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银行理财:预期高收益≠坐地生财
湖南日报记者 陈淦璋
受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和加息影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攀升。对广大市民而言,当前楼市、股市难言景气,投资渠道匮乏,投资银行理财产品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有理财专家提醒,选择银行理财产品,不应将“预期收益率”完全等同于实际回报,应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资金安排计划和流动性等因素合理配置。同时,今年我国已进入持续加息通道,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应以“短”为主。
预期年化收益率普遍提高,部分站上4%高点
今年以来,随着央行连续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并辅以三次加息,各家银行纷纷调高理财产品的收益率。
27日,记者在招商银行长沙某网点了解到,该行将在本月29日推出的“心心相印”系列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甚为可观。其中,期限为60天的“点贷成金191号理财计划”,年化收益率达到4.5%。而芙蓉区市民肖小姐收到理财经理发来的短信,字眼更是颇具诱惑力:“兴业银行今日(3月23日)发行348天5.5%,3月29日发行一个月5.0%理财产品,即日开始预约,额度有限。”
普益财富统计显示,目前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有所上升。其中,中短期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已在3.5%以上,有的已站上4%。而记者从省会多家银行获悉,自年初央行加息后,银行就普遍提高了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当时,市场普遍认为银行产品的高收益仅是加息后的“昙花一现”,但目前看来,市面上在售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不少超过4%,远高于1年期银行定期存款3%的收益。
近期,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为何普遍出现上浮?招商银行一位理财经理透露,央行连续加息,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必然“水涨船高”,另一个原因是临近季末,一季度的存贷比考核马上到来,高收益短期理财产品是将客户留在银行、增加存款量的最佳方式。
高收益率产品设置高门槛
5万元起售,是银监会规定的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最低门槛。然而,不少投资者发现,起步5万元的理财产品,通常都销售火爆,早已售罄,在售的理财产品多为起购10万元、20万元,甚至达到50万元、100万元。
记者近日走访了解到,这类高收益、高门槛的银行理财产品呈现越来越多的态势。上文提到的招商银行“心心相印”系列理财产品中,6款产品的起售金额购买起点全部是10万元。建设银行很多收益率较好的1个理财产品起售金额一般都在20万元。交通银行网站显示,收益率约4%左右的理财产品起售金额大多是10万元,一款起点5万元、收益率6.5%的产品“沃德添利2天”,销售区域仅限汕头分行。
而近一两年来,银行销售的信托类产品收益高、门槛也更高。这类信托类理财产品年收益率普遍在8%以上,门槛动辄上百万元,自然将资金量较少的客户挡在门外。
当前,收益高的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火爆,很多产品都出现了“被秒杀”的现象。若要购买到自己想要的理财产品,投资者需要提前预约或者是用网银进行抢购。中国银行财富中心理财师陈国佳告诉记者,当前投资楼市面临调控,进入股市上下两难,投资渠道匮乏导致理财产品成为短期闲置资金的“避风港”。“供求两旺甚至供小于求,理财产品不愁没有客户购买,提高门槛也在情理之中。”
冷静应对短期高收益诱惑
不少投资者对银行中短期理财产品十分喜爱,认为安全系数很高,不存在风险。其实,诸多不确定因素都会影响到这类理财产品的安全性。
某股份制银行大堂经理提供给记者的产品说明书中,一张简明扼要地显示了“年化收益:196天,4.6%”,另一张则对该产品进行了充分说明,密密麻麻的小五号字体中,“非保本浮动收益”、“股权收益权资金信托”的字眼隐没其中。
业内人士介绍道,投资比较保守的银行理财产品,如投资于信托贷款、债券之类的,预期收益率与到期收益率差别并不大,对投资者的指导意义较强;至于投资比较激进的银行理财产品,如结构性产品、投资于股票、基金的理财产品,由于标的市场或挂钩标的市场行情很可能与银行预测不一致,预期收益率很可能与到期收益率有一定差别。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华夏银行近期到期一款A股挂钩自动赎回型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为6.9975%,而实际到期收益率为0。
陈国佳认为,在市场没有发生巨大波动的前提下,投资者可谨慎参考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力、资金安排计划和流动性等因素合理配置。他同时提醒广大投资者,不要频繁“倒腾”短期理财产品,看哪家银行的产品收益高就把钱转过去,由于资金转来转去闲置成本增加,可能最终收益还不如购买一个固定的半年期产品。
有关专业人士还表示,今年我国已进入持续加息通道,倘若再度加息,意味着市场上各类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也将随之提升,因此,投资银行理财产品期限不宜过长,投资者可重点关注投资期限在3到6个月的短期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