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视点头条 > 正文
师耀湖湘丨张楚廷:大学精神的守护者
2019-06-18 08:54:45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左丹] [责编:李 慧] 字体:【

张楚廷:大学精神的守护者

张楚廷教授。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健 摄

■名片

张楚廷,1937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湖南师范大学、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原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教育家、哲学家、思想家、改革家,笔耕不辍的著名学者。出版著作140部(其中110部为独著),涉及9个大学科领域;发表论文1500多篇;发表诗作1500余首。2017年入选我国健在的90位当代教育名家,2019年入选我国改革开放40年“教育人物40名。”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左丹

入夏,每周一下午4时20分,在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413教室,能准时看到一位83岁的长者,戴着宽边眼镜,身穿灰色长袖衬衣,脚着一双球鞋,与同学们一一打过招呼后,从深色书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开始给学生上课。

5月27日,湖南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张楚廷教授给所带的研究生上课。83岁高龄的他依然坚守“杏坛”。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健 摄

他就是湖南师范大学原校长,当代教育家、思想家张楚廷。

巴尔扎克说,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张楚廷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先后任两所高校校长30年,改变了两所高校的命运。他数学专业毕业,在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哲学等9个大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研究,讲过31门不同的课程,著作等身。他堪称“大学精神的守护者”。

为什么写了这么多书?张楚廷说,因为想了这么多,因为思想像拧不紧的水龙头,一直在哗啦啦地流……

每次合影都站在旁边或后面,中间位置请教授坐

张楚廷出生于印度尼西亚,在家中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八,1岁时随父母回到家乡湖北定居。在武汉三中念完中学后,1955年,考入湖南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自1982年起任湖南师范大学行政负责人,此后执掌湖南师范大学18年。

2012年,张楚廷(左三)教授参加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毕业生答辩会,与评委和学生合影。(资料照片) 通讯员 摄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蒋冀骋告诉记者:“张楚廷先生在师大当校长期间,能叫出全校所有的教授、博士及其夫人的名字,能说出每一位博士的毕业学校和导师姓名;他将学校最好的车给教授乘坐,每次合影都站在旁边或后面,中间位置请教授坐;学生来访,无论多忙,都第一时间接待。”

张楚廷执掌湖南师大时,师大还只是一所普通的地方师范院校,到他卸任时,已成为了全国闻名的211工程大学。回顾往事,人们感慨,这是因为师大有一位好校长。

湖南师大教科院高晓清教授,原本在湖北一所高校任教,1999年调入湖南师大。她说:“我在湖北时,就听说湖南出了一个了不起的校长,非常重视学术,使湖南师大发生了本质变化。每年节假日,作为湖南人的我,都会收到湖南师大发给我的慰问信。后来,我来到湖南师大工作,接触到了张校长。他治理下的大学,就是我心目中的样子。”

“他是一个特立独行、很有思想和智慧,又非常勤奋的人。他当校长,不陪人吃饭,不参加应酬。他和普通老师的关系很好,学校里越是普通老师越不怕他,倒是一些中层干部有点怕他。他非常廉洁。有一次,他哥哥来湖南看他,送哥哥到长沙火车站用了学校的车,他执意向学校交费。”湖南师大教科院教授常思亮告诉记者。

“张楚廷任校长的头几年,走遍了师大的每一个角落,将校情、人情了解透彻,他甚至知道某一学科的某一方向是否缺学术带头人或梯队人员。他任校长兼书记期间,除党办外,其余各部门皆由副职分管,从不直接插手具体事务,他只出思想、出思路、出目标,具体事务由副职实施。他既有管理成就,又有管理思想,是我管理上的引路人。”蒋冀骋教授说。

从1982年到2000年,张楚廷对湖南师大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提出了“小行政,大学堂” “教师第一,行政干部第二”的治校思想,带头去行政化,让教授成为学校最神气的人。他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千方百计建立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引进了100名博士到师大任教,轰动一时;建成了馆藏可以与湖南省图书馆媲美的高校图书馆;将湖南师大的院系专业从16个拓宽到近百个,校园面积超过了当时的中南工大、湖南大学。

凡是论断,他喜欢问对不对、够不够、好不好,对真理有近乎虔诚的追求

张楚廷毕业于湖南师大数学系,走上高校管理岗位后,转向研究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阅读了大量的相关书籍。自1979年起,开始出书写论文,目前已出版著作140部(其中110部为独著),发表论文1500多篇,学术成果涉及9大学科领域。

