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街道小厂到行业“小巨人”
2011-03-02 23:03:51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孙振华] [责编:周静] 字体:【
大 中 小】
小企业更要善于借外脑发展
该公司只有100来名员工,是一个典型的“袖珍型”企业,但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精品型”企业。
打造“精品型”企业并非易事,关键是要拥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核心技术;而要拥有核心技术,首先靠人才。
为此,他们在以自身技术力量为主的同时,借用外脑进行技术创新,先后与中南大学、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等进行研发合作;同时从有色冶炼行业聘请了一批资深的技术、管理专家,如昆明有色院的工业炉专家关志强、西安炉窑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卢维德、株冶原党委书记毛燕舞等。有了这些专家加盟,该公司如虎添翼,产品研发、企业管理声速实现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华丽转身。
原始创新,中小企业有些力不从心;而集成创新,点燃了该公司技术创新的熊熊大火——整合有色冶炼炉窑行业以及其他行业的新技术,借船出海,扬帆远航。
如江西铜业10万吨电锌项目,需建设2000千瓦锌冶炼大电炉,是国内锌冶炼最先进装备。
一路过关斩将,该公司在众多全球一流供货商竞标中脱颖而出。
项目实施难度的确不小:单个锌冶炼电炉,全球功率最大;铸锭、堆码生产线,全球自动化程度最高。
该公司在自主开发的基础上,积极借用外脑。利用中南大学仿真成果进行电炉设计;与省轻工研究院、瑞士ABB公司合作,建造堆码机器人;引进日本钢钣公司的自动打包线;采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的系统变流控制技术……
该项目不仅实现了进料、浇铸、堆码、打包的全自动化,大幅度提升了劳动生产率;还可有效利用气体保护,提高金属冶炼回收率,年节省能耗150万千瓦时。
正是善于借力外脑,该公司技术创新成果迭出,目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16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
手握核心技术,该公司竞争实力在同行中一骑绝尘。除锌冶炼电炉外,锌粉制造炉、锌渣综合回收炉、蓄热式节能铅冶炼炉,在全国无人匹敌,产品远销30多个省份,并出口到越南、伊朗、秘鲁等国家。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