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三湘时评 > 正文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总开关”
2020-06-04 08:57:32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欧阳金雨] [责编:戴蓉] 字体:【

欧阳金雨

近段时间,舆论场中始终不乏华为再闯关的讨论。随着事件走向深入,人们关注的焦点也进入了“下半场”——少了情绪宣泄,多了理性分析;少了奇谈怪论,多了冷静思考。“中国芯”到底怎样才能发展起来,成了这场讨论的核心问题。

芯片是高精尖产业的“大脑”。去年5月,面对美国封锁,华为旗下的芯片公司海思一夜“转正”。在过去一年,由海思设计的一款款芯片完成了“备胎”任务:手机和平板电脑中的麒麟芯片全面替代了高通,服务器芯片鲲鹏用来替代英特尔,人工智能芯片昇腾用来替代英伟达。时隔一年,美国对华为的打击再度加码。海思作为一家芯片设计企业,在芯片设计上需要使用美国的EDA软件,在制造上高度依赖台积电的代工。而国内EDA企业尚在起步阶段,我们的芯片制造技术与台积电相比也仍有较大差距。

各方博弈,华为如何突围?“除了胜利,我们别无选择”。今年3月,华为曾亮出2019年成绩单,外界看到的仍是一家高速增长的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9.1%,净利润同比增长5.6%。我们当然坚定地相信华为能够再次扭转困局,但这同时也逼迫大家更加深刻地反思“芯片之争”背后的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总开关”。人类历史上每一项颠覆性的技术进步,无不源于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但反观现实,我们目前的科研一定程度上仍存在轻基础、重应用的状况。相熟的一位高校老师最近感慨:学生对应用研究的知识产生较大兴趣,但普遍不愿意学习更为基础的计算机体系结构、芯片制造等底层系统。

事实上,加强基础研究,中央和地方不断在用力。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旗帜鲜明提出“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在湖南,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省财政经费投入连年增长。不久前实施的《湖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工作的措施》,对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加强高水平人才和团队培育引进、改革科研任务凝练机制、创新项目组织实施方式等都有全盘部署。

搞基础研究,少有“电光火石的瞬间”,更多是科研人员、科研企业的“十年不鸣”。我们不妨以破解华为之困、“中国芯”之困为契机,给与拓荒者更大的支持力度。这是一篇大文章,也是我们必须补上的欠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