上世纪90年代初,教师从商的潮流在高校蔓延。如何看待这一潮流?师大人把目光投向了校长张楚廷。张楚廷并未公开评论此事。有学生在师大语数楼挂出了两个条幅,即“学术是学者的生命”“学习是学生的天职”。

两个条幅一出,所有的争论和躁动都安静下来了,师大校园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张楚廷亦是几十年如一日潜心做学问。

“他总是不停地思,不停地写,每一篇发表的文章都是他自己写的。”高晓清说。

“他写书上瘾。除了打乒乓球外,没有其他业余爱好。所有的时间都用在看书、教书、写书上。他的《课程与教学哲学》《高等教育哲学》《教育哲学》《哲学》已自成体系,其中《课程与教学哲学》是国内第一本涉及这一课题的书。”常思亮说。

“最值得推崇的是他的《高等教育哲学》和《人论》。前者提出了高等教育哲学的人本之‘底’,提出了以‘生命论’为基础的高等教育哲学观。后者探讨了‘人是什么’这一哲学的基本问题。以‘人在我心间,故我在人间’作为全书的结束,体现了他的人本主义。”蒋冀骋说。

张楚廷对真理有近乎虔诚的追求。任校长期间,他提出高举“真理至上、民族至上”的旗帜。做学问,他的治学方法就是追问。凡是论断,他喜欢问对不对;如果对,他又问够不够;如果够,他会问好不好。他的每一本著作至少有上百个甚至上千个问号,他能写出110多部著作,也是因为他在不停地追问。

“我是一个思考着的管理者。担任校长期间,上午的时间分配给管理,下午和晚上看书写作。以前我每天能写8000字,一年能写4本书。如今,写作速度慢下来了,一天写4000字。”张楚廷告诉记者。

张楚廷研究学问,也成了被研究的对象。目前,“张楚廷研究”已然成为一股学术热。仅中国知网,截至2015年就收录了84篇以“张楚廷”为篇名的学术论文。“张楚廷先生是天才。他有一颗出色的头脑,还有着令人望尘莫及的勤奋。”张国骥教授说。

他坚持站着讲课、演讲,他说教师呈现给学生的,可能是知识流,但更应是思想流

从1959年走上讲台,张楚廷在讲台上已耕耘了60年,即使是任校长期间也未间断过。他教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管理学,都是用自己写的著作或教材。一门课无论教过多少遍,他都重新写教案,绝不翻阅过去用了的教案,也不去翻教本。

他讲课幽默又风趣。“我是带着一荷包问题走进课堂的。”他喜欢追问,也鼓励学生提问。每次课堂都留时间让学生发问,讨论问题。他认为,爱问、好问的学生是更好的学生,能把老师问倒的学生是最好的学生。同理,能引导学生常问、多问的老师是好老师,能引导学生爱问、好问的老师是更好的老师。

他一直朝着做一名“更好的老师”方向努力。从教60年,在26个省(市)做过学术讲座,应邀在包括北大、人大、武大等在内的全国200多所大中小学和学术团体演讲800多场。每次讲课或演讲,他坚持站着讲。这一习惯,他坚持了57年,直到身体条件不允许。

为什么要站着讲课、演讲?张楚廷说,我是校长,但更是教师。教师都是站着讲课,所以我该站着。教师呈现给学生的,可能是知识流,但更应是思想流。优秀教师在课堂上所传递的,除了知识,还包含他们对真理、对人生、对世界的深厚情谊。

张楚廷的研究涉及9大学科。所有的学科,问到最后,都到了哲学层面。“人若求智慧,就必然走到哲学那里去。哲学即智慧之学。哲学的贫乏,其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哲学的繁荣,也是影响巨大和深远的。”张楚廷说。

目前,张楚廷已出版22部哲学著作。2017年、2018年,他还走进长沙麓山外国语学校,每周给初中生讲一堂哲学课。“哲学太重要了,我深切地盼望着我们国家有繁荣的哲学,盼望哲学成为我们民族的事业。”张楚廷说。

■手记

永远的校长

左丹

记得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张楚廷先生,是2017年的春天,他来到长沙麓山外国语学校给初中生上哲学课。我是学校邀请的媒体人之一。先生比预约的时间早到了一点。大家围绕着先生说着话,言语中有种发自内心的敬重之情。先生非常随和,用很好听的男中音和大家开着玩笑。其时他已是81岁的人了,语言非常风趣幽默,透着一股年轻。我旁听了先生给孩子们上的第一堂哲学课,记住了哲学是智慧学,记住了这位非常有趣的老校长。

