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专题 > 党史人物 > 正文
“虽败犹荣”的李聚奎
2011-05-20 01:32:37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黄纯芳 史宣] [责编:周静] 字体:【

“虽败犹荣”的李聚奎 
 
湖南日报记者 黄纯芳 通讯员 史宣 
 

李聚奎 省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生平】

    李聚奎(1904—1995),湖南省安化县(今涟源市)人。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跟随彭德怀转战千里,由班长、排长、支队长升为团长,先后参加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发展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0年6月起先后任红三军第九支队支队长,红九师第二十七团团长,红八师、一师师长等职,随红一军团参加了攻打南昌和长沙的战斗及中央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参加长征,率部担任全军左前锋,参加抢渡乌江、攻克遵义、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等战役战斗。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历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参谋长、第九军参谋长等职,率部参加了西路军西征作战。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参谋长。1938年5月赴冀南组建第一二九师青年纵队并任政治委员。1940年6月主持组建新八旅。1941年起任山西青年抗日决死第一纵队副司令员、第一旅旅长兼太岳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等职,参与开辟冀南、鲁西北、太岳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947年秋起任东北民主联军后勤司令部参谋长、东北野战军后勤部副部长、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第二部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等职,参与领导组织抗美援朝战争的后勤保障工作。1952年受命组建解放军后勤学院并出任院长。1955年任国家石油工业部部长。1958年任总后勤部政治委员,同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后任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后勤学院政治委员等职。1981年任中央军委顾问。1995年在北京病逝。

    【故事】

  千里乞讨寻党

    1937年3月,奉命西征马家军的西路军在祁连山区悲壮失败,骄横凶悍的马家军骑兵撒开了一张张密密实实的大网,围追捕杀打散的红军。

    红九军参谋长李聚奎率领300余人的部队被敌人冲散,与他在一起的只剩下十几个人。他们在祁连山的密林里流离转徙,几天后,因缺水断粮,饥饿和病痛时时向他们袭来,有的掉队,有的离散,有的牺牲,最后只剩下李聚奎孤身一人,躲藏在荒无人烟的祁连山。

    此时的李聚奎,也已是一副病痛的身躯。作为西路军的高级指挥员,他心上就像压了座大山,透不过气。但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找到党中央,东山再起。他暗暗地鼓励自己:“不管困难多大,我也要找到党,找到红军。”李聚奎拄根棍子,沿着祁连山麓艰难地东行。

    为了避开敌人的搜查,他和老乡换了衣服,把空枪拆散,把一枚红星奖章藏起来,打扮成一个叫花子,白天藏匿于山沟、草丛,晚上沿着无人处潜行。渴了,喝一口路边的积水;饿了,嚼一把野草,或向民家讨口饭吃;困了,就在荒野中露宿。

    就这样,在近两个月的逃亡中,他带着一只干粮袋、一根讨饭棍、一个指北针,行乞千里,机智地躲过了敌人的三次搜捕,终于横穿宁夏,到达陇东的镇原境内。

    这天晚上,他借宿在一家骡马店里,同几个赶毛驴做生意的人同睡一条大炕。临睡前,这几人议论不休,说离此地100里的王家洼子住着一支军队,那些军队可真好,买卖公平,不扰商人和老百姓。李聚奎一听,立即振奋起来,凑过去问他们那是支怎么样的军队。其中一人说:“听说是红军,是红二十八军一团的部队。”

    两个多月了,这是他第一次听到关于红军的确切消息,兴奋得一夜没有合眼。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李聚奎便爬起来,匆匆赶往王家洼子。傍晚时分,他到达了王家洼子,看见了那飘扬的红旗,那闪闪的红星。他终于找到了日夜思念的红军和党,回到了红军的行列。

    在援西军指挥部,李聚奎见到徐向前、刘伯承等首长时,一时泣不成声。刘伯承激动地说:“不要难过了,你回来了,就等于西路军回来了。”后来见到毛泽东,毛泽东大手一摆:“你是虽败犹荣!”

    本报记者 黄纯芳 通讯员 史宣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