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禁毒妈妈”在行动
通讯员 王振 沈徽
“关爱生命·呵护家庭——妈妈禁毒联盟行动”开展以来,在株洲市涌现出一批热心禁毒活动的“妈妈”,他们深入戒毒场所将关爱送给戒毒人员,帮他们走出泥沼。热心的“禁毒妈妈”张璐、周平芬就是其中的代表。
张璐是株洲市首批走入省白马垅劳教所的禁毒“妈妈”,有着丰富的心理辅导经验。最近,张璐选择了30余岁的女子张玲玲(化名)开展帮扶。张玲玲本是一名贤妻良母,丈夫吸毒后,家里从此一贫如洗。一气之下,她也开始尝试毒品,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而长期注射毒品,让她落下了严重的脉管炎。
绝望中的张玲玲被送到省白马垅劳教所戒毒。“我见到她时,她眼神中流露出一种恐慌。”通过交谈,张璐知道张玲玲有个孩子在外流浪,且沉湎于网络。张璐找到她的孩子,循循诱导,孩子逐渐开始转变。“我将情况告诉张玲玲时,她露出了微笑,表示一定要战胜‘毒魔’。”目前,张玲玲情绪稳定,对未来的生活开始有了美好向往。
“吸毒人员的自暴自弃,很多源于家庭的冷漠。”张璐说,禁毒“妈妈”将坚持为劳教所内的吸毒人员进行心理辅导,同时说服其家人不要轻易放弃。
70岁的“禁毒妈妈”周平芬,定点帮扶邵阳籍年轻女子胡艳(化名)。22岁的胡艳原本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在男友引诱下,开始吸食毒品。一年后,周平芬像照顾自己的孙女一样,对胡艳体贴照顾,引导她重新回归社会。
在周平芬的引导下,胡艳建立自己的人生规划:从劳教所出来后,将去美容学校进修。”为让更多的胡艳脱离毒魔的控制。今年3月8日,周平芬徒步10余公里,将一条写有“女同胞们,顶住半边天,守住半边天,自信、自力”的横幅,送到白马垅劳教所。第二天,许多女吸毒人员看到悬挂在墙上的这条横幅后泪流满面,以写信、电话等方式,告诉周平芳,表示要痛改前非。
[相关链接]
常见新型毒品及其危害
1、冰毒(请用黑体,下同): 即“甲基苯丙胺”,外观为纯白结晶体,故被称为“冰”(Ice)。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极强的刺激作用,且毒性强烈。冰毒的精神依赖性很强,吸食后会产生强烈的生理兴奋,大量消耗人的体力和降低免疫功能,严重损害心脏、大脑组织甚至导致死亡,还会造成精神障碍,表现出妄想、好斗、错觉,从而引发暴力行为。
2、摇头丸:是一种致幻性苯丙胺类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很强的兴奋作用,服用后表现为活动过度、情感冲动、性欲亢进、嗜舞、偏执、妄想、自我约束力下降以及有幻觉和暴力倾向,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被认为是未来世纪最具危险的毒品。
3、K粉:即“氯胺酮”,静脉全麻药,有时也可用作兽用麻醉药。白色结晶粉末,无臭,易溶于水,通常在娱乐场所滥用。服用后遇快节奏音乐便会强烈扭动,会导致神经中毒反应、精神分裂症状,出现幻听、幻觉、幻视等,对记忆和思维能力造成严重的损害。此外,易让人产生性冲动,所以又称为“迷奸粉”或“强奸粉”。
4、咖啡因:是化学合成或从茶叶、咖啡果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生物碱。大剂量长期使用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引起惊厥、心律失常,并可加重或诱发消化性肠道溃疡,甚至导致吸食者下一代智能低下、肢体畸形,同时具有成瘾性,停用会出现戒断症状。
5、三唑仑:又名海乐神、酣乐欣,淡蓝色片,是一种强烈的麻醉药品,口服后可以迅速使人昏迷晕倒,故俗称迷药、蒙汗药、迷魂药。可以伴随酒精类共同服用,也可溶于水及各种饮料中。见效迅速,药效比普通安定强45—100倍。
此外,新型毒品还有氟硝安定、麦角乙二胺(LSD)、安眠酮、丁丙诺啡、地西泮及有机溶剂和鼻吸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