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工人教授”周少华【陈惠芳 文艺】
2011-07-19 09:58:30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陈惠芳 文艺] [责编:蔡矜宜] 字体:【

  “工人教授”周少华

  陈惠芳 文艺

  

  周少华在卷包车间忙活? 本报记者 赵持 摄

  夏日炎炎,大汗淋漓。郴州卷烟厂保持着恒温。这让人想起“持之以恒”的成语。

  谁能持之以恒?唯有自信、自强的人。周少华就是这样的人。上至厂长,下至工人,都很佩服他。

  其实,周少华也是一个普通的工人,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

  采访周少华之前,所有的人都说他很低调,看不出他也是头顶上“有光环的人”。高级主修工,全国劳模——这放在任何普通工人身上都是一种莫大的荣耀、一种骄傲的资本。但周少华轻装上阵,看不出有任何光辉的痕迹。

  他不露痕迹地在郴州卷烟厂卷包车间干了整整28年,当他的烟机设备维修工,没有换过岗位。他喜欢,他热爱。他如同一颗螺丝钉。他1964年6月出生,今年只有47岁。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正当年。

  所以,周少华一如既往地腼腆,不善言语。我们问一句,他答一句。他的心事放在那些机器设备上。直至我们问他“19岁进厂,感受最强烈的是什么”时,他居然轻描淡写地说:“刚进厂时很累,现在很轻松了。”

  本色,还是本色。老实人做扎实事。2001年6月入党的周少华,也有了整整10年的党龄。要说坚守,这就是一个普通共产党人的坚守。要说奉献,这就是一个普通共产党人的奉献。我们曾试探地询问郴州卷烟厂厂长:“周少华对组织提出过什么要求吗?”厂长说:“提出过。他只要求继续在卷包车间当维修工。”

  28年!人生有几个28年?周少华将自己的青春与智慧,献给了这个默默无闻的普通岗位。

  28年,他记下了50多本“技术笔记”,洋洋洒洒100多万字。这见证了一个人的毅力有多强。

  28年,他解决技术难题100多项,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1000多万元。这见证了一个人的技术有多高。

  28年,他从一个仅有技校学历的普通工人成长为不可替代的高级主修工。这见证了一个人的能量有多大。

  28年,他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党员成为全国劳动模范。这见证了一个人的形象有多美。

  28年,周少华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着这些机器。机器有声亦无声。同行们敬佩的目光,就是最好的奖赏。

  我们穿行在机器之间,也穿行在时间之中。低调地做人,高昂地做事。周少华就在那个位置上,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1983年,周少华从郴州卷烟厂技工学校毕业,第一次走进车间,当上烟机操作工时,羡慕那些操作手法娴熟、动作麻利的师傅,更佩服那些让机器设备“焕然一新”、“起死回生”的维修工。他的愿望就在眼前——当一名出色的维修工。他说:“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可以没有知识。一个人可以不进大学课堂,但不可以没有学习。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只有学习,才能成就未来。我一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设备维修工。”

  自此,周少华的“独特形象”出现了。高高瘦瘦的个子,俨然一副书生模样。厂内,上衣口袋里总是装着两样东西:一个小笔记本和一只圆珠笔。虚心好学,随问随记。厂外,要么是提着一摞书刊,要么是在家埋头苦读。一线工作的磨练,长年累月的阅读,周少华进步很快。1991年,他心想事成,正式成为一名卷接机维修工。

  人生的第一个目标不大,很务实。周少华实现了。正是靠这种吃得苦、耐得烦的精神,2010年,他顺利通过烟草行业烟机设备修理高级技师资格鉴定,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人教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周少华说:“技术和经验不应该是我一个人的。我应该让它成为公共财产,要让大家一起创造财富。”他自告奋勇地主讲《维修技巧》,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盘推出。大师傅带出小师傅。郴州卷烟厂的学习培训,蔚然成风。

  周少华是郴州卷烟厂的“名人”,但他的低调,他的务实,他的谦虚,他的勤奋,家喻户晓。共产党员的榜样力量在哪里?爱岗敬业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哪里?那些正常运转的机器可以回答。

  他默默无声地转身,留给我们一个厚实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