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湖南印象 > 正文
文庙聆听精神家园的回响
2011-08-03 23:30:27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易禹琳] [责编:蔡矜宜] 字体:【

  

  湘阴文庙的牌坊群。 资料图片

  

  文庙祭祀孔子的乐舞。 资料图片

  

  浏阳文庙的鼓楼。 本报记者刘尚文 摄

  

  湘阴文庙的状元桥。 资料图片

  

  浏阳文庙的两舞亭?本报记者刘尚文 摄

  

  宁远文庙的龙凤柱? 资料图片

  文/本报记者 易禹琳

  曾经他被尊为圣,华夏无处不有庙;?

  一度又被踏为泥,渐行渐远渐无声;?

  蓦然回首,他的儒学实是我们千年的精神家园,?

  他的教诲成了我们历经风浪的道德底线。?

  于是,孔子学院和学堂在有华人处遍地开花;?

  但热闹是他们的,在燥热的夏天,我们只寻几处安静的所在——

  浏阳文庙:

  回味一场有“国乐”的祭祀

  附近景点:大围山 周洛

  一场神秘的浏阳古乐指引,跟随清亮的浏阳河,弯过几道弯,就到了浏阳市。跨进浏阳一中的校园,喧嚣远去,浏阳文庙就在眼前。

  它依托着后山苍翠的林木,屋面琉璃闪亮,屋角彩饰飞翘,大成殿高大亮堂,两侧的厢房里是图画的孔子的一生,围墙外有奎文阁,谭嗣同在这里办过算学馆,为两层青砖楼阁,建造精细,朴素而不张扬。

  那独步海内、闻名天下的浏阳古乐在哪里呢?曾国藩是听过的,其日记中记载 “音节清雅,穆然令人想三代之盛”。此时天色已晚,只有细细的雨丝串成瓦檐下的珠帘,偌大的文庙内空无一人。静默的榔柱和铜铃是见过那场祭祀的盛典的。

  春秋两季,各地的文庙都要举行隆重的祭孔盛典。盛典上一定要献上让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古乐,但到秦朝,就只有山东曲阜还有保留。到袁世凯“登基”欲用古乐,却发现:“曲阜古乐徒拥虚名,远不及浏阳古乐完备”。

  这完全是乾隆末年的浏阳文人邱之稑的功劳,他偶得樵夫从深山中掘出的古钟,对照汉书,考定是周大编钟。后来他专程去山东曲阜孔庙,发现匏音古乐器已失传。于是,他回来便按照汉书图录,仿制出全套古乐器。不久,他被聘为浏阳文庙的舞乐教官,言传身教,从此浏阳祀孔典礼,便都按照古乐旧规举行。曾国藩盛赞浏阳古乐“雅淡和平”、“精深正乐”。

  现在很难见到那些古乐器了,它们在1965年就被送到了省博物馆。但没有人妨碍我们以1933年8月27日(农历),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在长沙举行孔子诞辰祀典为蓝本,想象一场在浏阳文庙祭孔盛典的发生。

  就在大成殿前,凌晨4时许,天还未亮,文武百官就来了。四点三刻,鸣磬奏乐完毕,主祭者率文武百官徐步登阶,走进正殿,主祭者居中,其余人分列两旁,依次上香,献爵,礼拜如仪,乐止,读祝文,殿中灯烛光辉灿烂,除诵祝声,悄无声息。大成殿西厅置鼙鼓,东厅上首置镛钟,正殿东西两隅分列编钟、特磬、编磬、洞箫、龙笛、琴、瑟、笙、竽、敔、应鼓等。

  鼙鼓咚咚隆隆,清越的镛钟悠悠而起,大成殿内,乐生完美再现古代“韶乐”, 被我国著名音乐家杨荫浏教授称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殿外两侧的舞亭里,64名舞生或手持羽龠,跳起“文德舞”,或手持干戚跳起“武功舞”,后一种舞蹈为浏阳古乐所特有。舞生的动作急缓是与音乐的快慢相吻合的,面向孔子正殿,自始至终不出舞亭。揖让升降,进蹈安徐,无不从容雅致。平和的曲调,适中的节奏,典雅的歌词,谦恭的舞步,孔子及儒家倡导的“仁”、“和谐”、“礼让”再一次深入人心。

