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文化视点 > 正文
《刘海砍樵》的前世今生
2011-08-16 22:26:18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陈薇] [责编:蔡矜宜] 字体:【

  《刘海砍樵》的前世今生

  ——著名剧作家银汉光一席谈

  陈薇

  

  银汉光

  

  2001版《刘海砍樵》九狐仙剧照(资料照片)。

  

  罗宁 罗勇版的新一代《刘海砍樵》(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陈薇

  最近,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启动了大型魔幻音乐剧《刘海砍樵》的创排,编剧、导演、舞美等主创人员已经敲定,新剧本也已“出炉”。

  作为家喻户晓的湖南花鼓戏名段,《刘海砍樵》中“刘海哥”和“胡大姐”的对唱已成经典。关于《刘海砍樵》的“前世今生”,知道的人却并不很多。作为老花鼓戏《刘海砍樵》(又名《刘海戏金蟾》)的编剧、导演,82岁的著名剧作家银汉光娓娓道来……

  “淫戏”意外“翻身”

  花鼓戏兴起于民间,在解放前被叫为“淫戏”,不准到剧院演出。而《刘海砍樵》的故事取材于湖南民间神话传说,讲述了樵夫刘海与化为人形的狐仙胡秀英相识、相恋,并智斗金蟾的神话爱情。当时的版本因掺杂了一些迷信等不健康的内容而受到排斥,难登大雅之堂。

  1952年,时任长沙市花鼓戏剧团团长的何冬保,将《刘海砍樵》中的精华改编成折子戏,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并一举夺得了二等奖,随后,《刘海砍樵》在全国演出。“淫戏”意外“翻身”,登上了大雅之堂。自此,业内把何冬保版的《刘海砍樵》称为“小砍樵”。

  “小砍樵”变成“大砍樵”

  1957年,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带着“小砍樵”等几个小戏在全国巡演,在南京演出时却遭遇到冷场。

  银汉光接受了团里的紧急任务——加工“小砍樵”,并与王方之、钟宜淳一起修改《刘海砍樵》全本。3天后,新版《刘海砍樵》问世。4天后,“大砍樵”挂牌演出,引起轰动,连演13场。

  《刘海砍樵》

  展现劳动者的美

  这是一出歌颂普通劳动者爱情的戏。无论剧情、人物、背景还是音乐,处处可见劳动者的美。

  故事主人公樵夫刘海和狐仙胡秀英的爱情不是酸酸结结,卿卿我我。观众所看到的是一幅开诚相见、孝亲敬长、男耕女织、勤劳兴家的劳动者的婚恋图。

  银汉光说:“我把众狐仙姐妹当成劳动者群来描写,她们都是抹上妖仙色彩的普通姐妹。她们热情慷慨、助人为乐;她们嫉恶如仇、见义勇为;她们无视礼教、泼辣大胆;她们出之于理想,是美的化身。”

  《刘海砍樵》中的竹林、茅舍、瓜藤、水桶等农家景观也在舞台一一展现,洋溢着劳动之美、和谐之美。

  愈民族化 愈国际化

  1983年,《刘海砍樵》应邀访美演出,在海内外产生巨大影响。带有浓郁湖南乡土味的方言土语,“你讨了堂客啊!”、“我崽就来!”等家乡话获得了湖南老乡的满堂喝彩。

  台湾一位著名导演评价说:“这部戏充满湖南人民的生活气息。我虽未到过湖南,但我想象得出,湖南人的性格是粗犷朴实、热情开朗的;我能想象得出,湖南老乡是怎样砍柴,怎样种瓜,怎样恋爱的……”

  美国著名记者周幼康认为,通俗易懂、跌宕起伏的剧情,生动细腻的表演,明快紧凑的音乐,色彩鲜艳、考究的服装以及精美的舞台布景都是该剧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颂扬正义、同情贫苦、孝亲敬友、忠于爱情的主题思想,跨越了国界,引起了广泛的情感共鸣。

  越有民族特色的东西,越能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花鼓小戏,也能进入国际舞台。

  注册刘海砍樵演艺公司

  新版《刘海砍樵》的编剧之一银铮铮,是银汉光的女儿。银铮铮说:“父亲为《刘海砍樵》呕心沥血,这戏也给父亲带来了耀眼的荣誉。父亲像对待最钟爱的孩子般关爱它。剧本每一点小改动,父亲都反复斟酌,一处细小的瑕疵也不放过,其认真、执着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

  据悉,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已经注册湖南刘海砍樵演艺有限公司。新版《刘海砍樵》将以公司化的运营模式来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