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百折不泯心旌望——谒唐盛书
2011-02-24 13:31:06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周 伟] [责编:蔡矜宜] 字体:【

      1月30日,是我党早期党员、湖南武冈地下党组织负责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江南别纵队政委、原湖南邵阳专署建设科科长唐盛同志逝世57周年的日子,谨以此篇纪念。

唐盛先生:
      在您逝世57周年的日子里,我捧读着一本关于您的纪念文集,一页一页地翻过。有风吹起,那鲜红鲜红的封面,似猎猎红旗迎风招展,令人热血一次次地沸腾……
      先生1899年7月25日生在湖南省洞口县洞口镇马渡村一个叫黄泥古的小山村,祖宗三代皆平民百姓。按例,生儿育女,终年操劳,累死乡里,如斯而已。可先生硬要读书,接受新事物,就不一般。且又逢那风起云涌之际,如鱼得水,大显身手。时事造英雄!不错。造,也要可造之才,更得自己去造!
      先生造也。
      先生先考入湖南省武冈县元善镇私立群贤高小,才思敏捷,下笔成文。1919年春,先生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就读第十七班。恰时“五四”运动发生,新思想、新文化,令先生耳目一新,精神振奋,从此心中埋下了革命的种子。先生联络旅省武冈学生创办《武冈同乡会刊》,浇灌了多少人的心田,振聋发聩。此乃先生一造,造舆论,以求教化民众,宣传真理。
      先生二造,办学组社,占领阵地。先生在一师毕业后,受聘于湘西十县联立师范教务主任,月薪银洋60元,报酬颇丰。而先生毅然回到家乡思思小学任教务主任,月薪仅铜元一串二百文。不久,学校拮据,先生还从家里变卖田产,整修学校,添置教具。先生致力于教育改革,教新文化,灌输新思想,废除陈规陋习。1925年9月9日,先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我党早期党员。1926年武冈县改组县教育会,先生又当选副会长。二造有为,胜利在望。
      先生三造,受党组织的派遣,赴省城长沙参加省党校深造。回来后,先在“思思工学社”成立了特别支部,该支部隶属于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领导,当时“湘区委”的书记是毛泽东。旋即,成立武冈特支委,先生为委员。又成立洞口支部,先生被推选为书记。12月,又成立了武冈特区委,先生仍为委员。可以这么说,1921年陈独秀和毛泽东等在上海南湖为中国革命打造了一艘航行的大船,先生等在湘西南武冈也打造了一艘航行的小船。
      小船在风雨中飘摇,航灯又被大雾遮住。自民国十七年(1928年)到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先生奔走十四载,风雨万里程,一心找党。此乃先生四造,造得艰险,九死不悔!
      先生五造,武造也。“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不武造绝对不行!1948年10月,先生应邀参加尹立言、贺锄非等“顿杆子”(打游击)的会议,起草了《八项行动纲领》。随即,湘东、湘南、湘西一律把旗子竖起来,不久,江南果真造出了一支真刀真枪的部队,先生始终担任政委。后来,先生察出尹立言等人的企图,当机立断,与“西南联军”决裂,迅速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江南特别纵队”,取得联系,准获番号,终成正果。
      先生六造时,新中国已成立,百废待兴。先生被任命为邵阳专署建设科副科长、科长,并担任专署土改委员会委员。先生不管年高体弱,呕心沥血。水利乃百年大计,先生不敢有一分懈怠,不懂就学,搞计划,循科学,只为抓好这农业命脉。先生在1952年12月13日至1953年11月26日病重住院时所写共200篇日记,计93页7万余字,读后让人眼睛湿润。句句是爱,字字闪光,爱党爱人民爱这个崭新的国家。
    

      1954年1月30日,先生病逝,终年54岁,归葬于家乡马渡龙主山,邵阳专署为之镌立墓碑。
      先生之造,追求真理,奋斗不止,百折不泯。归根结底,为民造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