  岳阳文庙: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留下的国宝

  附近景点:岳阳楼 君山岛 洞庭湖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时,恐怕并不知道他的两大政绩都会名垂青史。岳阳楼,引多少文人骚客登楼咏叹,络绎不绝。而岳阳文庙,以国宝的姿态低调地烘托着这种热闹。

  到岳阳,如果你不必匆匆地登了楼就游湖,游了湖就上岛,就应抽点时间参观岳阳文庙。从岳阳楼沿汴河街南行约1000米,便可到达古翰林街,一眼就能见到掩映在苍松翠柏中的古岳州学府──岳阳文庙。

  滕子京修岳阳文庙一点都不意外。简历上就说他“喜建学”。在他任湖州(今属浙江)知州时,就很重视教育,不惜血本,“费钱数十万”兴办学校,以至有同僚怀疑他贪污。虽贬官到岳阳,但“喜建学”的爱好保持不变。公元1045年重修了岳阳楼,第二年就修文庙。文庙建筑群严格按孔庙州庙建制。“庙仪既成,乃建阁以聚书,辟室以授经,两序列斋,以休诸生”,岳州学子有读书的地方了。

  走进岳阳文庙,走进这片2001年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群。东西庑房、大成门、棂星门、泮池、状元桥、名宦祠、乡贤祠等主体建筑都保存了,只见位于山丘之巅的大成殿重檐歇山、黄色琉璃瓦,整个大殿墙面饰以红色,殿外金砖铺地,古朴庄重,气势恢宏。早有专家总结:岳阳文庙将中原官式建筑特征与地方建筑手法巧妙结合,具有极高的价值。

  到底是怎样结合的呢?你看大成殿,占地548平方米,殿高16米,殿内16根楠木大柱距今900多年,依然完好无损。大成殿上层为穿斗式结构,柱子排列较密且截面较小,空间布局紧凑,系湖湘地方作法。下层为抬梁式,高敞的空间,用材较大,明显的中原官式作法。地方作法使屋脊巍然高耸,翼角更为高挑,檐部如翼轻展,同下部“官式”特点明显的殿身和台基巧妙组合,使整个建筑愈显端庄秀丽。

  时光之尘轻易地使珍宝褪色,但岳阳文庙历经无数次修葺、扩建,仍始终保持着宋代的建筑风格和部分原始构件,为湖南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建筑之外,追踪岳阳文庙(岳州学府)的教育也很有意思。学府增设律学及刑法课程。规定“凡入士者皆习断案”。除此之外,“生员暇日必习射”,还要研究讨论布阵等军事知识。所以,岳州学府从宋至清皆在其侧建有“射圃”。明清时期,除儒学外,宗教的佛学、道学及社学、武学都要学,而后到清朝光绪年间,地理、数学、法律、工程、卫生、体操、医学都不能含糊。

  岁月荏苒,当孔子学院和孔子学堂席卷102个国家时,文庙仍然是安静的。但作为文明的见证,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做一个知书达礼的人,尊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浅显的人生道理。

  宁远文庙:

  龙飞凤舞,凤在龙上

  附近景点:九嶷山 舜帝陵

  湘南小县城宁远有着特别的气质,既肃穆沉静(它的不远处是万山朝九嶷的舜帝陵),又轻松休闲(它是发明了麻将的唐朝状元李郃的故里),等你在嘈杂纷乱的街上走过,突然看到闹市中红墙黄瓦的宁远文庙(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红尘中的一颗珍珠,散发着温润的光芒,你将体会到这座小县城的儒雅。

  就是它,建于公元965年,我国现存文庙中始建年代仅晚于山东曲阜孔庙,有“北有曲阜孔庙,南有宁远文庙”之称,也是中南六省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文庙。它历经宋元明清十余次修复重建,特别是清朝同治十二年,当地绅民筹措白银六万余两,费时十年倡修,成为当时“湖湘之最大文庙”。

