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文化视点 > 正文
湖南收藏家精品拍卖会 5日广州落槌
2011-06-09 00:01:03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曾衡林 杨丹 陈薇] [责编:蔡矜宜] 字体:【

  湖湘墨色润羊城

  湖南日报记者 曾衡林

  从白云山摩星岭俯瞰,一个如五个手指般结构的独特建筑形态和10万平方米的红砂岩幕墙,给人以震撼之美,这就是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6月5日,湖南收藏家精品专场拍卖会在这里落槌。这次活动,由湖南省收藏协会、广东省拍卖行有限公司主办,是湖湘文化全国巡展的一部分,也是湖湘文化艺术品首次大规模地走向省外市场。

  “湖南的这批东西总的来说还不错”

  《郭子仪上寿图》,作者佚名,为明代通景屏,绢本,共十幅,年代久远,保存完好。画面场面宏大,人物多达70余位,涉及人物、房屋、树木、山石等多种题材,运用了界画等多种技法,色彩艳丽、工细严谨。此画还受到了“吴门四家”中文征明细笔山水的影响。

  这件通景屏在上世纪80年代已由徐帮达等北京和上海文博专家鉴定论证,现为国家级文物,是这次拍卖会的一大亮点。

  这次拍卖会从全省收藏家、书画名家送展的一千余件作品中进行鉴定、品评,精选了字画两百余件,古玩杂件一百余件作为拍品。在这些拍品中,有古代书画家仇英、怀素、邓文原等的作品;有近现代名家翁同龢、王闿运、黄永玉、韩美林等的作品,他们的作品已受到拍卖市场和收藏家的热捧;湖南现代书画名家张一尊、钟增亚、陈白一、王憨山等也有不少作品参拍,作品升值空间很大。

  中国拍卖协会副会长、广东省拍卖行有限公司总经理雷敏告诉记者,这次活动,是他们首度与湖南合作,把湖南民间藏品引入广东市场。湖南的这批东西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

  拍卖会是经济活动也是文化活动

  徐照海的国画《山水》,以9500元成交,曾进的《山水》被一位藏家以15000元拍走------6月5日上午10进30分,专场拍卖会在激烈竞拍中有序进行着,持续两个小时。最让人拍手称绝的还是明代通景屏的竞拍,18号买家在几番竞拍后,击败一直与之较劲的50号买家,以450万元的高价,拍得了这件珍藏。这次拍卖会,总成交额1300万元,共拍出了110件拍品。

  “收藏是收藏文化,拍卖是拍卖知识,而财富是在日积月累春风化雨的过程中自然生成的,”这是内刊《广东拍卖》上的一段话,颇有道理。就像原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邓正明将军在这次活动中说的一样,“拍卖会不仅仅是经济活动,也是有意义的文化活动。”

  这次拍卖会,吸引了来自粤、港、澳等地不少的湘籍人士和对湖湘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各界人士的关注。广州军区原副司令员龚谷城中将、宋文汉中将,海军广州舰艇学院原政委谭富吉少将,湖南省人大原副主任罗海藩等也到会祝贺。大家以拍卖会为纽带,办展览,搞酒会,聚乡情,增友谊,扬文化,谋发展。

  让湖湘文化艺术品走向广阔的市场

  从数字来看,这次活动成交只有三分之一强,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不能说是很理想。拍品地域特色也不太明显,湘籍艺术家的东西还是少了点。

  但这次活动毕竟是一次有益的尝试,特别是活动组织方如省收藏协会、中国湘商编纂摄制委员会等都是一些民间社团,要组织这样的活动不易。

  当前,我国文化艺术品市场繁荣,去年艺术原创作品和古董艺术品交易总额为989亿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3%。而素有文化大省、文物大省、收藏大省之称的湖南,文化艺术品经营却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短板”。

  湖南文化艺术品拍卖起步较晚,在1992年我国敲响文化艺术品拍卖第一槌后5年,湖南才开始有第一次文化艺术品拍卖会,之后断断续续,影响一直不大。文化艺术品市场也不多。现有的几个市场,特别是湖湘文化艺术品大市场2003年底开业以来,门庭冷落,临街铺面开门经营的不到一半,从事文化艺术品交易的不足百家。

  这些都说明,我们文化艺术品市场的意识和环境都亟需加强和改善。

  湖湘文化艺术品在抓好本土市场建设的同时,更要下大力气走出去。只有走出去,湖南的艺术家和文化艺术品收藏才能得到进一步宣传和推广;才能充分体现湖湘文化的艺术造诣,实现其经济价值;也才能积累经验,带动我省文化艺术品市场进一步规范与成熟。这次拍卖会的举办,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这次拍卖会,也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