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深读 > 正文
3种疾病成生命主要杀手
2011-02-27 10:35:26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陈一玙 梁进军 易博文] [责编:蔡矜宜] 字体:【
    国内权威刊物首次披露湖南人群30年来死因数据

    在国内最权威的中华医学会杂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年第一期上,发表了由我省疾病预防专家李光春、李孝君、白晓蓉等撰写的《湖南省人群死亡率与死因谱30年变化趋势分析》。

    这不是一篇普通的学术论文,它所依据的是刚刚结束的第三次全省人群死亡率与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而这项调查,是全国性调查的一部分,属省卫生厅基金项目,由省卫生厅组织,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施。6%抽样,通过抽取长沙市天心区、浏阳市,岳阳市岳阳楼区、平江县,郴州市苏仙区、安仁县,常德市武陵区,洪江市,凤凰县,慈利县等10个县市区为调查点,调查2004-2005年户籍人口中全部死者死亡原因及相关信息。

    从省到市、县,200多名专家和调查人员调查了半年时间,覆盖540万人口。

    这篇论文,是首次在学术期刊上披露湖南人30年来的死因数据。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共进行了3次死因回顾调查,第一次是1973-1975年人口死因回顾调查,第二次是1990-1992年10%抽样人口死因回顾调查。这次进行的是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

     脑血管病、恶性肿瘤、 心脏病显著上升

    调查显示:随着湖南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标化死亡率大幅下降,1973-1975年、1990-1992年、2004-2005年,湖南人标化死亡率分别为865.14/10万、537.42/10万、413.67/10万。30年间,下降了52.18%。

    死亡率,就是某地在一年时间内,死亡人口与总人口的比例。

    标化死亡率,通俗地讲,就是在相同人口结构的条件下进行的死亡率统计。

    专家们将死亡原因分为三大类疾病:一类为感染性疾病、母婴疾病及营养缺乏性疾病,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某些感染性疾病、其他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营养缺乏性疾病、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并发症、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症状;二类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包括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内分泌代谢病以及其他非传染性疾病;三类为损伤中毒。

    按调查结果分析,30年来,标化死亡率下降最快的是感染性疾病、母婴疾病及营养缺乏性疾病,这类疾病在2004-2005年死亡构成中的比例为8.01%;其次是损伤和中毒,这类疾病,在死亡构成中的比例为11.33%;下降最慢的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这类疾病在死亡构成中的比例占到了80.66%。论文的主笔者、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防治科科长李光春主任医师认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威胁湖南人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的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30年间,标化死亡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呈显著上升趋势:

    ——脑血管疾病,标化死亡率30年上升了29.48%,从1973-1975年的第五位死因,上升到1990-1992年的第二位、2004-2005年的首位。

    ——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30年上升了30.88%,从1973-1975年的第六位死因,上升到1990-1992年的第四位、2004-2005年的第二位。

    ——心脏病,标化死亡率30年上升了43.76%,从第七位死因上升到第四位(第三位是呼吸系统疾病,由此前的第一位退居第三位)。

    1973-1975年、1990-1992年、2004-2005年,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心脏病合计死亡例数,分别占各年代死亡总例数的16.32%、35.18%、53.59%,所占构成比也是持续上升。

    相比于绝大部分疾病的死亡率大幅下降,这3种疾病死亡率的大幅上升,足以引起湖南人的警醒——到了该反省我们生活方式的时候了!

     这3种疾病与吃得多、动得少密切相关

    传染性疾病,如2003年爆发的SARS(非典),来得猛,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而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这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慢地、静悄悄地来,温水煮青蛙,令人不知不觉,感到无关紧要,最终,由“癣疥之疾”变成了“致命之疾”,酿出祸端。

    而这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绝大部分难于治愈,不仅给本人带来长期的痛苦,而且拖累了家庭,同时给整个社会的劳动力资源带来影响,严重消耗了医疗卫生资源,必须提早预防。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吃得多、动得少等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李光春说。

    30年间,我们的生活方式变化确实太大了。正是因为“吃得多,动得少”,才导致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人越来越多。

    李光春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门上班,马路上是成片成片的自行车;而现在呢?马路上已很少能看见骑自行车的了,汽车、摩托车、电动车、公交车等已经几乎完全取代自行车,成为现代人的交通工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几个办公楼有电梯?现在,不仅办公楼有电梯,住宅楼也有电梯,甚至有的办公楼、住宅楼只有三四层也安了电梯,楼梯爬得越来越少了。由于自动化、半自动化等劳动工具的改进,很多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小了,坐办公室的人动得更少了。

    30年间,正是由于生产、生活、出行交通等方面的变化,导致现代人体力消耗下降,吃得又好,于是身体开始发胖。

    发胖,正是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警示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