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湘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7月01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秉爹的山水观

  野舟

  谭秉炎先生,一位可敬而平凡朴实的老者,曾主持长沙市书协工作多年,但大家很少敬称之为“谭主席”,更多的还是尊称他为“秉爹”。

  我认识秉爹的时间不长,但闻其大名时间不短。秉爹的书法作品在1986年全国电视书法大赛中获铜奖,以后又连续入选全国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和全国首届“兰亭奖”书法展,还被中南海及多家博物馆收藏。因为工作的缘故,这两年多来我们才有了几次接触。跟他打交道不累,交谈中他总是显得谦和、安定。之前印象深刻的是他以书法盛名,一次偶然,却被他的山水画所“惊艳”!说是“惊艳”,倒不如说是自己孤陋寡闻,不知秉爹如此善画而已。

  在人类的各种审美活动中,山水审美一直是一个不分种族、不分时代且长盛不衰、令人津津乐道的话题。然而在不同的人文背景下,又有各自不同的着重点。以中国文化而言,儒家对山水美的欣赏偏重于“德”,而道家则偏重于“理”,禅宗(中国佛教)则将道家思想与印度佛教的改造与发挥,把山水与人联系起来,强调山水游赏才会感受到“理”的妙趣。晋人谢灵运说:“夫衣食,生之所资;山水,性之所适”,则将山水对于人的生命意义进行了强化。在此背景下,自中唐以始,山水画的渐渐兴起,水墨画的逐渐确立,为文人士大夫以手中笔墨来表达对大自然的如是观照及借景抒情奠定了精神基础。

  品赏秉爹的山水画作,不难看出那种当下不多见的自在、舒适、散逸、安静的气息。也不难看出其心不妄想、神不外驰、恬淡自适的山水观。在他笔下的山水中,秋水澄澈、朗月清风、幽寂的山间小路,寄载着他那远离市井功利的心境,渔舟泛影、层林尽染、青松翠柏遮掩的草庐,则显现出他对“采菊东篱下”的生活向往。基于此,他用浸淫了几十年的笔墨感悟,以笔取形、以墨化色,一点一画中沉着洒逸,渲染皴擦中气象万千。在他的画中,常常见景不见人,但处处又透着人意。他将自己内心世界完全融入山川河流之中,将自己的情感化作大自然的魂灵,进而将自我人格精神在妙趣的理想境界中漫游。

  秉爹是一个传统文化观念极强的人,他执意在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探寻当代书画艺术发展的脉向。他时而隐居闹市中冥思,时而遁入山林里回望,在古代先贤的生活场景里,去寻找水墨精神的栖地,去寻找溯古追今的文化对话。他的山水画作,粗略望去,许多图式每每都有着“似曾相识”的感觉,然静心细品,却又在妙设巧造中,用笔随意、墨气沉稳、线条有力而飞扬不张,无不是他追求含蓄而丰富的画面韵致,以及清旷苍秀、虚静恬适的悠远意境。

  在这个喧嚣浮躁的季节,我们通过品赏他的山水画,在那“放怀山水间”精神意念中,一同去感受秋水长天、飞瀑流泉,去感受山花烂漫、翠竹轻掩,去体悟岁月变迁中应有的闲庭信步与云卷云舒。因为那就是我们世代耕读的物质家园,也是我们精神的诗意归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