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特别支部”与钢铁意志 【纪红建】
2011-06-10 00:10:10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纪红建] [责编:蔡矜宜] 字体:【

  胡启明的《韶山:中共特别支部》写的什么?还得从1925年说起。

  1925年2月6日,毛泽东偕夫人杨开慧回到韶山。6月中旬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韶山上屋场毛泽东家的小阁楼上,经过共产党员毛福轩的介绍,钟志申、庞叔侃、毛新梅、李耿侯四人在毛泽东的主持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中共韶山特别支部也在这一天正式成立。自此,毛泽东在韶山播下了一盆革命火种。那么,这个特别支部到底“特”在哪里?《韶山:中共特别支部》便是一种很好的呈现:这不仅仅是毛泽东亲手建立的支部,对开展农民运动的一次伟大的尝试和实践,也是这个支部历经86年风雨历程的淘洗与考验,更是中国革命的探索与缩影。

  胡启明直接萌发创作这一重大题材,是源于2010年“中国作家走进红色岁”的采风,但实际上对韶山的抒怀之情,早在他年轻时代就开始有了。近年来,胡启明不断以报告文学的方式触摸重大题材,曾出版过《洞庭作证》等重份量的报告文学,由他来抒写“中共特别支部”就不偶然了。与以往不同的是,《韶山:中共特别支部》必须既要突破以往,又要还原历史,让读者看到一个鲜活的、真实的伟人故里。或许,《韶山:中共特别支部》少了一些“合理想象”的活灵活现,也少了一些“小说化”描写的惟妙惟肖,但作品却在质朴的人事叙述及精神展现中给人留下真实感,这是对现代报告文学特质的一种接近。譬如,韶山中共特别支部虽然是毛泽东亲手建立,但胡启明并没有抓住这点进行大书特书,他只是客观而平静地进行了记述,把更多的笔墨留到了后面对特别支部钢铁意志,即精神与人性的深度记述,这不仅深化了主题,也凸显了报告文学的特质与一位优秀报告文学作家的理智与从容。

  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往往会把展现人的精神放在首位。虽然《韶山:中共特别支部》跨越了86年历史,但却紧凑而条理分明,这与紧扣特别支部的“钢铁意志”这个主题展开描述有关。而要体现这种意志,必须通过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我看到,作品深刻而全面记述了韶山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韶山特别支部的成立、建立农民“雪耻会”、“平粜阻禁”……一系列活动把韶山地区农民运动的熊熊烈火点燃起来,也无不揭示着韶山革命者的精神世界,并从中可感受到革命者的真实内心与革命情怀。更值一提的是鲜活的人物。无论是对毛泽东、杨开慧、毛福轩等革命者的描写,还是对新中国成立后韶山代表人物毛仁秋、孙恢先、毛罗生、毛雨时等人的记述,都从心灵深处作了相当出色的刻画与展现。

  透过对代表人物的描写,我感受到了韶山人的意志、精神、品格,所拥有的潜能及在特定环境制导下所可能的爆发力量,更让我认识到了其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与意义。不难看出,通过描写人和事,表达他们的钢铁意志和精神世界,才是《韶山:中共特别支部》的全部叙述所向往的彼岸。正因为有了“钢铁意志”的支撑,特别支部总是坚强而出色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特殊使命,故86年始终战旗美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