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视点头条 > 正文
雪域高原湖湘情
2018-05-08 08:42:10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张璐] 字体:【

家是玉麦,国是中国。为给西藏玉麦同胞建新家,140多名湖南建工人在离家4000公里的雪域高原上,克服高原缺氧、低温雨雪、交通不便的恶劣环境,爬冰卧雪,全力以赴建设玉麦小康乡村。湖南省委、省政府对玉麦的建设十分关注。日前,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对工程建设给予充分肯定,并向建设者们表示亲切慰问——

雪域高原湖湘情

依照藏族建筑风格新建的轻钢装配式结构民居效果图。

4月14日,卓嘎(右)和央宗姐妹高兴地唱起藏族歌曲。 何力杰 摄

4月11日,湖南建工集团玉麦小康乡村建设项目现场。 何力杰 摄

湖南日报记者 胡信松

通讯员 邓建英 何力杰

家是玉麦,国是中国,半个多世纪坚持守护雪域边陲的卓嘎一家,感动了中国

玉麦不是麦,是一个乡,中国人口最少的行政乡,全乡9户31人。人口最少时,只有一家三口,就是卓嘎、央宗和她们的父亲。

玉麦乡很大,全乡境域面积3644平方公里,超过内地普通一个县,是西藏山南市隆子县境域面积最大的乡。

通往玉麦的路,十分艰辛。

从长沙飞到拉萨后,开车要走400公里才能到隆子县。从县城再走197公里崎岖险峻的土路,翻过两座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才到玉麦乡。

1964年至1996年的32年间,桑杰曲巴家是这片土地上仅有的一户人家。一个爸爸,两个女儿,一栋房子,既是乡政府,也是他们的家。父亲桑杰曲巴是个老民兵,放牧守边32年,从未离开过这片土地。卓嘎、央宗姐妹俩在父亲的带领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半个多世纪以来,父女三人以放牧为生,守护着祖国数千平方公里的国土。父亲桑杰曲巴常对卓嘎和央宗说:“如果我们走了,这块国土上就没有人了!”这句话,两个女儿记了一辈子。他们知道,守护土地,就是守护国家。

如今,玉麦建立起完备的乡级基层组织,驻扎了公安边防部队,边境平和安宁,已有9户31人。

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卓嘎和央宗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在信中,姐妹俩汇报了在父亲的带领下,一家人扎根玉麦几十载为国守边的故事,讲述了玉麦乡从当年的“三人乡”到如今9户31人的喜人变化,表达了同乡亲们一起继续坚持放牧守边、报答党恩的决心。

2017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卓嘎和央宗两姐妹回信,向两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感谢。 “在海拔3600多米、每年大雪封山半年多的边境高原上,你们父女两代人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守护着祖国的领土,这种精神令人钦佩。”

“家是玉麦,国是中国,放牧守边是职责,你们这些话说得真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有国才能有家,没有国境的安宁,就没有万家的平安。祖国疆域上的一草一木,我们都要看好守好。希望你们继续传承爱国守边的精神,带动更多牧民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在2018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说,收到卓嘎姐妹的来信,她们的故事让他深受感动。

卓嘎、央宗姐妹俩被评为感动中国2017年度十大人物。

高寒缺氧,交通不便,湖南建工人誓把玉麦建设得像格桑花一样美丽

玉麦的发展变化牵动着全国上下的心。

作为对口支援山南市的湖南省更是对玉麦高度关注。根据湖南省委、省政府与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2017年启动了玉麦小康乡村建设,并明确由湖南建工集团具体负责该项目的建设实施,采取工程总承包(EPC)模式,全面规划、建设玉麦小康乡村。

接到任务后,湖南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叶新平表示,一定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不讲条件、不畏艰难,从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给予全方位保障,按质按量按时间节点完成建设任务,把玉麦建设得像格桑花一样美丽。

2017年11月,湖南建工集团副总经理谈毅带队到玉麦调研踩点,踏勘项目规划细节。

由于条件限制,玉麦原来都是石头砌成的房子,不能保温防潮,还常常被雪压塌。为彻底改善当地藏族同胞的居住条件,根据规划,新建房屋将全部使用钢筋水泥,依照藏族建筑风格新建56套轻钢装配式结构民居,新建一座中心公园、6座广场等,配套建设供水、电力、通信、道路等基础设施和卫生院、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

2017年12月,玉麦小康乡村建设破土动工,湖南建工集团派出精干力量组建项目部,并成立了联合党支部,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联合党支部还发出倡议,立足“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尊严”的大局,弘扬“一流、超越、精作、奉献”的湖南建工精神,优质、快速、安全推进项目建设。

