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视点头条 > 正文
黄金水道 淌金流银
2018-08-21 08:22:00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黄婷婷 孟姣燕] [责编:张璐] 字体:【

黄金水道 淌金流银

——“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综述(上)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资料图片)

通讯员 摄

湖南日报见习记者 黄婷婷

湖南日报记者 孟姣燕

8月16日,由中宣部组织的“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活动在浙江丽水完成全程采访。

7月20日,采访活动在云南丽江“长江第一湾”启动,而后一路向东,追随长江奔向大海。整个活动历经28天,行程8000多公里,采访了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等地。

长江,贯穿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横贯东西的黄金水道。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

采访中,采访团成员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无论是航运、特色产业,还是文化、旅游,都在长江经济带战略引领下蓬勃发展。

长江,正以其磅礴之势,奔涌前行。

打造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长江,自古以来便有黄金水道的美誉。而今,黄金水道发展如何?

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简称“长航局”)局长唐冠军向记者展示了长江黄金水道的亮丽“成绩单”。

长江航运全程2838公里,上起云南水富港,下至长江入海口。沿线11省市,共拥有内河货运船舶近12万艘,长江航运从业人员超过200万人,间接带动就业超过1000万人,每年对沿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贡献达1200亿元以上,间接贡献达2万亿元以上。

唐冠军介绍,改革开放之初,长江航运量还不到4000万吨,经过近40年的发展,2017年,长江干线货物通过量已达25亿吨,稳居世界内河首位。

水路通则港口兴。

“山城”重庆作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2017年底,重庆水路货运量完成1.85亿吨;水路外贸进出口货物占全市国际物流总量的九成以上。

武汉新港,为打造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正整合周边港口资源,构建武汉新港多层次的集疏运网络系统。力争到2020年,湖北长江经济带港口年吞吐能力达到3亿吨。

岳阳城陵矶国际集装箱码头,2017年货物总吞吐量在中国内河港口中排名第九位,成为湖南“物流全球”的重要节点。

2017年,长江水系亿吨大港达到17个,苏州港成为全国港口吞吐量10强榜单中的唯一的内河港,秒杀一众海港,长江港口已成为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强大动力。

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不断推进,长江,这条黄金水道,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唐冠军认为,要推进干线航道治理,“深下游、畅中游、延上游、通支流”。

长江上游,水势湍急。贵州的赤水河(岔角—合江)航运建设工程竣工后,赤水河呈现前所未有的运输繁忙景象,贵州、四川两省注册船舶达900余艘,年完成煤炭、化肥、竹木、沙石等运输量高达500多万吨。

长江中游,航道变浅。湖北启动长江中游“645”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即实现武汉至安庆6米、宜昌至武汉4.5米水深航道,预计在2021年基本建成,破除长江中游“肠梗阻”。

长江下游,需承载更大吨位船舶。2012年,江苏南京开始实施12.5米深水航道建设。工程涉及长江河段全长约280公里,对长江6个河势不稳定的水道进行整治。目前,5万吨级海轮可直达南京港,10万吨级及以上海轮也可乘潮减载抵达。

2010年,长航局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长江航运现代化。

上海洋山港四期集装箱码头,无疑是长江航运现代化的典范。记者看到,远程操作双小车集装箱桥吊、无人驾驶自动引导车等,忙碌而有序地进行着装卸作业,码头上却空无一人,实现了24小时全智能化操作,生产效率和装卸服务质量显著提升。

2015年,长江航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启用,有效提升了长江水运的信息化水平,保障了航运安全。

随着“云上长航”发展总体规划的出台,到2025年,长江航运信息服务和监管将初步实现智慧化。

在生态优先成为发展主基调的今天,长江同时发挥着绿色航运的示范作用。

“江边装个充电宝,船靠宜昌扫一扫”,成为了长江边上一道新风景。

2015年以来,宜昌境内已有29个港口码头建成岸电系统,供电容量达到3.19万千伏安,所有进港游轮全部用上了清洁岸电。

一江好水,助推沿岸产业发展

长江流域,人们将大自然的馈赠发展成当地的产业。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在长江滋润的大地上,云南的花卉产业举世闻名。

“春城”昆明,6万多平方米的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玫瑰、非洲菊、满天星等40多个品类500多个品种,每天有800万至1000万枝鲜花在此交易,涉及鲜花生产面积6.7万亩。

2017年,昆明花卉产业综合产值为186.2亿元,是中国规模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香飘上海、浙江、湖南等长江经济带沿线省(直辖市)。

优质的水源,是白酒产业发展的保证。

在四川泸州老窖的温永盛作坊,记者得知,在整齐排开的154口窖池中,最早的窖池已经沿用了445年。

泸州老窖作为中国名酒之一,目前市值突破1000亿元。

白酒产地不少,泸州老窖赢在何处?

