伤风、发热、胃痛以及腹泻的病人;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胆结石、肝炎活动期的人;蟹黄中胆固醇含量高,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的人应少吃或不吃;体质过敏的人,脾胃虚寒的人,皆不宜使用。孕妇最好少吃。(陈一玙 整理)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