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湖南印象 > 正文
追问蓝墨水的上游汩罗江
2011-04-08 23:37:34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龙文泱] [责编:周静] 字体:【

           

长乐故事会

                    龙舟赛   

                                                         欢乐龙舟

      从未有一条河流与一个人如此亲密。

  河流因他而闻名,他在河流里永生。这个人是屈原,这条江是汨罗江。

  3月30日,在诗情奔涌的春天,在举国怀念故人的清明节前夕,我沿着那条屈原诗魂已经漂流了2289年的汨罗江,去靠近一个人,去询问一条江——

  汨罗江:发源于江西省修水县,向西流经湖南平江县、汨罗市、湘阴县,在汨罗市屈潭汇合,正式称“汨罗江”,汇入洞庭湖。全长253公里,流域面积5543平方公里。

  我打开地图,寻找汨罗江。

  它真是太小了。在世界的版图上,完全没有它的身影;在中国的版图上,它只能仰望长江黄河及众多奔腾咆哮的大江;打开湖南的地图,它如羞涩的小小孩,小小的身子斜斜地靠在湘江母亲的怀里。它的长度仅有湘江的三分之一,流域面积只有湘江的百分之六。

  我迈开脚步,追随汨罗江。

  它从江西来,慢慢在湖南境内汇入许多支流,才称得上是一条河。而这条小小的河流,就如母亲最小最调皮的儿子,它逆了中国大多数江河自西向东流淌的大势,由东往西奔入洞庭,扑向湘江的怀抱,由母亲引领,去见识洞庭湖的宽广。

  公元前278年,因为它勇敢地拥抱了一位诗人,骄傲地活出了自己的姿态。今天,因为这位诗人,它义不容辞地接受我的追问。

  【一问】 汨罗人离屈原有多近?

  汨罗市西北部的玉笥山,是屈原流放到汨罗后的常驻点。汨罗江从山前静静地淌过,更衬得这山的清幽。山顶宽坪上,一座别具风格的庙宇式建筑巍然屹立。这就是屈子祠,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白色的墙,朱红的边框,门额上17幅浮雕诉尽了屈原的生平和理想。

  “汨罗江很早以前就建起了纪念屈原的建筑。汉代刻碑记事,唐建三闾大夫屈原祠,五代时封屈原为昭灵侯……乾隆21年修葺后,屈原祠从汨罗江边迁移到玉笥山上,即现在的屈子祠。”对屈子祠如此熟悉的人,是这里的第一任馆长刘石林,中国屈原协会副理事长,汨罗屈原协会会长,被誉为“汨罗最接近屈原的人”。

  刘石林今年69岁,精神抖擞,形态举止颇有古风。他家离屈子祠不远,这里是他儿时的玩耍之地。从出生起,屈原就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从小,刘石林就喜欢听老师和老一辈讲屈原的故事,沿江寻找屈原的遗迹。后来研究屈原,为了核对史料的真实性,他挨家挨户走访当地的老人,一个个去查看遗址。30多年来,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屈原的论文。1991年,他应邀赴日本进行学术交流。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稻田耕一郎感动于他的执着,赠诗给他:“洞庭湖畔会骚人,千古楚歌今日新。东海无杭求索子,独投角黍吊灵均。”

  在汨罗市范家园镇永青村,还有一个离屈原最近的人,他每天早晨四点多就起床,要围着屈原墓走十圈,晚上,他会在梦里见到屈原。他就是80多岁的老先生陈之迈。但他并不是汨罗人,而是长沙黄泥街人,年轻时随军去了台湾。

  1998年,陈之迈来汨罗参观,见到屈原墓地破败不堪而痛心不已。 2002年,他搁下在台湾、菲律宾等地多处产业,只身一人来到汨罗,为屈原守墓8年。并自筹3000余万元资金,对现存的11座屈原墓冢进行了保护性维修,还修复了普德观、万佛塔等几处古建筑。

  【二问】 那纵身一跳,为何选在汨罗河伯潭?

