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视点头条 > 正文
两会聊天室丨留得住青山绿水 记得住悠悠乡愁
2020-01-15 08:01:19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作者:孙敏坚 施泉江] [责编:姚帅] 字体:【

1月13日晚,王再明嘉宾(左一)、纪雄辉委员(左二)和付访华代表(左三)做客“两会聊天室”,讨论如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湖南日报记者 李健 摄

主持人:孙敏坚   文稿撰写: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孙敏坚  施泉江

【访谈嘉宾】

付访华   省人大代表,株洲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

纪雄辉   省政协委员,省农业环境生态研究所所长

王再明   长沙县春华镇春华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报告亮点】

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探索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全面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做好农药化肥使用量负增长、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等重点工作。深入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空心房”治理。开展全域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创建。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2018年以来,湖南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庄清洁行动等,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全省农村人居环境不断向好发展,一幅山水田园、生态绿色、宜业宜居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探索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如何实现这一目标?1月13日,付访华 、纪雄辉、王再明三位嘉宾做客“两会聊天室”,一起展开讨论。

1. 山清水秀的村庄,既有高颜值,又有高产值

主持人:这几年来,我省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取得了哪些成就?给村庄带来了哪些变化?

王再明:家家户户有整洁的庭院、美丽的菜园,空坪余地种上了鲜花……我们春华山村看起来就像“建在花园里的村庄”。这些年来,我们通过垃圾分类回收解决垃圾乱丢乱放的问题,从以前村里一天产生一吨垃圾,到现在一个月采一吨垃圾,垃圾减量80%以上。

在垃圾分类处理上,首先通过干部、保洁员进组进户宣传垃圾分类知识,使农户明白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推动农户自己在家中进行干湿垃圾的分离,从源头上进行垃圾分类。农户家中的湿垃圾放在自家的农田里沤肥,干垃圾由环保员入户指导回收处理。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小微水体的污染治理,通过化粪池、隔油池、生态池净化和人工湿地过滤,实现雨水、生活污水处理的一体化,使村里的生活污水达标排放。现在不夸张地说,我们的屋场完全可以和城市的小区来媲美,乡村旅游也慢慢有了人气。

付访华:我以株洲为例说几组数据:去年全市1155个村清理陈年垃圾6万余吨,累计改厕5.6万户,全市共排查出黑臭水体283个,已经处理了120处,还有163处预计今年底全部处理完成;摸排影响村容村貌的空心房、违建房、危旧房、偏杂房等“四类房”10.76万间,目前已拆除95%;全市道路绿化3139公里,植树119.2万株。

山清水秀的村庄,既有高颜值,又有高产值。现在我们株洲好多村都在摩拳擦掌,准备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农业等绿色产业,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纪雄辉:我省的农业废弃物主要为秸秆、畜禽粪便、废弃农药包装物,这些年来,我们试点完善农膜、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利用设施系统,将农膜、废弃农药包装物纳入农村垃圾清运治理范畴,防止这部分废弃物继续污染农村环境。同时,我们按照农业农村部的要求,在湖南部分县市区推广秸秆资源化利用项目。在长沙、湘潭等地,我们探索利用秸秆栽培食用菌,就是把稻田当作大棚,直接把秸秆铺在地上栽培食用菌,到了水稻生长季节时秸秆又作为肥料,形成循环利用。

2. 不能让群众袖手旁观,更不能“堆盆景”轻管理

主持人:目前来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还存在哪些困难和短板?

付访华:一些地方还是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少数农户对整治工作不理解,甚至还有抵触情绪。还有些村未能及时编制村庄规划,致使整治工作中出现当地特色未能保留的情况,个别村甚至照搬其他村和美丽集镇规划。再者就是脱离农村实际,注重打造“盆景”,忽略了农民的真实需求。

纪雄辉:现在的短板,主要在管理上。环境治理得好或坏,与村镇的经济水平息息相关。对于一些贫困村镇来说,造血能力不足,财政资金紧缺,农村环境治理的建设和运行资金得不到保障,成为制约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次,部分工程运行管理主体不明确,设施运行不到位。比如有些环保设施对管理和运行经费有一定的要求,但由于运行管理主体不明确或运行经费没保障,加上监管不到位,环保设施“睡大觉”的现象仍有发生。第三,相关的技术、产品没有向农户有效普及。比如说部分有效益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如秸秆氨化饲料、秸秆基料化种植食用菌、堆肥技术等),对产品、技术操作过程及管理方法有较高要求,但由于缺乏技术普及,只能掌握在企业、研发人员手中,无法普惠于农民。

王再明:如果没有群众参与,环境整治工作很难办好,投入再多的资金也很难取得好效果。比如我们的“厕所革命”是政府负责出钱,农户只要出工,但不愿意的人也有。因此,我们在基层工作面临的最大压力,不是政策的压力,而是下面的农户。要他们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陋习或放弃自己的既得利益,确实困难重重。

3. 既要做好看得见的“面子工程”,也要做好看不见的“里子工程”

主持人:今年是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是“探索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怎样建立长效机制?

付访华:第一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绝不能成为干部大包大揽搞卫生、搞整治,群众在旁边袖手旁观。如果政府负责“搭台”,那么“唱戏”就要靠广大村民,所以要积极开展“好家风、好家训”、道德讲堂、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活动,以文明创建活动引导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为农村人居环境营造良好的整治氛围。第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工程,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要有打攻坚战、持久战的思想准备,还是要从农村发展上去做文章,既要做好看得见的“面子工程”,也要做好看不见的“里子工程”。要坚持把农村环境治理与乡村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治理、农民收入增加结合起来。

纪雄辉:要建立联动机制,充分提高民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利用企业的创新性和执行力,充分行使政府的组织性和约束力,形成政府、企业、民众等各方广泛参与的联动机制。要引导和强化村镇自我造血功能,实现农村环境治理投资的自给自足,形成“经济稳定发展-环境有效治理-人民安居乐业”的良性循环。要在贫困村镇引导开展环境自治,运行费用的财政支持不能放松,对于已建项目设施的贫困村镇,要给予后续运行经费支持,并逐步扶持贫困村镇建立公众参与、自给自足的运行机制。要通过适当的激励政策,引导形成公众普遍参与、村民积极维护的环境自治氛围,如推行“公益存折”制度,建立公益基金,实施“可折现”或“可兑换物资”的积分激励。

王再明:农村环境要想一直美下去,就必须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而土地资源在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用好用活了各项土地政策,就能更好地营造良好的空间环境。

要鼓励盘活村集体的闲置建设用地,试点推进村庄集体经营性土地上市交易,增加村级建设发展资金;要鼓励村集体组织通过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闲置农房资源,推进闲置宅基地与农房多元化使用,激活村庄内在发展活力,增加农民收入,提升村容村貌。

原载《湖南日报》(2020年1月15日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