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深读 > 正文
疑似皇家茶园惊现安化
2011-02-27 10:39:23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熊远帆] [责编:蔡矜宜] 字体:【
安化黑茶,汤泽红艳,色如琥珀,茶味醇香,入口微涩有甘再醇,如品百味人生。

    追溯历史,安化黑茶,以前一直是朝廷管制品种,用于“茶马交换”,安抚边疆稳定。以肉食为主的西北少数民族也将安化黑茶尊为“生命之茶”。黑茶品种之一的天尖茶在古时则为皇帝所饮,相当尊贵。然而,出产皇家用茶的古茶园究竟在哪里,则一直是众人所好奇的。近日,记者获悉,在安化县著名黑茶出产地田庄乡高马二溪村,有人发现了一块“奉上严禁”碑,十分罕见。2月19日,记者随相关文物鉴定专家及茶叶专家前往当地一探究竟。

     首块“奉上严禁”碑藏匿深山

    石碑所在地高马二溪村,距离安化县城50余公里,乘车需近2小时。在经过一段水泥路后,上山的道路十分险峻。道路泥泞,仅有一车宽,且弯多路急,车辆时常打滑,跌下去就是百尺深坳。虽然记者所经路途并非过去的茶马古道,但也说明了茶园地理位置的偏远、险要。

    碑的具体地址位于高马二溪村的碑基坳,石碑落款处写着“道光四年(1824年)八月初一日各乡公刊”。碑上的字文大多清楚可鉴,顶行书“奉上严禁”四个大字。

    据了解,安化境内现发现十余座与茶叶有关的石碑,有书“永禁假茶”、“永定茶规”等内容,但碑上书写“奉上严禁”的仅此一处。

    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省收藏协会会长张一兵也证实了这个说法:“目前,在湖南境内,仅发现一处写有‘奉上严禁’的碑刻。”“奉上”,就是奉皇帝谕旨的意思,说明此处存在皇家茶园。

    该石碑中间有一条明显的断痕,表明此石碑在某个时刻应该被损坏过。省收藏协会鉴定中心首席文物鉴定专家黄念曾表示,从底座的风蚀状况来看,石碑虽有损坏,但并没有被移动过。他还推测,在此碑的附近过去应该还存在一至两块碑。

     安化县令缘何官居正五品

    从碑刻的内容来看,碑刻的开头写着“钦加州衔署安化县正堂加五级纪录五次杨为谕禁事……”

    张一兵说,碑文表明,当时主政安化的是一个品秩较高的杨姓县官,系五品州衔实授七品县令职。安化县令缘何官居正五品?张一兵认为,很可能是因为安化县令兼管当地的皇家茶园,而皇家茶园是作为中央政府直属机构设立的,安化县令因此享受了正五品待遇。

    正文对“私改戥秤”、“搀搭低潮”等买卖双方有违公正的行为明确予以禁止。其中还有“扣水戥照库评短三分秤用十六两法码足给成包廿四斤”字样,反映了当时的交易习惯和产品形式。

    张一兵对碑刻内容进行认真研究后告诉记者,碑刻表达了几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各茶户要遵守奉上严禁碑的内容,提供的茶叶要保证质量,不能掺杂水分;第二层意思是说,茶叶的受买方要给千足纹银,也就是要“真金白银”;第三层意思是,规定了管理机构抽税的数额;第四层意思是,不能短斤少两,要公平交易,要用正规的官府砝码称重;最后一层意思是,一旦发现有违法行为,将严惩不贷,决不姑息。

     直径8厘米神秘“古茶树王”

    当地农户谌叔中告诉记者,过去这里方圆十里,曾长期种植黑茶,是一片古茶园,据他所知已传承十代以上。且在当地有一个族规,茶园只能传给谌姓的家族。现在,当地茶农会把自家的大叶茶送到茶厂,茶厂在每年五六月份就对茶叶原料进行加工处理。千两茶、百两茶的原料则需要存放一段时间(一般是几年)才制作。

