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今日要闻 > 正文
关于我省青少年家庭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2018-08-20 07:33:55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责编:肖秀芬] 字体:【

让“推动摇篮的手”更好“撬动地球”

——关于我省青少年家庭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杨泰波

有人说过,“撬动地球的手,就是推动摇篮的手”“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些至理名言深刻地揭示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家庭幸福、社会安定、民族繁荣的极端重要性。家庭教育的这种重要性,不论时代如何进步,环境如何变化,始终都不会改变。然而,一个时期内,一些地方家庭教育被忽视,突出表现在“三个严重”:一是家教责任缺位情况严重。有的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有的家长拼事业,疏于对孩子的管教,特别是那些在外打拼的农民工,一年难得与孩子见上一面;还有极少数家庭或者父母双亡,或者监护人由于身体特别是心理方面的疾病导致残、呆、傻,或者因违法犯罪服刑,无法履行家庭教育的职责。二是家教内容偏向现象严重。比较普遍的倾向是重智育轻德育、重身体轻心理、重智商轻情商、重言传轻身教。不少家长把孩子的学业成绩看得高于一切,这方面,舍得投入,不惜代价,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却严重忽视。三是家教能力不足问题严重。现在的孩子基本上是父辈和祖辈两代人养育。他们大多既没有接受过多少传统教育,又没有系统学习过现代教育知识,教育孩子不可避免地走入一些误区。综观现在的家庭教育,既有“树大自然直,儿大自成人”的自由放任,更有乐道于“精心设计孩子前途”的专制监管;既有对孩子缺乏严格要求和必要约束的过度放松,更有违背少年儿童成长规律的“拔苗助长”;既有动辄斥责,甚至体罚的严厉苛刻,更有事事以孩子为中心,“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溺爱纵容。家庭教育中的这些做法,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也给不少家庭和社会带来消极后果。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家庭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我省各地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抓好家庭教育作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主动作为,大胆探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效。综合各地的做法和经验,感到家庭教育至关重要的是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压责任

首要的是要压实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组织)的责任。近年来,各地从市到县到乡镇,各级党委政府都把家庭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纳入民生重点工程,纳入党政工作议事日程和目标管理,普遍制定出台了工作规划,成立了由党政领导牵头的家庭教育领导协调机构,完善了工作机制,落实了工作经费,形成了党政总揽统筹、关工委具体协调、部门配合联动、家庭为主实施、学校密切协同、社会广泛参与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各有关部门(组织)也都把家庭教育作为分内事来抓,办了不少实事。其次,要压实广大家庭的责任。家长教育孩子是法定的义务,是义不容辞的职责,把孩子的教育完全推给学校和社会,是家长的失职和渎职。各地运用多种形式,反复宣传这些道理,唤起了广大家长对教育孩子的责任感。

二、明重点

家庭教育第一位的是思想道德教育,也就是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个好人。综观中华文化的传统,从来都是重视“做人”。儿童少年是身心发育、道德养成的关键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确立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必须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打好思想道德的基础。当前,我们面临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严峻复杂。国内外敌对势力千方百计进行文化渗透,把重点放在争夺青少年上,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家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亟待从“重智轻德”的偏向中走出来。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的重要指示,坚定不移地把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这些年来,各地在这方面作了很大努力,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从只关心小孩的学业成绩转到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注重孩子的品格养成上来。

三、提素质

家庭教育,最需要教育的是孩子的家长。第一位的是要提高家长的思想道德素质,培育良好的家风。家庭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家长不教而教,孩子不学而学”。人的成长规律告诉我们,对于孩子而言,父母是具体道德概念的化身,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孩子仿效的标准。孩子品格、观念、意志、胸怀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父母的行为这样的“潜教育”来形成的。这就要求家长自己必须有良好的品德,有远大的理想,有积极的人生观,并把这些具体体现在平时的行为上,通过自己的每一个细小行动,潜移默化地融进孩子的血液中,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和良好的品格。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对家长的知识素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广大家长必须以极大的努力来学习有关家教的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营养学和教育孩子的方法,努力掌握孩子成长的规律和特点。近年来,各地普遍开展了大规模的家长学习培训活动,广大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有所提高。

四、勤沟通

沟通是提高家庭教育针对性、有效性的重要前提。首先,要多陪伴。家长无论怎样繁忙,都应该设法挤出时间多陪陪孩子。即使外出打工的父母,也要尽量抽空给孩子打打电话、发发微信,用视频与孩子聊聊天,让陪伴“始终在线”。其次,要善倾听。倾听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让孩子把心里话说出来,并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当孩子向你诉说高兴的事,应当表示高兴;当孩子向你诉说不高兴的事,应当让他尽情地宣泄;当孩子向你诉说你不感兴趣的话题,应当耐着性子听,以表示关注他的谈话内容。再次,要重交流。关键是要放下家长的架子,像兄弟姐妹一样,以平等的姿态,彼此敞开心扉,进行心灵的互动。要耐心回应孩子的一些想法,乐于与孩子一起探讨问题。要随时留心孩子的言行,及时体察他们心理变化的蛛丝马迹,第一时间解开他们的心理疙瘩。当孩子遇到疑难问题时,要不厌其烦地为他们解疑释惑;当孩子受到挫折,产生自卑心理时,要多鼓励、少指责,帮助他们鼓起前进的勇气;当孩子办了错事时,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指出他们错在哪里,找出犯错误的原因,要允许他们申辩,帮助他们明辨是非;当看到孩子的闪光点时,要与孩子一起寻找可能孕育着创造个性的萌芽,并给予正确的鼓励引导。

五、强合力

就是要建立健全并不断强化各方面紧密联系、通力协作的有效机制,形成家教工作的强大合力。首先,要实现家校之间的无缝对接。各地的主要做法是: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设立“学校开放日”、成立家长委员会;教师定期家访、利用微信经常与家长沟通等;家长主动与学校联系,及时向老师通报孩子在家表现,征求老师教育孩子的意见等。其次,要加强各部门(组织)与学校、家庭之间的联系。宣传、教育、公安、司法、卫计、人社等部门和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他们的工作很多与青少年教育有关,同时,其工作触角伸向社会各个方面、各个角落,便于从各个不同的侧面了解青少年的教育成长状况。因此,畅通这些部门(组织)与学校、家庭之间的沟通渠道,互相反馈青少年的成长情况,切磋青少年的教育方法,十分重要。再次,要充分发挥关工委在家庭教育中的协调作用。关工委组织具有政治、威望、经验和时间等方面的优势,又与各有关部门(组织)、学校、家庭有着广泛的联系,在家庭教育中充当着“协调员”的角色。四是这些年来家庭教育工作有所起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得益于关工委组织这一角色作用的发挥。此外,关工委组织还发挥了一个特殊的作用,就是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五失”青少年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配合有关部门举办留守儿童之家、“四点半学校”,建立“代理家长”“爱心妈妈”制度,并广泛开展“结对帮教”活动,填补了家庭教育的空白。

(作者系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