  走进文庙,最先看到的是一处半月形池塘,叫“泮池”, 原意指周朝设置的四周环水的大学堂,起着消防储水池的功能,但曾经在这里苦读的儒生们称它为“学海”。泮池后便是棂星门。“棂星门”三个大字为清朝乾隆皇帝手书,顶端是望天长吼的瑞兽。棂星传说是天上的文曲星,可保佑登科及第。文武大小官员在这里都得下马,连皇帝也不例外,但高中状元可从门下过。

  再进去是乡贤祠、名宦祠。似与别处的文庙无不同。但过大成门望大成殿,再站在大成殿檐下,你就不得不惊叹了。那被称为国宝的12根5米高的整体高浮雕龙凤石柱就在眼前。你见过这样的龙吗?盘柱而上,龙头怒昂,肌肉暴凸,龙鳞片片张开,龙爪紧抓,似马上要冲天飞去。那种力和美像要呼唤自然界的风雨雷电与它共舞。而石柱上的凤在引颈高鸣,伸翅抖羽,线条柔和美丽,有飞上蓝天的优雅。你仔细看,凤柱的凤头要稍稍高出龙柱的龙头。据专家考证,大成殿建于慈禧太后当权时期,大有深意,也是全国目前发现的唯一的龙凤群柱石雕。

  在宁远文庙,大家说,只要看看那12根龙凤柱,就心满意足了。

  链接

  零陵文庙:与武庙同驻一山

  清清潇水将古城零陵分为东、西两城。西边有西山,东边有东山。东山南麓有文庙,山巅有武庙。文、武二庙共驻一山。零陵文庙,始建北宋,重修于清乾隆年间,现保存完好的大成殿金碧辉煌,高台层叠,重檐飞翼,气势非凡。其中精美的汉白玉五龙丹墀、汉白玉龙柱、神台、花板和石狮石象等堪称国宝。武庙在东山顶峰险峻处,祭祀三国时代关云长,俗称“关帝庙”。国内现保存关公庙(祠)有17座,就其雄姿与规模而论,永州为最;就其大雄宝殿与抱厦的奇特结构而言,永州独有。

  安化文庙:毛泽东两次住过的文庙

  因梅城曾是安化的县城,因此文庙就建于梅城,现在安化一中校园内。武庙也处于同一校园内,文武双全。安化文庙建于公元1822年,清道光年间,既有孔庙的一般风格,又有安化山乡的特色。大成殿后还有亚圣孟子的殿堂,堂前有金桂。

  伟人毛泽东在1925年前后,曾两次光临文庙,并夜宿文庙,在文庙里点燃了安化山乡革命的星星之火。

  湘阴文庙:马路穿庙而过

  始建于北宋庆历八年(1048),几经兴废,现有建筑为清乾隆九年(1744)重建。不知何时,一条马路从湘阴文庙中穿过。马路一边是状元桥、棂星门、“玉振金声”冲天坊、泮池、“太和元气”坊,还有一些石马之类的。马路右边是大城门、大成殿及厢房。是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县级文庙。

  新田文庙:雕刻生动的历史画卷

  始建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现存建筑系清光绪二十年(1894)重修。位于新田县龙泉镇立新街东侧,整体保存完好,庙内建筑构件雕饰精湛并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

  文庙内有反映清代永州八县城廓风俗的雕刻图板,现保存完好的《道州古城图》和《永州古城图》,刻画精妙,有若一幅幅生动的历史、风俗画卷。崇圣祠内保存清乾隆二十年刻的《御制平定准噶尔告成太学碑》石刻一方,全国稀有。另外,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时写在文庙围墙上的“共产党十大政纲”亦保存完好。

  乾州文庙:湘西汉文化传播的遗存

  明清时期,伴随着大规模的移民进入,湘西才真正开始置馆兴学,开启汉文化传播的大门,乾州文庙就是那一时期的产物。它是湘西四大名镇中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集国学教育与儒学始祖祭祀于一身的古建筑群落。

  大成殿高约20余米,外观为两层木质建筑,下方以青色条石为基,上以鳞灰瓦盖顶。由数十根大木柱顶立,每根大柱下都有鼓石基。大殿的楼上青瓦盖顶,斗拱飞檐,凌空翘角,充分展现了湘西地方建筑的特色。抗战时期,乾州的文庙成为国立八中初女部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