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市州新闻 > 正文
优势产业“挖穷根”——宁远县脱贫攻坚记
2018-05-11 08:49:48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肖秀芬] 字体:【

湖南日报记者 邹仪

通讯员 刘庚旺 欧阳友忠 骆力军

作为省级贫困县,宁远县2014年初有贫困村15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1962人,贫困发生率达17.5%。近几年来,宁远县落实“精准扶贫”方略,突出优势产业“挖穷根”。截至2017年底,全县贫困发生率降至0.7%。今年4月下旬,宁远县正式脱贫摘帽!

十大产业铺富路

5月8日,宁远县中和镇白田村的蔬菜基地上,满载茄子、香菜、青椒的两辆卡车启程,驶往广州。基地老板薛来峰说:“回乡创办蔬菜产业园,不仅为自己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带动了村里10多户贫困户脱贫。”在宁远,像这样通过产业带动脱贫的有3万多人。

县农委主任郑曦介绍,县里立足优势传统产业,把烟稻菜油果茶药猪兔牛十大产业打造成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产业,整合涉农资金2.95亿元,培育20万亩优质稻、20万亩蔬菜水果、20万亩油茶、10万亩中药材、110万头生猪等“万字号”产业,打造了九嶷素米、九嶷葛根、九嶷金叶、九嶷木耳等农业品牌。

对照“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模式,产业扶贫资金重点投向优势产业项目。通过“农业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产业“链条式”带动、资源“整合式”投入,联结贫困人口44099人。

进村入户谋发展

“五一”刚过,宁远县清水桥镇大竹源村第一书记陈梅志就来到村里发展产业。大竹源村2017年底脱贫后,县里驻村帮扶没有减弱,甚至还在加强。

为加快脱贫步伐,宁远县实施干部结对帮扶“4321工程”,即:县处级干部联系4至5户、科级干部联系3至4户、一般干部职工联系2至3户,党员、“两代表一委员”和经济能人联系1至2户贫困户,包脱贫、不返贫。结对帮扶责任人进村入户,重点帮助贫困村改善基础设施、发展扶贫产业、落实兜底扶贫政策等。

2016年,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九嶷山瑶族乡新塘村后,两年累计投入资金逾1000万元,成立长新水果种植合作社和新塘水产养殖合作社,种植葡萄、红心火龙果、黄金百香果98亩,新建水产养殖基地50亩,2017年实现产值180万元,该村因此顺利退出贫困村行列。

干部进村,产业落地。全县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810家,成员达6.85万人,其中119个贫困村领办合作社281家,入社贫困户12534户41361人,户均年增收1500元以上。

2017年,宁远县所有贫困村和面上村集体经济均达到5万元以上,形成了“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收入”的喜人格局。

依托产业促增收

棉花坪瑶族乡排山坳村地处海拔700米的高山上,全村有贫困人口404人,是一个省级贫困村。5月8日,放眼排山坳村的大山,千亩茶叶泛着绿油油的嫩芽,身着瑶族服装的茶农冯正红正在娴熟地采摘着今年的新茶。

“我们两口子平时在家种水稻,采茶期采茶,每天有150元的收入,去年光采茶收入就有2万多元。”冯正红说。2016年,村里发展高山茶叶产业,成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吸收贫困户以不同形式入股。去年,全村392名贫困人口因种植茶叶脱贫,人均纯收入近8000元。

九嶷山“景区带村”的旅游扶贫产业,带动周边群众发展农家乐、民宿、休闲农庄84家,8600余名贫困人口吃上了“旅游饭”。2017年,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450万人次,创收2.6亿元。

“产业扶贫是脱贫的根本途径。我们将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坚持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做大做强产业,加快奔小康步伐。”宁远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