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大朴无华 纯任天趣【梁瑞郴】
2011-08-16 00:44:30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梁瑞郴] [责编:周静] 字体:【

  辛卯春月,洞庭之畔,经跃文兄援引,得识苏君高宇。苏君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目光炯炯,长髯飘飘,一袭素装,谈吐不凡,故我们虽是莫逆,但却有相见恨晚之感。倾谈中,得悉其年少之时,困顿颠沛,饱尝炎凉,在湘西偏隅一域,为生计累。后“北漂”京华,饱尝生活艰辛,但不坠青云之志,不为世俗所扰,修行苦读,遍访名师,追幕大家,数年间,画艺卓然,风动京华,令人感佩。苏君赠我画册,自是喜欢而置于案头,每有赏读,总令人浮想联翩,情不能已。

  苏君的画,几绺横斜逸出的紫藤,一枝瘦骨挺立的寒梅,几朵片石苍茫中的秋菊,一棵虬枝盘旋的老松,可谓妙悟者不在多,一笔一画除却状物写神外,其自身蕴含深闳内美,叫人掩卷之余,不能不感到中国画高妙的笔墨,即使离开表现的对象,仍然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苏君深谙知白守黑艺术哲学,在有生无、无生有的自然法则中寻找艺术的灵悟,他的花鸟画多从自然生活中生发,取诸怀抱,形诸笔墨,可谓“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穷变态于毫端,含情调于纸上!”(孙过庭《书谱》)这种心悟手从,言忘意深的情状,与宇宙造物何异?我想,这定是苏君游心于鸿蒙之初,倘徉于无极之野的产物。

  苏君的画,大朴天趣,墨简意远,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他笔下的竹、兰、梅、松、荷、菊、藤、石、山水,总是源于自然的本性,而又进一步妙造自然的本相。它总是呈现一种原始的生命现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二字,为造画者必循的铁律。而古今绘画史上、真正能够取自然之法,得自然之道者,并不是很多,所以,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毕生所追求的,当是“自然”这两字圣典。我以为,苏君是洞悉了绘画的至高境界,他循此而进,孜孜以求,已经踏上自然之途,仅仅缘于此,我对他便充满了无限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