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从2006年的1700吨到2010年的3700吨,5年时间,长沙垃圾年产量便增长了一倍多。在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中,如何科学处理垃圾问题,避免“垃圾围城”局面,已成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的当务之急——
“垃圾围城”亟待破解
本报记者 田甜
垃圾处理方式,是一个城市文明与否、资源利用合理与否、环境保护到位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垃圾处理是否符合“两型”标准?大家如何面对、解决垃圾日益爆棚的困境?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采访调查。
多家填埋场将提前“退休”,长株潭垃圾处理场不堪重负
湘潭市双马垃圾处理场垃圾四溢,污染湘江。本报记者赵持 摄
株洲市南郊垃圾处理场的设备落后,处理垃圾废水颇为吃力。本报记者赵持 摄
“垃圾已经堆得和周围的小山一样高了。”7月8日,湘潭双马垃圾处理场工作人员向来访的记者介绍。双马垃圾处理场2003年投入使用,原本设计使用15年,但是由于垃圾量飞速增长,现在早已“爆棚”。
在双马垃圾处理场,记者看到各色垃圾堆成了小山包,几乎要溢出填埋场。从填埋场可以清楚的看到湘江,目测距离大约只有一公里左右。
“湘潭就这一座垃圾填埋场,满了也只能往这里运。”工作人员无奈地告诉记者,现在湘潭想另选新址,再建垃圾处理厂,但是一直还没能确定位置。
长沙的垃圾处理情况是长株潭地区最好的,但是同样面临垃圾增速过快,填埋场容量有限的问题。长沙市五区的垃圾都被运往位于东二环的长沙市第一垃圾中转站。在这里,部分湿度小,餐厨垃圾较少的生活垃圾就被运上分选线,在选出部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后,再与其他的垃圾一起,进行压缩和去水分处理,装进密封垃圾运送车,送往位于黑麋峰的长沙市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进行填埋处理。
“从2006年的1700吨到2010年的3700吨,长沙的垃圾5年便增长了一倍多!”长沙市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场长冷朝强告诉记者,长沙市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设计使用年限34年,但这座2003年启动的填埋场,如不进行扩容,最多还能使用十二、三年便会被悉数填满。记者在长株潭地区的十多家垃圾填埋场采访发现,多家填埋场都将面临提前“退休”局面。
渗沥液是垃圾发酵流出的液体,如果处理不慎将对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巨大污染。
长沙市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的渗沥液处理是众多垃圾处理厂中最先进的。在渗沥液处理厂,记者看到,垃圾发酵渗出冒着泡沫的黑色渗沥液,经过生化处理与膜处理后,变成如泉水般清澈。经过这里处理的渗沥液可以达到一类排放标准,直接排入湘江。
但并不是每一座垃圾处理场都如长沙市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般清洁与规范。在株洲南郊垃圾处理厂的渗沥液处理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垃圾大量增长,现有渗沥液处理设备处理能力已经跟不上渗沥液量。同时,处理设备的技术只能达到二类排放标准,不符合直接排入湘江的标准。他们正计划更换渗沥液处理设备,预计9月中旬能全面完成设备更替,届时渗沥液经过处理后,将能够达到一类排放标准。
据悉,长株潭城市群的垃圾量正以每年8%以上的速度在增长,如果处理不当、应对不力,我们生活的城市会被越来越多的垃圾包围。
源头“瘦身”,垃圾减量的根本途径
岳麓区咸嘉新村是长沙市第一个采用分类式垃圾桶的试点小区。本报记者赵持 摄
“只有注重源头分类、减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否则垃圾填埋场再扩容也跟不上垃圾的增速。”在采访中,无论是专家,还是垃圾处理企业负责人,一致认为,从源头分类,才是促进垃圾减量的根本途径。
湖南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袁兴中介绍,现在世界上垃圾处理主要有三种途径,焚烧、分选堆肥和填埋,焚烧一方面对热质要求高,容易产生二恶因污染,另一方面运行成本非常高;分选堆肥由于垃圾成分不明确,容易产生重金属污染,影响食品安全;填埋可以说是最适合湖南的垃圾处理方法。
面对越来越多的垃圾让填埋场压力倍增这一难题。袁兴中表示,实现垃圾分选可以使垃圾减量85%,有效缓解垃圾填埋场容量压力。从源头实现垃圾分类是实现垃圾分选最有效的途径,这比使用垃圾分选线分类效果更好,比如纸张等用分选线就不便于拣出。
7名绿色潇湘志愿者今年上半年进行了一次为期7天垃圾分类收集实践,根据他们实践的数据,在日常生活中,可回收垃圾占约 10%-30%,厨余垃圾占了日常生活的大部分,约40%-80%,如果厨余垃圾能利用起来,垃圾减量的潜力很大。
