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深读 > 正文
“中国绿心”武陵山区在崛起
2011-05-09 22:56:17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王文隆] [责编:周静] 字体:【

  “中国绿心”酝酿绿色崛起

  本报记者 李勇 王文隆 张斌

  在神州大地,有一座神奇、美丽的大山。

  它地处中国地理版图的心脏部位,跨湘、鄂、渝、黔四省市,秀峦叠嶂,郁郁葱葱,满眼皆绿,既壮且奇,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有专家称之为“中国绿心”。

  土家族、苗族、侗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1200多万人世代聚居于此,奇特的民族风情与瑰丽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

  这座大山,在2002年里耶古城出土的秦简上可以找到名字——武陵。

  武陵山区处在我国自然区划由第二阶段云贵高原向第三阶段东南丘陵过渡地段,是我国跨省交界面积最大,贫困人口连片分布最广的特殊地区。

  当岁月的书页翻至21世纪的第三个五年,作为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发展战略确定的6个重点区域之一,武陵山,这座沉寂已久的大山,正酝酿一场绿色的崛起。

  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 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世代聚居的土地

  在湖南境内,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张家界市、邵阳市,三市一州,同属武陵山区,是武陵山区的重要版块。

  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

  湖南武陵山区有24个革命老区县,曾经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过巨大牺牲和贡献。桑植县,是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永顺县、龙山县,是湘鄂川黔苏维埃革命委员会创建地;通道县,则见证了改变长征红军命运和中国革命命运的“通道转兵”……

  烽火硝烟中,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洒在了这片红色的土地上。

  这是一块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世代聚居的土地——

  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湖南武陵山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人口占该地区人口的60%,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87%。民族传统文化种类繁多,有土家织锦、瑶族挑花、苗族服饰、桑植民歌等30多个少数民族传统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这是一块绿色的土地——

  奇峰俊美的大山脚下,河流安静地流淌,古朴的吊脚楼临河而立,漫山遍野的青绿郁郁葱葱。绿,是湖南武陵山区的基色。这里空气清新,生态植被良好,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有作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第一个森林公园的张家界,凤凰古城、里耶秦简、新宁崀山同样驰名中外。

  这是一块充满希望的土地——

  “十一五”以来,省委、省政府将湖南武陵山区所属范围全部纳入大湘西地区,实施了“五年打基础,十年上台阶”的湘西地区大开发战略,制定了40条扶持政策,集中资金加大投入,截至2010年底,累计投入10800万元支持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武陵山在变。“八百里绿色行动”绿了自治州,“天门狐仙”惊艳了张家界的夜空,沪昆高铁将助怀化进入“高速时代”,15家全国500强企业落户邵阳……

  “在落后中发展,在发展中落后”, 湖南武陵山区的“塌陷”之忧

  4月底,记者走进新晃侗族自治县茶坪乡美岩冲村,这是一个至今还没有通水泥路的村庄。

  难以想象的是,这里80%的村民居住在海拔850米以上,一条稀烂的黄泥路逢下雨就无法通行,有电视的人家极少,住的几乎都是老旧的木板房。

  新晃位于湖南省人头型版图最西端的“鼻尖”位置,距省会长沙600公里,是全省最边远的县城之一。

  “目前,我县人均GDP、人均财力、农民人均纯收入均远远低于我省一些国家级贫困县,在全国500个国家级贫困县中贫困度排第49位,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也远远落后于其它地区。”该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姚茂良实话实说。

  新晃只是武陵山区众多“老少边山穷”县(市)中的一个。姚茂良的“实话实说”,告诉我们的正是武陵山区的现状:塌陷。

  尽管省委、省政府和武陵山区各级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武陵山区发展,取得的发展成绩也有目共睹,但受历史、自然、资源、区位等因素制约,武陵山区的发展之路仍显艰难。在全国各地和全省各板块竞相发展的态势下,陷入了“在落后中发展,在发展中落后”的怪圈。

