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泥瓦工的今天 【陈惠芳】
2011-05-18 00:57:21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陈惠芳] [责编:周静] 字体:【

  易成武说他是“搞收藏的”,我信。

  易成武说他是“泥瓦工出身”,我也信。

  5月17日,窗外的阳光很盛。在幽静的屋子里,我眼前的这位收藏家,确实“貌不惊人”,没有一点“大款”的样子。朴实,憨厚,衡阳口音很浓。

  老乡见老乡,自然就多了一份亲切、一份随和。

  盛世兴收藏。易成武收藏的是“广彩瓷”。

  谈起中国的瓷器,知道青花、粉彩的不少,知道广彩的不多。广彩瓷的全称是“广州织金彩瓷”,始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当时广州工匠借西方传入的“金胎烧珐琅”技法,用进口珐琅材料,创制出“铜胎烧珐琅”。其后,把这种方法用在白瓷胎上,成为著名的珐琅彩,这就是广州彩瓷的萌芽。

  “织金彩瓷”在各种白胎瓷器的釉上绘上金色花纹图案,仿佛锦缎上绣以色彩绚丽高雅华贵的万缕金丝,然后用低温焙烧而成。广彩还利用各种颜色和金色进行钩、描、织、填,并用乳金作底色,色彩更加灿烂艳丽。诗曰“彩笔为针,丹青作线,纵横交织针针见,何须锦缎绣春图,春花飞上银瓷面。”

  作为广州彩瓷初期产品的珐琅彩,以其高贵艳丽的特色,备受中外富豪贵族的喜爱。清廷列为贡品,外国一些王室贵族派官员专程来广州求购。甚至,欧洲商人带来彩瓷图样由中国商人按要求制造,专供出口。

  广彩瓷外销居多。近年来,随着明清官窑瓷价格的攀升,广彩瓷也逐渐成为收藏家追捧的对象。在香港佳士得的一次拍卖会上,一套清末的广彩餐具曾以13.2万美元的高价成交。

  泥瓦工出身的易成武也加入了收藏的行列,故事更多。

  30年前,易成武从衡阳乡下跑到广东坪石金鸡岭下做泥瓦工。师傅老王出身名门,文革期间偷偷摸摸搞点收藏,易成武深受师傅感染。上世纪80年代初,他开始收藏钱币,此后集过创刊号、邮票,但都未成系列。期间,还被骗去价值不菲的藏品。但易成武并未沮丧。他说:“怕啥?我是个农民。13岁一个人从衡阳下广东,大不了又回家种田去。”正是凭着乐观而坚毅的信念,易成武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广彩瓷的收藏当中。

  凭着他在收藏界结下的良缘,短短几年时间,易成武收藏了自乾隆以来的200多件广彩瓷,品种包括杯、碗、盘、瓶、罐。其中既有高可及人的龙瓶,也有小可盈握的粉盒,还有大吉大利的雄鸡盘……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易成武自谦是“农民加文盲”。这样的“文盲”能投身于收藏之中,并收获颇丰。这就是收藏的魅力,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