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新声 > 正文
期待民生改善“路线图”
2011-03-03 20:10:35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马碧] [责编:周静] 字体:【
     马碧
     全国“两会”热烈进行之际,改善民生在代表委员中具有广泛共识。而“两会”前,温家宝总理做客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在回答网友“幸福的标准是什么”的问题时说,要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生活越来越好,让人感觉到改善民生在总理心中那沉甸甸的分量。
     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改善民生的期望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尽快做大经济“蛋糕”的同时,分好利益“蛋糕”,在更广范围内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已成为全社会的一道必答题。然而,尽管改善民生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成为决策的重要出发点,但加快发展的重任、加快转方式的重压,使得一些地方在改善民生的财力分配上“瞻前顾后”、斤斤计较,在具体举措上零敲碎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甚至为谋取升迁砝码,直接赤膊上阵与民争利,导致民生改善乏力、总是“在路上”。从这个角度来考量湖南日前出台《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纲要(2011-2015年)》,为改善民生绘就“路线图”的举措,让人颇感振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民生改善问题上,不绘出整体“路线图”,就会因“压力不足”导致责任难以真正落实,就会因“财力不足”出现许多“被遗忘的角落”。民生改善不能一蹴而就,也正因为如此,需要先描绘出一幅合理的“路线图”。“按图索骥”,才能有的放矢;照“图”执行,才不会挂一漏万;公“图”于众,才能将改善民生这一存在于党委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共识,转化为强大的行动、支持力量,扎扎实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改善民生,规划先行。这个规划,应当从一个个民生“短板”入手,全面统筹、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在群众“最急”上抓落实、在群众“最怨”上促整改、在群众“最盼”上动脑筋,从而不忽略任何一个可能“被遗忘的角落”。这个规划,应当预先安排好时间,与明确的目标紧密相连,成为考核官员的依据,在时限内未完成必须有人为此负责,才能产生足够的倒逼压力。没有时间要素的规划只能是一场空洞的许诺。
     “爱民者,民恒爱之;为民者,民恒为之”。实践证明,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是高度统一和良性互动的。发展经济为改善民生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而民生改善也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只有绘出一条又好又快的改善民生“路线图”,并一抓到底,民生改善的路才能越走越顺畅,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才会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