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湘军电视剧还缺什么?
2011-03-15 23:34:05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陈薇 夏可珍] [责编:蔡矜宜] 字体:【

  本报记者 陈薇 通讯员 夏可珍

  2010年底,在湖南省文化产业论坛上,有关部门宣布:我省文化产业正以20%的增速向前推进。“电视湘军”作为我省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功不可没。形势喜人,形势逼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湘军电视剧”应居安思危,审时度势,思考自身的缺失,以利于更大的发展。最近,我们为此进行了一番调研。

  我省电视剧产量仅占全国总量的1%

  央视索福瑞的一份调查表明,在我国,人均日看电视剧将近1分钟的情况下,电视剧新作供不应求。一个时期以来,我国每年的电视剧新作播出量只在8000集左右。制作方和播出台压库不能播出的数量在6000至10000集左右,造成极大浪费。2009年,电视剧生产出现新拐点,制作方不再追求数量而致力于思想艺术质量的提高。

  “湘军电视剧”一向注重电视剧的质量和水平,出品的《还珠格格》、《恰同学少年》、《血色湘西》等一系列电视剧在全国创造了“收视神话”,但数量不占优势。据国家广电总局《中国广播电视年鉴》公布的官方统计数字,2006年至2008 年,我省的电视剧产量只占全国总量的1%。前不久,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举办的“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优秀电视剧推举活动”,各地报评的2006年以来播出的此类题材电视剧共有54部,我省只有1部《血色湘西》。

  质量和数量不可脱节。要做电视剧强省,先做电视剧大省。当下,“湘军电视剧”缺的是数量,是规模。

  关注当下生活重大题材,挖掘湘楚文化资源

  中国电视剧文艺发展已有50余年历史。如今,全国电视剧作品从备案到制作乃至播出,现实题材占了绝对的数量优势,也是最有生命力的创作。

  “湘军电视剧”应关注哪些题材呢?

  社会改革、建设的重大题材。2005年6月动工的武广高铁是世界上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的铁路。如果“湘军电视剧”能够在高铁动工时予以关注,派一个创作小分队跟踪采访,一部中国高铁建设的电视剧作品极有可能与我们见面。

  军民互助的重大题材。2008年1月,我省遭遇罕见的冰冻,军民众志成城,与灾害搏斗,谱写不朽的颂歌。如果“湘军电视剧”及时行动,我们或许也能创作出像《震撼世界的七日》这样影响深远的作品。

  民生热点题材。不久前相继发布的“2010年湖南十大”科技新闻、金融新闻、教育新闻、农村新闻中的很多题材也可以成为电视剧的好素材。省委、省政府把渔民上岸定居和解困工作从洞庭湖区扩大到湘、资、沅、澧四水流域。这些都是有很好的主旋律电视剧题材。

  除了现实题材,我们还有丰富的湘楚文化资源有待挖掘。

  在湖湘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演绎了很多感人的传说与故事。“湘江之神”湘君与湘夫人的爱情神话,能给观众带来真善美的爱情感动;爱国诗人屈原与汨罗江的故事,能再次点燃观众的爱国热情;还有湖南不同时代的历史名人,如清末湘军首领曾国藩、近代思想家谭嗣同、民主革命先行者宋教仁等,他们的故事都是很好的电视剧题材。

  组织庞大队伍和培养拔尖人才

  电视剧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湘军电视剧要想进一步拓开国内外市场,必须组织一支庞大的电视剧创作队伍,培养一批拔尖的电视剧创作人才。

  没有足够数量的艺术人才垒成宝塔,又何来塔尖上的杰出人物呢?从2008年湖南省广播电视局上报国家广电总局的一份材料显示,我省持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机构只有66个,而当时全国持有这种许可证的机构竟有3343家。

  《大明王朝1566》、《恰同学少年》、《血色湘西》的成功,与当时优秀的主创人才密不可分。《血色湘西》的艺术总监盛和煜、编剧黄晖和导演龚若飞被称为湖南电视剧的“铁三角”,还有《大明王朝1566》的编剧刘和平、导演张黎等人都是优秀的电视剧人才。而湘军电视剧的主创队伍中,这样的人才稀少。

  打造“电视剧强省”还需多方努力

  要打造“电视剧强省”,除了人才,必须从实施有力的舆论宣传、完善行业体系和加强政府扶持几个方面下功夫。

  电视剧产业的发展繁荣离不开有力的舆论宣传。科学的解读、鉴赏和评论电视剧作品,既能与创作者沟通,又能帮助观众欣赏作品,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要完善电视剧行业体系,包括管理、市场经营、法律、电视剧的衍生产品等部门体系。

  要争取政府的扶植。《大明王朝1566》、《恰同学少年》、《血色湘西》能够取得成功,离不开省委、省政府和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扶植。

  “电视湘军”具有全国影响。拥有如此雄厚的背景,敢于面对自身的缺失,勇于挑战,善于突破,“湘军电视剧”一定会迎来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