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一学生周再阳创业
以竹为膜,太阳能转化效能实现飞跃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诗雨

  都知道竹子可以做成纸,你知道竹子能成膜吗?近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材料学院”)研一学生周再阳与团队同学一起,对竹子进行加工改造,在实验室中生产出一种能有效提高太阳能光电转化效率的“透明竹膜”。

  据悉,该竹膜覆盖在常用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上,能够明显提高其光电转化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周再阳也以此产品为基础,申请注册了公司,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从事光伏电池板的销售及太阳能电池发电服务等工作。

  爱看《动物世界》,他从蝴蝶翅膀获得灵感

  走进材料学院的实验室,映入眼帘的是装有各类材料的广口瓶,芦苇碎料、稻草秸秆、木纤维……周再阳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块巴掌大的太阳能电池,指着上面一层薄薄的透明膜说:“这是我们从竹子中提取制作的透明竹膜,它可以替代导电玻璃,覆盖在太阳能电池上,将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提高至国际先进水平。”

  周再阳是材料学院的一名研一新生,跟随万才超教授团队,主攻智能仿生材料研究。周再阳告诉记者,他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太阳能电池多使用无机材料钙钛矿,其表面一般用导电玻璃覆盖,这样的组合存在寿命短、光电转化效率不稳定的缺陷。要突破这一难题,急需创新性新材料。

  “我小时候爱看《动物世界》,其中有一集介绍翠叶凤蝶时提到,其翅膀上的特殊光栅结构可以有效吸收太阳光,从而抵御天敌。”周再阳说。于是他想:这种结构是否可以运用到太阳能电池上,通过增加吸收的光线,提高光电转化效率呢?

  在万才超教授的指导下,周再阳从团队长期研究的透明竹材里取材成膜,并用纳米喷墨打印技术,在膜表面构筑了类似翠叶凤蝶的仿生陷光结构,最后成功制出了吸光性较强的透明竹膜。

  1%的灵感早已到位,99%的汗水依旧不可缺席。回想起自己读研以来的科研时光,周再阳直言:“累!但很充实!”最辛苦的一段时间里,团队所有同学每天早出晚归。防水、防火、防紫外线……各种实验反反复复,经常早上8点到实验室,凌晨3点才离开实验室。“但最后克服困难过来后,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周再阳笑道。

  成立新能源公司,他想把创新成果推向市场

  6月11日对周再阳来说,是个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他拿到了湖南竹阳新能源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而法定代表人一栏,写着他的名字。

  “透明竹膜这个产品研发出来后,我认为它不能只存在于实验室,而要推向市场、批量生产,实现产业化。”周再阳告诉记者,因为家里人经商,他从小耳濡目染有市场意识,进入材料学院后,又在学校的创新创业基地参与了实践培训,详细了解了一项科学技术是如何孵化的,因此他萌生了创业的想法。据介绍,目前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等。目前初创团队共9人,有的负责技术研发,有的负责生产线设计,有的则负责市场调研及财务工作。

  虽然公司已初具雏形,但要想发展壮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材料学院获知周再阳有创业意向后,主动对接其需求,提供了一系列相关支持服务工作。院长李新功说:“我们还将帮助他规划企业发展,并利用我们丰富的校友资源,为其去成功的企业学习取经牵线搭桥,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

  周再阳只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众多创业学生中的一员。据介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农林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基地曾先后获批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500余项,孵化了主板上市、专精特新企业30多家,基地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在湘就业率达60%,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注入鲜活动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