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视点头条 > 正文
以 藕 为 食 共 甘 苦
2019-06-23 08:03:01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李 慧] 字体:【

殷德标

南宋大学士洪迈所著《夷坚志》里,记载了两位能自觉与当地百姓共甘苦的小官员。

有位不知名的小官员任职于华北一个叫三鸦镇的地方,那里地处沼泽区,缺乏可耕种的田地,盛产之物就数莲藕,百姓大都以莲藕为食。这位小官也一日两餐以藕当粮。他在那里任职两年,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深受民众称颂、爱戴。“二年憔悴在三鸦,无米无钱怎养家?一日两餐唯是藕,看看口里出莲花。”辞任时,他感慨万千,即兴在陋室的墙壁上题写了一首幽默风趣的小诗以表心声。

另一位小官员名叫高公泗,时任苏州市场上的税收监察官。高公泗是吃惯了羊肉的北方人,而苏州是水乡,多有鱼虾,羊肉售价特别高,要九百钱才能买到一斤。为了节省生活开销,高公泗便常常与当地百姓一样下河塘捕鱼捉虾吃。数年如此,竟使他改变了原来的饮食习惯,以食鱼虾为常。辞任时,高公泗也在官舍里留下一首耐人寻味的打油诗:“平江九百一斤羊,俸薄如何敢买尝。只把鱼虾充两膳,肚皮今作小池塘。”

治政廉为首,廉为政之本。清正廉洁,是中华优秀廉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朝历代为官为政必备的素养。鲁国高官公仪休嗜鱼却不受鱼,正是为了年年能吃到鱼;宋国子罕以“不贪”为宝,晋大臣胡质以“清廉而畏人知”留下千古美名。纵观历朝历代的能臣廉吏,尽管官阶高低不同,所处时代跨越数千年,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能够守住为人为官的道德和法律底线,不敢越雷池一步,真正做到了“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内不愧心”。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无数令人扼腕的贪腐案例一再证明,为官从政者的初心一旦让位于私欲,纪法的底线便迅速消融,逐渐在贪图享乐、甘被围猎中迷失了自己。每一名共产党员要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检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思想言行,不断掸去思想上的灰尘,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作坚决斗争。要始终认清名利权力的本质,做到不为名利权力所累、不为名利权力所惑,努力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为民务实清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