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视点图 > 新闻 > 正文
雷学军和他的“零碳中国”梦
2018-10-17 13:19:01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孙敏坚] [责编:肖秀芬] 字体:【

2015年4月14日,雷学军在田间工作。(资料照片)通讯员 摄

湖南日报记者 孙敏坚 通讯员 李琰卓

即便是亲眼所见,记者也很难想象,眼前这3米多高、形似高粱或玉米的绿色植物,竟是自然界中一流的“捕碳高手”。

“这就是速生碳汇草。”雷学军教授如数家珍:速生草可以像韭菜一样在被割完后再迅速生长,一年能割四五茬;更厉害的是,每亩速生草一年可吸收和固化14吨二氧化碳,而同样生长条件下的森林吸收和固化的二氧化碳一年只有0.19吨左右,换算下来,速生碳汇草一年的动态捕碳总量可达到森林的72倍以上。

10月8日,行走在“绿草成荫”的田埂上,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碳循环研究中心主任雷学军和记者聊起了他的“零碳中国”梦。

比树高的草要当“捕碳”能手

毕业于湖南大学化学系的雷学军,获悉全球气候日趋变暖的“罪魁祸首”是二氧化碳时,决定要用所学做些事情。

2005年的某一天,看着刈割后又迅速长出来的韭菜,他突然获得灵感:“对!可以培育一种叶面积大、茎秆粗、生长快、可反复刈割的草本植物,利用其光合作用来大量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收割后再把草粉碎、压缩制成碳产品封存起来!”

由此,他从国内外几百种优质种质资源中进行杂交和基因重组,最终选育出一种神奇的“速生碳汇草”,雷学军给它取了个名字——“速生碳汇草一号 ”。随后,雷学军带领团队不断改良和优化品种,研究出更加耐干旱、耐贫瘠的“速生碳汇草二号”“速生碳汇草三号”……“速生碳汇草十号”等新品种,最北种到了唐山市曹妃甸的盐碱地里,最高种到了甘肃舟曲1400米的山地,环境适应能力很强,捕碳能力也大大提升。

“捕碳”只是第一步,“固碳”“用碳”才是目的。

速生碳汇草人造板、速生碳汇草燃料……雷学军将割下来的速生碳汇草进行碾碎、烘干、压缩,制作而成的碳产品可以广泛应用于造纸、建筑材料、饲料、肥料、化工原料及直接燃烧发电等领域,可转化为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雷学军将整套技术定义为:“速生碳汇草捕碳固碳技术”,即通过固碳、蓄碳、封碳、用碳等方法,形成资源的循环利用,有效解决资源消耗与资源补偿失衡的问题,最终实现“零碳”。

“零碳”技术得到了不少地方的青睐,长沙县在全县范围试点“零碳县”,娄底市、桃源县都引进了速生碳汇草,探索打造“零碳”和“负碳”发展模式。

让中国在全球环保事务中“有话语权”

2015年,雷学军带着他的“速生碳汇草捕碳固碳技术”和他参与创建“零碳县”的经验,出席在法国里昂举行的“全球气候与地区世界峰会”,受到广泛关注。

而雷学军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他希望创造一种“新气候经济”发展模式,让中国在全球环保事务中“有话语权”。

在雷学军的科研基地有一个玻璃仓库,里面整齐地排列着成千上万根速生碳汇草压缩棒。这是世界上首次封存的688吨碳产品,也是目前全世界唯一可准确计量的碳交易产品。

经国家工程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检测,这里的碳产品含碳量为49.2%,封存0.68吨碳产品相当于封存1.47吨二氧化碳。“植物碳封存可以将虚拟的碳排放权‘配额指标’交易变为可准确计量的实物碳、热、氧产品交易,实现碳交易由‘虚拟’到‘实体’的转变。”雷学军说。

这些只是雷学军“新气候经济”中的一部分。“新气候经济就是综合开发利用大气碳资源,制造碳产品,形成碳产业,创造碳经济,形成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型经济产业链,实现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他说。

“零碳”“负碳”发展模式的实践就是“新气候经济”最好的示范。目前,长沙县正在创建零碳机关、零碳学校、零碳企业、零碳村庄、零碳社区等,到2035年最终实现“零碳”发展模式的目标。

“我希望通过创建‘零碳市’‘零碳省’‘零碳中国’乃至‘零碳世界’,让人类在地球上住得更长久。”雷学军说,“我坚信这项事业能够造福全中国、造福全人类,我会无怨无悔地坚持下去!”

这,就是一名科研工作者最纯粹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