  从全国区域发展的现状来看,武陵山区的周边,有贵阳市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渝城乡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这些改革试验区挟巨大的政策优势和先发优势,海纳周边的优质生产要素,发展势头强劲,进一步拉大了与武陵山区的差距。

  展开湖南经济版图,我们清晰看到——

  以长株潭三市和岳阳、益阳、常德、衡阳、娄底5市组成的城市群,借“两型社会”建设东风,撑起了湖南发展的脊梁,现代化生态城市群雏形初现;湘南的郴州和永州,积极对接粤港澳和北部湾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对外开放热潮涌动;而包括邵阳、怀化、张家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内的大湘西板块,也就是湖南武陵山区,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均不容乐观。

  一组数据,传递出湖南武陵山区的“塌陷”之忧——

  先看总量:2010年,我省武陵山区生产总值仅为全省的13%,地方财政收入仅占全省的9.7%。

  再看人均:我省武陵山区的人均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省的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相当于全国、全省的63.97%、73.8%,农民人均纯收入仅相当于全国、全省的61.28%、64.5%。

  还一个事实是:我省20个国家级贫困县,武陵山区占14个;24个省级贫困县,武陵山区占15个。

  要促使全省各板块共生崛起、实现富民强省宏伟目标,不能不加快武陵山区的发展;要切实关注民生,让困难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必须想方设法帮助武陵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塌陷”的武陵山区,已引起了各方的高度重视。

  利益补偿不到位、基础设施滞后、投资不足、财政困难,四大“瓶颈”制约崛起(小标题)

  “塌陷”的武陵山区,有其自身发展的瓶颈。

  武陵山区大多植被丰富、森林茂密,是三峡库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屏障。作为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域,武陵山区整体上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

  在武陵山区采访,记者不止一次听到关于竹子的故事。

  山区的农民砍一根竹子,能卖出10几块钱。但由于实施全面封禁,作为生态保护之用的公益林不能砍伐。各级对农民的补偿标准,每亩林地每年仅10元或5元甚至更低。老百姓说,这是“一根竹子的价钱”。

  一方面是求发展,迫在眉睫;一方面是水土涵养、生态保护、限制和禁止开发,利在千秋。

  能够促成两者之间平衡的,只有利益补偿机制。但由于相关的利益补偿机制尚未建立或运行,补偿标准偏低或不到位,使得武陵山区的人民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武陵山区面临着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的双重压力。

  “飞机无场、火车无轮、轮船无航”,这则顺口溜,说的则是武陵山区滞后的基础设施建设。

  我省武陵山区各市县财力紧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巨额配套资金跟不上。加之山高路陡,群众居住分散,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自治州交通部门负责人介绍,修1公里通乡公路,上级一般是补助30-33万元;但在山区,将要花上40-55万元,资金缺口不小。

  落后的交通现状,拉长了武陵山区与外部中大城市的时空距离,难以接受其辐射,经济发展环境相对封闭。

  基础设施的落后,直接原因是投资力度的不足。

  目前,在武陵山区,投资均以财政投入为主渠道,社会资本投资动力不足,直接导致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够明显。

  因为经济规模小,贷款业务量不大,还贷风险高,又缺乏配套持续的鼓励和扶持政策,金融机构不愿意在这里放贷。2010年,自治州新增贷款仅占全省的1.73%,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比仅为44.9%,已经严重制约了基础产业的发展。

  而作为全国最大的集中连片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武陵山区大多是财政困难县,缺乏收入来源,“很差钱”。在城步苗族自治县兰蓉乡,乡干部们交不起医疗保险已有近2年时间,所有支出基本靠上级财政拨款维持。

  既要青山绿水,又要脱贫致富, 山区干部群众渴盼发展

  春到武陵,群山正在苏醒。

  行走在武陵山区,记者强烈地感受到山区干部群众对于加快发展的渴盼!

