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视点头条 > 正文
高质量发展需要持久的“工程师红利”
2019-01-03 08:07:31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欧阳金雨] [责编:李 慧] 字体:【

欧阳金雨

三星手机天津工厂元旦前停产的消息引发各方广泛关注。与此同时,三星拟在天津投资24亿美元,建设全球尖端的动力电池生产线和车用MLCC(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工厂等项目。三星在华战略的一“退”一“进”,有人看到中国“劳动力红利”消退,发展后劲不足;有人则看到中国“工程师红利”释放,转型成功在望。

热议当中,“工程师红利”特别引人注意。所谓“工程师红利”,有人称之为“创新红利”,是指一个国家处于劳动年龄的工程师人口数量庞大,为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创造有利的人才条件,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如果说“劳动力红利”是过去40年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因素,那么,“工程师红利”将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目前,我国可能赢得的“工程师红利”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数量众多的本科、硕士毕业生。数据显示,过去10年中国培养了7000万本科生和500万研究生,其中有一半是理工类,位居全球首位。二是高级留学人才回国成潮流。过去40年,中国有519.49万人出国留学,其中313.20万人学成归国,仅2017年,就有超过48万名留学生归国,创历史新高。第三类是外企高管及核心人员纷纷转投国内企业,这些人才为国内企业带来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管理经验。

“劳动力红利”的消退,令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外企将产业转移到越南等地区。与此同时,“工程师红利”的释放,令外企进一步加大了对中国新兴产业的投资力度。在笔者看来,三星的一“退”一“进”,其实从更深层次反映了中国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湖南经济的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同样离不开“工程师红利”。不论是“湖南制造”向“湖南智造”转变过程中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技术的探索和应用,还是湖南融入“一带一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技术输出、市场拓展,工程师队伍都是“生力军”。

我们理应稳定好这支“生力军”,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如今先进的制造业受重视,工程师也要更被尊重,薪资待遇和社会地位都有待提高。湖南有丰厚的高校资源,要进一步做好产学研的融合,让工程师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