玉麦特殊的气候和地理位置使得项目施工条件极其艰苦,特别是这里天气变幻无常,说变就变。上午还晴空万里,温度10多摄氏度,但转瞬就可能下雨或下雪,温度降到零摄氏度以下……这些恶劣环境无不考验着湖南建工人的智慧和耐力。

项目开工之初,玉麦乡通电通网不久,加上连续的大雪天气影响,经常与外界失去联系,导致各项工作开展困难。因为山路崎岖且积雪不化,机械、材料进场非常不便,部分机械拖车翻过第一座雪山后无法继续前行,只能原路返回。大型运输车辆无法进山,只能采用中型货车运输,为了将材料尽快运输至施工现场,项目部将9米的钢筋分割成6米、3米,方便货车拖运。项目部还就地取材,在项目建设现场建起了砂石厂和制砖厂。

越是艰难的环境,越是锻炼队伍的时刻。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的精神,在雪域高原表现得淋漓尽致。据项目部经理龙君介绍,140多名建设者,大多来自湖南,无论下多大的雪,条件有多艰苦,项目部人员每天早晨7时30分就起床开始工作,克服高原缺氧、低温雨雪等恶劣气候,不畏艰辛,坚守岗位,加班加点抢进度抢节点。

项目部生产经理罗立光几乎每天都在盘算施工进度。已经57岁的老罗本可以在集团轻松干到退休,但接到玉麦建设任务时,不顾家人反对,毅然来到离家4000公里的雪域高原。这位话语不多的湖南汉子,平时身体一直很好,但在这里三个月就病了两次。“有次发烧,体温达41摄氏度,确实很难受,那时好想家,真想回去算了,但想到集团领导的重托,玉麦老乡们住新房的期盼,咬咬牙还是坚持了下来。”

今年春节后去项目部的路上,由于雨雪路滑,在5000多米的雪山顶上,罗立光与几位同事差一点就翻车 “牺牲”了,后来大家是踩着半米深的积雪走下了雪山。“要说不怕,那是假的,当时顾不了那么多,只要能平安回到工地就万幸了。”这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至今让罗立光心有余悸。

“苦和累大家都慢慢习惯了,最怕的是断网,有时与外界和家人几天无法联系,那种与世隔绝的感觉最难受。” 龙君道出了项目部全体员工的心声。

“湖南人这种‘吃得苦、霸得蛮’的精神令我感动”

尽管条件艰苦,但项目部没有一个“逃兵”。大家都只有一个信念,既然来了,就要不辱使命,把玉麦建设好。

“五一”假期,工地依然是一片繁忙景象,机器轰鸣,工人忙碌,与远处的日拉雪山一动一静交相辉映。

开工以来,建设者们克服各种困难,发扬“建筑湘军”敢打硬仗的精神,抢节点抓进度。截至目前,已完成5栋安置房基础开挖、基础垫层浇筑、独立基础及独立柱基础钢筋制作,乡中心街以东场地平整完成90%。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为确保玉麦同胞今年10月前入住新房奠定了坚实基础。

湖南省委、省政府对玉麦的建设十分关注。日前,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对工程建设给予充分肯定,并向建设者们表示亲切慰问。

“湖南建工集团讲政治、顾大局,尽职尽责、不折不扣推进玉麦项目建设,真正体现了国企的责任与担当。”湖南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总领队、山南市委常委、副市长廖良辉在项目调研时,充分肯定了工程建设进度及项目员工“从我做起、奉献玉麦”的精神。

隆子县政协主席索朗巴珠对湖南的建设者更是赞不绝口,作为玉麦项目指挥长,他几乎每天“蹲守”在玉麦,与大家一道风里来、雨里去。他说,“在玉麦施工难度非常大,交通闭塞,气候恶劣,但湖南建工人与天斗、与地斗,确保了项目建设顺利进行。湖南人这种‘吃得苦、霸得蛮’的精神令我感动。”

看到不断变化的玉麦,卓嘎、央宗姐妹俩每天都是乐呵呵的,美丽的新家就快建成了,她们不时高兴地唱起藏族歌曲,感谢湖南人民的深情厚意。

湖南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叶新平介绍,待到金秋十月,这片土地上的6个广场、8条主干道、学校以及56套民居全部建成,除了卓嘎姐妹等9户31人外,还有47户藏族同胞将搬入新家。项目部还搭建了蔬菜大棚,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上新鲜蔬菜。届时,一个像格桑花一样美丽的崭新玉麦将呈现在祖国的西部边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