我省在长沙已经开始进行垃圾分类探索。去年8月以来,长沙市岳麓区咸嘉新村社区便开始了垃圾分类尝试。记者从社区大门走进去,一路上可以看到许多四色垃圾桶。按计划,这四色垃圾桶将实现垃圾四种分类收集。四色垃圾桶分别为收集不可回收垃圾的灰色垃圾桶、可回收垃圾的蓝色垃圾桶、有害垃圾的红色垃圾桶和厨余垃圾的绿色垃圾桶。
垃圾分类收集在咸嘉新村已经试运行了近一年,可是当记者查看垃圾桶内垃圾组成时,却发现,里面的垃圾“鱼龙混杂”,完全不符合垃圾桶上的标注。
记者向多名社区居民了解家中垃圾分类情况,他们均表示,在家里并没有进行垃圾分类,对垃圾分类的标准也并不清楚。同时,记者也发现,虽然收集垃圾箱分成了四色,但是环卫工人用来收集垃圾的清洁车却并没有分隔开。一名清洁工阿姨告诉记者,不管哪个颜色的垃圾桶,他们都会直接倒入清洁车。所有的清洁车都没有分隔,垃圾都是进行混装。不光是清洁车没有分隔,垃圾运送车与垃圾站也都没有进行分隔的配套。如此一来,垃圾桶的分类仅仅成了“走过场”。
垃圾分类,既需要市民加强意识的培养,也需要法律法规和配套设施完善。这方面,外地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
日本的垃圾分类十分精细,且回收及时。最大分类有可燃物、不可燃物、资源类、粗大垃圾,这几类再细分为若干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又可分为孙项目,以此类推。在回收方面,有的社区摆放着一排分类垃圾箱,有的没有垃圾箱而是规定在每周特定时间把特定垃圾袋放在特定地点,由专人及时拉走。
经过近20年的推进,台北的垃圾处理已经卓有成效。1996年,台北推行“垃圾不落地”政策,取消原先固定放置在小区门口的垃圾桶,改由垃圾车定时定点收垃圾。2000年,台北市政府决定不再单独收取垃圾处理费,而把垃圾处理费摊到垃圾袋中。这就意味着,丢垃圾越多,所要支付给政府的垃圾处理费越高,这也是变相鼓励垃圾分类。
广州市出台国内首部垃圾分类规章《广州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并于今年4月1日全面实施。明确指出生活垃圾从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置都将实行分类。个人不按规定投放可处以每次50元罚款,单位处以每立方米500元罚款。而在杭州,作为推广垃圾分类的办法,垃圾实名制正在试行之中。
垃圾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前景可期
长沙市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未经处理的渗沥液。本报记者 田甜摄
经过生化处理与膜处理后,长沙市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的渗沥液变得如泉水般清澈。 本报记者 田甜摄
那些我们看起来又脏又臭的垃圾,其实并不是我们想象的一无是处,利用好了,垃圾可变废为宝。
垃圾中的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等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资源。
废纸一吨,可再造出800公斤好纸;废塑料一吨,还原产生约700-750公升汽油和柴油;废玻璃一吨,可生产2万个酒瓶;废易拉罐熔炼后可100%地无数次再造新罐,还可制成合金,用于飞机和汽车 零件的制造。而落叶杂草、菜根果皮、鸡肠鱼肚、蛋壳鸡毛都可用来堆肥,生产适于种植绿色食品、城市绿化或家庭养花的优质有机肥料。
利用垃圾发电、污泥固化后生产水泥和石灰、餐余垃圾堆肥,省内垃圾场正积极推进垃圾综合利用。
在长沙市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一期的填埋场已经完成填埋任务,开始覆土。记者看到,覆土的表面,纵横交错分布了很多沼气管道,用于收集垃圾发酵产生的沼气。沼气被引到垃圾处理厂中的发电厂,带动6个机组。6个机组同时运转,每天可以发电10万度。
同时,一个污泥处理项目即将在黑麋峰垃圾场正式运行。它将把长沙市污水处理后剩下的污泥进行固化处理,并生产水泥和石灰。
冷朝强还向记者透露,他们正在进行垃圾发酵处理技术攻关,目前,实验已经取得成功,预计今年底可以进入实际操作。通过这项技术,把垃圾事先进行发酵,去掉一部分水分,再进行分选。这样一来,一方面发酵产生的沼气可以用于发电,另一方面,由于垃圾已经事先发酵,分选也将取得更好效果。
袁兴中教授说,长沙还没有对厨余垃圾进行特殊处理,而实际上,厨余垃圾可以通过厌氧消化的办法,产生沼气用于发电,而油脂可以提取出来,作为生物燃料,剩下的有机物可以用于堆肥。这样既防止了“地沟油”的产生,又实现了厨余垃圾的充分利用。
垃圾分类与垃圾综合利用,一个促进前端垃圾减量,一个在后端充分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它们二者一“破”一“立”,在垃圾处理中相辅相成,将共同促进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我们呼吁每位市民、每个家庭,都要进一步增强垃圾分类意识,从源头减少垃圾;期盼科技工作者、环保专业人士进一步加强科技攻关,加快垃圾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的力度,共同呵护我们美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