2018年底,在做《师耀湖湘》系列报道策划时,教育部门给了我一份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教育大师的名单,我逐一上网查阅资料,才知道先生著作等身,是国内影响极广的知名教育家,而且是学问家出身的教育家。

我通过学校宣传部门向先生表达采访请求,没想到先生婉拒了。随后,我又找到了学校相关负责人,请求她帮助协调,先生再一次推辞了。

其后,得知先生每周一下午会在湖南师大教科院给博士生和硕士生上课的消息,我决定去蹭课。有一天下午4时10分,离上课还有10分钟,先生提前来到了教室。为了能顺利蹭课,我拿着毕业证给先生看,告诉他我是师大的毕业生……先生爽快地同意了。上课提问、讨论环节,先生还点名要我提问。

下课后,我向先生表达了采访的愿望,先生婉拒了。情急中,我说,您给个名单,我先外围采访,先读您的书,可以吗?先生勉强同意了,但丢下了一句话:“可我不一定会接受你的采访哦。”

随后两个星期,我读着先生的《思想的流淌》《改革路上》等著作,一边外围采访,一边每周来师大教科院蹭先生的课。教科院老师诧异地说,没想到你每周都来。其实,能听先生的课,于我而言,是一种享受;读先生的书,更是赴一场思想的盛宴,妙不可言。

听到第3堂课时,我对先生说,我带一名摄影记者来给您拍照可否?先生答曰:“可以啊,我又不丑。”一贯的风趣幽默。我感觉应该可以采访先生了。于是发了一份采访提纲给先生,很快得到了先生的回复。

正如张国骥先生所言,写张楚廷先生的文章难写,因为他的思想实在太博大精深了。当我将初稿呈送给先生看时,心情有些莫名的紧张。其实,近一个月的接触,我已深知先生为人的宽厚,他的拒绝主要源于他“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处世风格。

我毕业于先生治理下的大学,但惭愧的是,上学那会,我对先生知之甚少,却常常骄傲地与人说,当年,我的实习指导老师是凌宇教授,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是阎真教授。想来,这正是先生治校时“教授第一,行政干部第二”理念的体现。

蒋冀骋先生称,他对于张楚廷先生,是“高山仰止,心向往之”。我亦如是观之。张楚廷先生是我们心目中“永远的校长”。

■评说

张楚廷先生是一个理想与行动兼备的人。

——湖南师范大学校长 蒋洪新

我每次与他相聚,请教,听他讲思想,谈学问,都是一次思想和学问的盛宴,是一种享受。

张先生一生当校长,教书育人,做学问,写书出书,做演讲,一生思考,包括做人,我慢慢领悟到,他一生坚守的,核心就是两个字:一个是道,一个是人。道是什么?人是什么?他追求的是这两个字,思考的是这两个字,践行的也是这两个字。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 湖南大学教授 张国骥

他既是管理大师,又是学问大师,更是思想大师。

他勤奋耕耘,除正月初几天外,从不休息,不为名,不为利,为了践行对祖国、对民族、对学校、对师生的那份爱,为了传承和发扬师大的师道,传承和光大师大的文脉和文化。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 蒋冀骋

张楚廷教授是一个非常纯粹的人。他做事高调、为人低调,在我个人心中,他是神一般的存在。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 高晓清

他是一个非常有智慧、视野开阔的人,是蔡元培先生式的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 常思亮

导师一辈子都在和书打交道,看书、教书、写书,从未停止。其实,导师自己就是一本书,是一本哲学的书,不断开启我的智慧;是一本做人的书,经常点亮我的人生;是一本历史的书,可以看到国家和民族屈辱与抗争、光荣与梦想。

——张楚廷在读博士生 熊继承

不管什么时候见到张楚廷校长,他总是笑容可掬,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完全没有距离感和生疏感。更让人感动的是,每次他都能够第一时间叫出我们这些学生的名字。张校长办事不拘小节,没有架子,十分讲究办事效率,堪称惜时如命的楷模。他常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提高办事效率,就可以把一天当成两天甚至三天用,一辈子就活成了二辈子、三辈子。”诙谐中不乏风趣幽默,平淡中折射深刻哲理。

——张楚廷学生、湖南女子学院教师 蒋己兰

(湖南日报记者 左丹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