    随后专家在碑基坳附近的马井坳发现了两株“古茶树王”。这两株茶树直径达8厘米之多,茶叶专家认为,由于茶树属灌木,一般直径仅1厘米左右。能长成8厘米粗细,在南方实为罕见,其时间大约需要五六百年。专家取下了树枝样本,准备带回长沙通过仪器作进一步准确树龄分析。

    然而,就在离“古茶树王”不远的长湾里九湾十八岔,还保存了一个比较大且完整的古茶园。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所长包小村认为,这片茶园地理环境非常好,既处在高山之中,又在山坳里,空气、土质特别是古茶园的小气候,都适应优质茶叶的生长。古茶园中现存茶叶的品种较好,属中小叶种,是优良品种,可能成为皇宫选茶的地方。他还建议,应注意把古茶树王的种子收集起来,这是很好的茶种基因,要对茶种进行培育,从一棵树开始,发展成为优良的品种群。

     安化曾每年进贡“芽茶”11公斤

    湖南茶叶协会理事罗华里向记者介绍,早在唐代便有了关于安化黑茶的记载,所以安化有“先有茶,后有县”的说法。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1年),安化黑茶被定为贡茶,一直延续到清代,后世称为“四保贡茶”。明万历年间,安化黑茶被定为官茶运陕甘茶马司,作为朝廷与边疆少数民族以货易货的商品,换取马匹,供战事使用。

    而高马二溪因高家溪、马家溪得名,因其自然环境优越,是安化当地最好的黑茶原料产地。高马二溪黑茶历史悠久,明洪武二十四年列为贡茶,清朝道光四年(公元1825年)特立“茶叶禁碑”于高家溪,为防假冒,茶政特刻制茶印章一枚,保存至今。民国时期著名茶学专家彭先泽所著《安化黑茶》记载,安化境内出产“道地茶”,以高马二溪所产高山云雾茶制作者,方为“安化黑茶”之正宗。

    据相关史料介绍,道光年间,资本最大的南帮商号“干瑞升”,独领了全部定额引票(称为“茶引”,指旧时茶商纳税后由官厅发给的运销执照。上面标明运销数量及地点,准予按引上的规定从事贸易),奉旨采办天尖、贡尖,供皇室饮用,为贡茶。这一商号衰落后,茶引开始分散领取,引票专给西帮(山西、陕西),称陕引,陕引中仍有天尖、贡尖。

    罗华里介绍,公元1391年,规定全国各地贡茶2011公斤,其中湖南贡茶70公斤,长沙府安化县贡芽茶11公斤,为大桥、仙溪、龙溪、九渡水四保所产,历史上称为“四保贡茶”。其例沿袭至清,随着茶类的变迁和黑茶的兴起,道光年间改为进贡天尖和贡尖。现高、马二溪即在“四保”的地理范围之内。这说明皇家茶园有很大可能就在此地。

    皇家茶园具体地点有待确认

    文物鉴定专家还在当地82岁的老人谌集斌家中,发现了一张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的茶园转让契约。契约的内容是谌姓先辈在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二十六日,花847.8圆官洋买下的这片古茶园中的“长湾茶园”。张一兵认为,这个契约说明了古茶园的传承关系,直到民国时期依然在进行着有序管理。

    张一兵说,目前,从碑文和地名来看,地名与碑文相符说明了此处茶园的重要,并且结合史料也能证明高马二溪村存在大地理概念里的皇家茶园区。而至于皇家茶园的具体位置是否在发现古茶树王的马井坳和仍现存大片茶园的九湾十八岔,则没有明显的直接证据。因此,要定性每年上贡的11公斤黑茶是否出自这个茶园,还需要寻找更加直接的考古证据和文献资料。

    据了解,省内的文物与茶叶专家还将再次前往该地进行考察,并进行文献资料的收集,关于古皇家茶园确切地点究竟在何处,本报将继续予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