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今日要闻 > 正文
艺海拾贝丨民国湘籍画家王兰:偏于情,重于心
2018-05-10 08:14:38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肖秀芬] 字体:【

民国湘籍画家王兰

王兰作品

文丨李熙斌

初闻王兰,是去年到郴州市北湖区华塘镇三合村采风,得知王兰是村里在民国时期赫赫有名且载入郴州市地方志的画家。今年春季去三合村,又获悉北湖区文物管理局收藏有王兰《乱世行乞图》立轴工笔人物画。品赏这幅画时,王兰关注社会现实、关注民众悲惨生活、刻画时代的笔墨功力,令我钦佩不已。

王兰早年入广州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国画,深受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提倡的“力求创新,提倡写生;继承传统,吸收外来;兼工带写,色墨并重”主张的影响,中国画、西洋画技法日臻成熟。他于1928年前后移居上海法租界,参加上海美术界主办的中日、中美美术对抗赛,以一幅精美的《百蝶图》夺得特别奖。此后,组建了有100多位知名书画家参加的香祖书画社。王兰的绘画具有岭南画派的传统,又在上海广泛结交海上画派的画家,和他们融合,走向民间,趋向世俗,适应市场需求,促进了绘画的商品化。湖南省文化馆副馆长、《艺术中国》杂志主编曹隽平在《王兰和他的“兰君画册”》一文中说:“民国书法大家曾熙专门为之定润格:‘王兰为吾湘之郴人,其画能贯穿中西,凡山水花鸟虫鱼能得生物之性,其设色彩炫目,盖其学既深,而画才尤过人,向以美术教湘南子弟,数岁中或粤或鄂,皆以美术为当代所尊崇,今来沪将欲扩其学,输之国中,特为之订其列于后,己巳年(1929)五月曾熙。’王兰的绘画价格颇高,花卉山水,一丈六整张六十元,八尺整张四十元,四尺整张二十元,条幅每尺五元,画像加倍。这价格在当时不低于齐白石。”王兰的绘画造诣由此可窥见一斑。

王兰巧妙地把包括关注形、光、色在内的西画写实技巧,有机地融合在传统兼工带写的体系中,在情景交融中偏于情,在人物合契中则偏重于心,在虚实统一中则偏重于虚,在再现与表现中则偏重于表现。这些特点从他尚存于世的《香祖书画册第1集》《兰君画册第2集》(1932年出版)中的《花鸟四屏》、山水《春山如笑》、人物肖像《展堂同志老兄玉照》等呈现出来。这书名由清末榜眼夏寿田书写,扉页上还有中国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题写的对联“相从杯酒形骸外,正好长松水石间”,为之增色。1935年冬创作的《乱世行乞图》工笔人物画,流露了他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愤慨之情。这幅画的书法部分,据王兰之子、现今80多岁的王先立老人说,是父亲创作而由他大姑的儿子刘开泰书写小楷:“天灾兵燹,民不聊生。苛政颓风,世多败类……”。《乱世行乞图》线条简洁洒脱,明晰果断,捕捉到行乞母女(或婆媳)的瞬间神情,惟妙惟肖。两个女人瘦骨嶙峋,怀揣竹篮,手拄拐棍,面部蜡黄,特别是头部发丝、衣裳的补丁,都是根据乞丐的形象来处理。取舍、构图刻画入微,达到了形象生动传神、意象和主题突出的效果。

王兰年幼丧父,曾经跟随母亲、姐姐乞讨,有过凄凉的生活体验。因此,《乱世行乞图》的现实主义写实精神,强化了人物的表情及内心世界的开掘,让观者感受到画中人物似乎在向你倾诉自己的悲惨遭遇,其催人泪下的精神感召力,正源于画家不能自抑的情感。这也正是那个时代的环境里,王兰的气质、精神特点在艺术作品中的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