  从汨罗市城区往西走,从汨营公路上汨罗江大堤沿着汨罗江一直往下游走,过了凤凰山,不远处就是河伯潭了。公元前278年,屈原就是在这里纵身一跳。

  一座小亭子,大片的草地,几颗树木。不深的水边,一块石碑赫然在目:河伯潭,又名屈潭沉沙巷。刘石林说,1958年围垦,凤凰山被切断,汨罗江入湘江口被堵住,江水直接流入洞庭湖。河伯潭也与汨罗江分离了。2000多年前,此处人烟稀少,白茫茫一片江水直冲上岸。岸边成林的古树参天,大有遮天蔽日之势。屈原常骑白马至此,赋诗颂歌。

  屈原为什么会在汨罗投江?许多人都在心里画了个大问号。是因为行至这里时,听到了楚国灭亡的消息?刘石林认为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屈原农场那条遗自春秋战国时期的护城河泄露了屈原的心事。这是罗子国的护城河。罗子国的王族,从郢迁移而来,与屈原同宗同族,他们的热情让屈原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故乡秭归不得归,郢更是只能在思念中找寻。汨罗距离郢较近,容易探听到都城的消息,又有族人真心相待,眷恋故土的屈原便把汨罗当作了故乡。

  为什么选择在五月初五?楚人讲究“魂归故里”,同时认为人死后灵魂可乘龙而升天。五月初五是百姓祭龙的日子,于是,三闾大夫将衣裤装满泥沙,毅然决然地从河伯潭走进了汨罗江。或许他想,他的身体留在了故乡,灵魂还可去追寻心灵的故乡。

  【三问】 为何端午变成了吃粽子、赛龙舟?

  清明过去,再过两个月的端午,汨罗江的水就要涨起来了,龙舟就要赛起来了。我似乎听到了那震天的锣鼓声和两岸的呐喊声。

  其实端午节在屈原以前就有,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却是源自屈原。

  2289年前的那个端午节,汨罗江上,快啊!快啊!人们把船一艘划得比一艘快,是为了去救屈原。他们击着鼓,把粽子一个个往江里扔,只希望那些贪食的鱼虾不要去碰三闾大夫的身体。终于,屈原的尸体在长乐镇的回龙门找到,以后的每年端午,百姓用吃粽子、赛龙舟来表达对屈原的思念。

  再后来,龙舟竞渡渐渐发展成为一项竞技运动,隐藏在美丽龙舟后的能工巧匠便显现出来。“在以前,渔船刷上红漆,船头系个红绸,就叫龙舟了。”1936年,许桂生的师爷余德化和徒弟许岳云做的龙船雕了龙头凤尾,又跑得快,才是神形兼备的“真龙船”。

  在许桂生的龙舟厂里,一条条正在制作中的龙舟散发着木的香味。许桂生说,湖南习惯用木制龙舟,稳重但船身吸水后过重,影响船速;江浙用的钢化玻璃轻巧,但经不起碰撞。如何让龙舟又快又稳呢?经过反复试验,他2005年研制出木为心,钢化玻璃做外壳的新型龙舟,获得中国龙舟协会认可。

  汨罗作为龙舟竞渡的故乡,从2005年开始,每年端午节就会举办一场热热闹闹的国际龙舟节。“汨罗人宁荒一年田,不输一年船!造龙舟,赛龙舟,都需要一种‘拼搏’的精神。”或许今年端午节,作为游客,你就能够体验一把赛龙舟的拼搏与快乐。

  【四问】 为什么 “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春天早已来到了汨罗江。放眼望去,江边大片青草和小水塘相互交织,勾画出江南最大湿地草原——汨罗江湿地草原的美丽图景。

  这是一条美丽的江,但为什么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它是蓝墨水的上游? 1999年的秋日,余光中来到汨罗江畔。他说:“我想我的聪明,像所有中国作家的聪明一样,都是从汨罗江开始的。”

  文艺评论家龚旭东说:自古生活于三湘之地而对中国历史文化直接影响至大者,首推屈原。当年屈原远离庙堂,浪迹山野,与湖湘山水草民相亲近,是最早的也最具草根性与创造性的大诗人。

  汨罗江流淌的是激情浪漫和忧国忧民的诗魂,有多少诗人想要饮一口汨罗江的水?

  西汉,贾谊来到汨罗江边,写下充满愤世嫉俗的《吊屈原赋》。“乌乎哀哉兮,逢时不祥……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

  大诗人杜甫一生漂流,最终也选择在汨罗江上游的平江县大桥乡小田村天井湖长眠,他是否想和屈原对话?

  汨罗江畔的平江起义和有“将军县”之称的平江告诉我们这条江不屈的血性,而江边汨罗长乐故事会又用彩车和高跷继续演绎着屈原的浪漫情怀。

  烈士的终站就是诗人的起点?昔日你问天,今日我问河。如果还要问,就去问江那边计划投资14个亿的屈子文化园吧,屈子书院、屈原纪念馆、屈原墓片区、龙舟竞渡片区、端午习俗体验区、屈原文化体验区,这一个个可见可触可感的园区或许让你更靠近那2289年前的诗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