  一盼国家自上而下地推动山区发展。

  “武陵山区发展,应纳入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总体布局。”怀化市委书记李亿龙、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书记何泽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约而同地谈到,要实现武陵山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仅仅依靠区域间的协作和联动是不够的,关键要通过国家政策支持、政策配套和优先发展来推动。

  负责牵头起草《关于加快我省武陵山区发展的调研报告》的省政协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吴志宪坦言,在国家的层面,帮助山区人民和全国人民一起共享发展,是责任,是使命,也是一种报答。

  既要青山绿水,又要脱贫致富。记者了解到,化解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矛盾,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双赢”,真正建成“中国绿心”,是武陵山区转变发展方式过程中面临的重要任务。

  吴志宪说,如果国家在此建设“武陵山经济社会发展扶贫开发试验区”,出台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在规划的统一引领下有序推进试验区建设,并在国家层面成立相关工作机构,武陵山区的发展,将更有“底气”,也可以为全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发展探索一条新路。

  二盼更多政策支持。

  武陵山区处于中西部之间,贫困程度不亚于西部,国家政策的扶持力度却远小于西部。山区的干部群众说,要有将武陵山整体纳入国家西部大开发范围,做到优惠政策全享受、全到位、全兑现,并希望在此基础上实施差别化政策支持。

  争取来了项目,县里却无钱配套。这在武陵山区,成了普遍现象。城步苗族自治县县委书记蒋伟谈到,如果国家对公益性投资项目,取消地市及县级配套,山区的发展才有更多“底气”。

  张家界市市委书记胡伯俊建议,中央财政在加大对武陵山区专项转移支付的同时,还应重点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将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上划中央财政部分予以全额返回。

  三盼生态补偿机制。

  “一根竹子的价钱,抵得上一亩山林的补偿,这样的故事,不能在武陵山区流传下去!”山区的干部群众谈到,国家要对武陵山区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作出的贡献给予合理补偿,当务之急是提高补助标准,不能让山区人民“既做贡献又受穷”。

  省社科院研究员童中贤认为,国家应以立法形式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把武陵山区整体作为国家限制开发区和国家生态补偿试点地区,并将其规划为低碳生态文明示范区,延续经济社会发展的低碳模式,确保其生态功能与环境效应的最大化和长远化。

  邵阳市的干部群众还提到,邵阳与武陵山区属同一个地理板块,山同脉,水同源,地同性,人同根。希望能将邵阳市整体纳入国家正在制订的武陵山区发展规划范围,实施整体同步开发。

  盼产业项目支持、盼差别化扶贫攻坚、盼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盼山区旅游实现一体化……一个个期盼的背后,是大山的呼唤,是一颗颗渴望发展的心!

  巍巍武陵作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山区干部群众奋发努力下,“中国绿心”必将迎来一往无前的变革,走进跨越发展的新时代!

  国家战略 湖南行动

  武陵山区发展获强力关注

  近年来,武陵山民族地区发展的问题得到了中央和渝鄂湘黔4省市的高度重视。

  2009年,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协调渝鄂湘黔四省市毗邻地区成立“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加快老少边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随后,在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武陵山区被确定为6个重点区域之一,其扶贫开发攻坚写入了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作常委会工作报告时特别提到,要重点帮扶武陵山等集中连片贫困区群众。

  在湖南,加快武陵山区发展,帮助武陵山区人民和全省人民一道共享发展成果,已形成共识。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提出,要加强武陵山区经济建设,共同打造我国西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提出,举全省之力实施湘西开发战略,加快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建设和发展。

  如何加快武陵山民族地区发展,一直是省政协主席胡彪高度关注的问题。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和湖北、贵州、重庆三省市政协主席联合提交了《关于设立“武陵山民族地区统筹发展试验区”的建议》,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以胡彪为第一提案人,在湘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提案,呼吁加快编制出台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区域发展规划。

  今年3月起,胡彪率调研组,专门就如何科学编制武陵山民族地区发展规划,展开了密集调研,目前已经形成较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关于加快我省武陵山区发展的调研报告》。

  本报记者 王文隆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