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今日要闻 > 正文
坚持马克思主义 发展马克思主义
2018-05-10 08:18:27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肖秀芬] 字体:【

刘建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结合起来,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尽管诞生在一个半多世纪之前,但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它是科学的理论,迄今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来源于其本身所具有的科学性和人民性。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围绕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最终解放这一主题,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一个涵盖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以及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在此基础上所揭示的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三个基本层次在内的完整思想体系。渗透和体现于这个基本框架和科学体系之中的精华,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一百多年来,没有哪一种理论、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这样保持勃勃生机、对推动社会进步起这样巨大的作用,造成这样深远的影响。尽管现在世界上的情况有很多新变化,但历史发展总趋势并没有越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揭示的基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来源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实践性和开放性。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而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胸怀博大的思想体系,吸收和改造了世界上一切最先进、最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具有极大的包容性。马克思主义在诞生之时和传入中国之初,只是众多学派中的一个学派。但从根本上说,它并没有一般学派所具有的那种狭隘性和门户之见,而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广泛地吸收了一切人类文明成果。它的博大的包容性,使其始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奥秘,就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我们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的历史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证明,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领导人民战胜千难万险取得胜利,之所以能够把这么一个多民族的大国团结和组织起来,之所以能够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成就,之所以能够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正是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实现了由不断衰落到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历史清楚地告诉我们,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取得的每一项伟大成就,都是共产党人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必然结果。历史也清楚地告诉我们,凡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出现重大的挫折和失误,都是因为脱离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轨道,同时也只有依靠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才能最终克服缺点和困难,重新走上正确的道路。历史还清楚地告诉我们,像中国这样的多民族大国,如果背弃了马克思主义,就丧失了主心骨,就会陷入一盘散沙的局面。可以说,没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没有用马克思主义把思想统领起来的全国各族人民,就不会有自强自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就不会有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

坚持马克思主义,关键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长时期以来,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既有教条主义的问题,也有实用主义的问题,还有怀疑主义和反对主义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问题上,我们应该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并没有因被写入宪法和法律而一劳永逸,也并没有因为“历史曾经证明”和社会的发展的“普通规律”而高枕无忧,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仍面临着严峻挑战。如果动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实质上就是支持和放纵资产阶级思想的蔓延,其结果必然使社会主义失去主心骨,必然失去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前进的思想政治基础,造成思想混乱,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重大的灾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不仅会长期存在,而且很复杂,有时甚至还会是尖锐的。科学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政治上的清醒来源于理论上的坚定。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必须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绝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作者系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