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专题 > 党史人物 > 正文
未授衔的军事家曾中生
2011-05-16 19:30:47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黄纯芳 史宣] [责编:周静] 字体:【

  未授衔的军事家曾中生

  本报记者 黄纯芳 通讯员 史宣

                                 曾中生 省委党史研究室 提供

  【生平】

  曾中生(1900—1935),湖南资兴人。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 1927年9月赴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冬回国,先后任中共中央军事部参谋科科长、中共南京市委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武装工农部部长。1930年9月以中共中央特派员身份被派到鄂豫皖苏区,在国民党军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第一次“围剿”的危急时刻,果断组建中共鄂豫皖临时特委和临时革命军事委员会,统一指挥反“围剿”斗争,并取得了胜利。1931年2月,任中共鄂豫皖特委书记和军委主席,指挥磨角楼、新集、双桥镇等战斗取得胜利,挫败了国民党军的第二次“围剿”。同年4月,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员和军委副主席、第四军政治委员,与军长徐向前率部南下作战,连克英山、蕲水、罗田、广济等县城,相继取得漕河镇、洗马畈等战斗的胜利。率部参加了第四次反“围剿”。1932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12月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参加创建川陕苏区的斗争。1933年在肃反中被监禁。1935年8月于川西卓克基被错杀。1945年中共七大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1989年中央军委确定他为当代中国33位军事家之一。

  【故事】

  监禁中写就军事名著

  1933年8月,在苏区和红四军中享有崇高威望的曾中生被张国焘非法逮捕。

  在被关押的日子里,曾中生虽然失去了行动自由,遭受残酷的迫害与折磨,但为了党的事业,他继续同张国焘的错误作斗争,同时孜孜不倦地学习和写作。在极其艰苦的监禁环境下,以惊人的毅力写出了一部《与“剿赤军”作战要诀》的著名军事著作,为中国革命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军事遗产。

  《与“剿赤军”作战要诀》全书约3万字,内容丰富,包括纲要、红军与白军在军事上的对比、红军一般应注意之原则、行军应注意之事项、驻军应注意之事项、战斗搜索应注意之事项、与“剿赤军”作战之要领、特种地形作战要点、夜间作战要点、几个附带注意的问题等十个部分。

  他在书中提出了后来影响中国革命战争的几乎所有基本范畴,如:关于“围剿”与反“围剿”成为红军时代战争特点的思想,关于人民战争的思想,关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思想,关于内线作战、诱敌深入的思想,关于持久战和速决战、运动战和阵地战的思想等。

  同时,根据敌人围攻封锁、分进合击、并进长追、重层配备活动“搜剿”、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碉楼堡垒城寨前进工事、挑选抽编、编组进剿、要求与我主力持久战、集结优于我们数倍的力量进攻、反革命游击战争、迫我脱离苏区然后集结力量并进长追等“围剿”战法,分析了敌人战术上的弱点,提出了红军对付敌人的办法。

  他在前言部分深情地写道:“这本小册子编著的根据,是依靠着近代战斗纲要和敌人目前的军事材料以及我们一部分的战斗经验。因为革命飞快的发展,红军迫切的需要,所以没有经过详细的校正,即呈献勇敢战斗的同志们之前。”

  张国焘也不得不承认“本书甚有价值,红军干部应人人手执一本,再三探讨”。1933年10月初,该书被正式印成单行本,只不过在出版时删去了曾中生的名字,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名义下发红军各部。

  后来,这本小册子和其他军事著述被转送到延安,为毛泽东系统总结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