泸州老窖副总经理张宿义表示,酒厂所用的水是长江的江心水,上游的保护,给了泸州老窖一江好水。

长江流域的内陆地区,也兴起了不少特色产业。

贵州,在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的同时,正在加速发展大数据产业。

2016年以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绿色数据中心等获批建设,苹果中国云服务、华为数据中心、腾讯数据中心等项目落地贵州。

截至2017年底,贵阳建成覆盖环保、林业、绿化的生态云管理系统,将水环境、空气环境、污染源等工作纳入平台管理,以数据来推动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

在湖北宜昌,能弹奏钢琴的“钢琴人口”超过10万人,市民拥有钢琴量近8万台。这个内陆之城,拥有世界最大的三角钢琴生产基地,全球每7台钢琴中,就有1台“宜昌造”。

长沙湘江新区,一片1232亩的大型“实验田”,有着总里程12公里的“智能测试道路”。据了解,长沙现已拥有具有重大技术创新和较大产业规模的智能网联汽车关联企业共347家,构建了智能网联汽车全产业链条。

长江流经之处,助力一方产业发展。

在江西景德镇这个千年陶瓷之都,无数陶瓷通过长江运输出海。如今,陶溪川陶瓷文化创意园正吸引着上万名追求陶瓷艺术梦想的“景漂”,给这个古老的产业,注入创意和活力。

大江入海,长江出海口依然商机无限。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教授何清表示,上海宝山区的长江河口,水路航运、陆路交通、航空线路四通八达,发展邮轮经济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承载区和世界一流的邮轮产业基地,成为了上海宝山区的发展目标之一。

接下来,宝山区将借助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机遇,继续拓展邮轮产业的发展链条和空间。

长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长江,以其无声的养育,淘洗出丰富的流域文化。

江苏南京的长江文化,哪怕在最平常的街头巷尾,也能觅到踪迹。

在南京鼓楼区的滨江花园社区四楼,仅120平方米的展示厅里,大桥下文化微型博物馆用时间长廊的形式,详细记录了南京长江大桥从1918年开始勘测,到1968年正式通车的重要时间和事件节点。

大桥、大江文化,和南京人的日常生活水乳交融。

安徽铜陵,在一个废弃的码头上,看不到衰败,只闻得书香。

2015年,这里被改造成四周为落地窗的玻璃书屋,当地市民以阶梯为椅,抬头远眺江水,低头钻进书海。

据介绍,这样的阅读点有40多个,分散在铜陵的各个角落。一个市民告诉记者,以前一年也看不了一本书,现在每天走路来家附近的码头书屋,随手翻一翻书,阅读习惯就这么养成了。

文化长江,不再只是一个个地标建筑的堆砌,而是“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切身感受,让所有生活在长江流域内的人们都拥有获得感。

江苏扬州,公园无处不在。

三湾湿地公园,在古老的运河边;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在著名的瘦西湖景区内。商业区、小区旁、沿河绿地……漫步在扬州,可谓是一步一公园,那些原本可作商业开发的“风水宝地”,成为了市民免费休闲的绝佳场所。

据了解,2015年以来,扬州常年去公园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38.2%,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2岁。

文化可以创造价值。

近年来,江苏大力发展动漫等产业,文化产业对GDP的平均贡献率为6.65%,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满怀忧乐精神的湖南人,在长江经济带沿线奏响了独特的文化长江之歌。

长沙望城区在对铜官窑遗址进行建设和开发后,陶瓷企业和文创企业涌入,以铜官窑为龙头、以陶瓷为支撑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二次创业,带动了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广电湘军”“出版湘军”崛起,湖南卫视、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用“不创新,毋宁死”“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精神,硬是在中国广电、出版行业走出了一条“守正出新”的新路。

一路走来,滚滚东去的长江,让人强烈感觉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氛围已经形成,各个地区把这种理念化为行动,以实现长江流域经济的永续发展。

■记者手记

寻找相同的答案

孟姣燕

地处长江上、中游分界点的宜昌,曾因化工产业闻名全国。宜昌市化工产业巨头兴发集团面对“化工围江”的污染隐患,不惜向自己的“饭碗”“开刀”:拆除临江厂房,投入巨资技改。

壮士断腕远远不够,兴发集团以宜昌新材料产业园区为试点,谋求实现从化工向新材料的转型。

不仅仅是湖北宜昌,贵州赤水河畔的渔民上岸发展种植、旅游产业;铜陵在采矿路尽之后,围绕铜产业,瞄准中高端完善产业链,做出“新文章”;重庆市璧山区在关闭污染企业后,生态名片引来新经济,信息技术等产业不断壮大。

不破不立。“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是不开发、不发展,而是以什么方式来开发、来发展。沿江各地一边大力开展生态治理,一边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在破与立之间苦寻、探索“凤凰涅槃”的发展经验。

一方面,创新培育新动能。通过推动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在川、贵等上游省份,电子信息等产业呈后发赶超之势;鄂、湘、赣等中游城市群,正在加速布局光纤光缆、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长三角区域,以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精尖产业已取得一批重大成果。

另一方面,积极加快对外开放。全国11个自贸区,长江经济带沿线有5个,除上海、浙江外,重庆、四川、湖北为内陆省市。打通“走出去”的渠道,有了外部市场,“活水”就会源源不断涌进,从而激发经济活力。

事实证明,路子找对了,绿水青山就可变成金山银山。今年一季度,全国有8个省份经济增速超过8%,而长江经济带沿线就有贵州、云南、江西、四川、安徽、湖南6省入围。

“从长江上游采访来到长沙,经济发展的脉动明显变强。”这是采访团进入湖南的一大印象。一边推动“一湖四水”系统联治,一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湖南提速绿色发展,在新旧动能转换中迸发出磅礴动力。

说到底,这条路子就是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这也是记者在沿江11省市找到的相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