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今日要闻 > 正文
毕生为斯 耕耘不止
2018-05-07 07:26:10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廖慧文] 字体:【

毕生为斯 耕耘不止

——走近湘雅名医、九旬高龄的伍汉文教授

伍汉文。 湖南日报记者 李健 摄

4月28日,伍汉文教授家中陈列室里,摆放着他获得的各种荣誉奖章。 毛子泰 摄

湖南日报记者 左丹 通讯员 王玉林

每周星期四,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门诊部,都能看到一位老专家,风雨无阻地为患者看病。他就是中国代谢内分泌科学科先驱、湘雅老前辈、著名内科学及代谢内分泌学专家、医学遗传学家,今年94岁的伍汉文教授。

伍汉文1925年出生于香港,1950年毕业于湘雅医学院,毕业后选择留在湘雅工作,一干就是68年。他是国内在岗的年龄最大的代谢内分泌科医生。

“一息尚存,耕耘不止。振兴中华,毕生为斯。”这是伍汉文的座右铭。

“五一”前夕,湖南日报记者走近伍汉文教授,感悟他的医学传奇。

“只要能呼吸,我就要工作”

白发、戴着眼镜、慈眉善目。在湘雅二医院门诊4楼,每周星期四上午8时许,伍汉文就会准时出现在内分泌专科门诊的诊室。

“每次坐诊都是一整天,一定要把病人看完才回家。下午6点多钟回家是常事。”伍汉文的老伴吴海球告诉记者。

受母亲是医生的影响,伍汉文从小就立志当一名好医生。抗日战争时期,他目睹了中国被日军侵略的惨状,坚定了他从医报国的理想。19岁那年,为报考当时国内最好的医学院——湘雅医学院,他从香港搭汽车,乘火车,走山路,历时整整两个月时间,终于找到了因避战乱已迁往贵州的湘雅医学院,并如愿以偿。

1949年,伍汉文以内科第一名的成绩获张孝骞博士纪念奖。1950年,以优异的总成绩毕业获学校金星奖,从此留在湘雅工作。

时光荏苒。当年的热血青年,已成九旬老者,68年从医生涯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著作等身,共计主编、参编医学及其他书籍165部,发表论文401篇;承前启后,他是湖南省内分泌学的创始人,建立省内第一个职业病学科,开创糖尿病防治新纪元;育人不倦,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如廖二元、周智广等。由他奠基的湘雅代谢内分泌学科,成为国内重点学科。此外,他在糖尿病、医学遗传学、骨质疏松等领域的研究,亦在国内有名。

吴海球告诉记者,2011年,86岁的伍汉文检查出了恶性淋巴瘤,除了那年因病休息了4个月外,他都在工作,从未间断。94岁高龄的他,如今每周还坚持两天为患者看病,星期三在家中坐诊,星期四在医院坐诊。此外,还参与科室病房中疑难重症的会诊等。

伍汉文说:“只要能呼吸,我就要工作。”

“谢谢您一直坚守在门诊一线”

“谢谢您一直坚守在门诊一线!”这是一位湘潭龚姓患者留下的肺腑之言。她是15年前伍汉文的患者,因推荐病友找伍汉文看病,获知伍汉文还在坐门诊后,深情感慨。她还写下这样的留言:“15年了,从第一次去您那儿看病到病愈,8年没见您了。谢谢您!谢谢您当年对我这样一个得了甲亢就像得了绝症一样惊慌的女子给予耐心的说明、精准的诊断、正确的治疗,我有幸如沐春风般持续7年每个季度都去您那儿聆听关于健康的教诲和治病的指导;谢谢您这些年给许多朋友带来健康的机会和希望!”

在网上输入“伍汉文”3个字,就能看到近两年来患者写给他的感谢信:“九旬高龄的他,非常仔细看每一张化验单,病历写得非常认真,令人敬佩。”“仔细询问、工工整整地写病历、轻声嘱咐。让每个病人听得懂看得明白,病也治得好。”“他完全改变了我对医生冷漠的看法。”“一位耄耋老人为了病人的健康呕心沥血,他是在燃烧着自己的生命来为我们病人补充强大的能量!”

“他就是当代青年的人生教科书。”伍汉文的学生、湘雅二医院周智广教授如此评价。

周智广说:“古代有李时珍亲尝百药的故事,伍教授也曾有一段以身试药的佳话。上世纪50年代,我国工业建设突飞猛进,逐渐增加的职业病引起了伍教授的高度警惕。他来到重要厂矿,入车间,下坑道,开展职业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在常宁水口山铅冶炼车间,当发现炉前工都患有铅中毒时,他心急如焚,夜以继日地查阅国内外医学文献,终于发现乙亚胺四醋酸二钠钙最有疗效。但当时此药奇缺,国内根本买不到。无奈之下,伍教授便请医院药剂科购买药品原料自行配制。为了检验药物疗效和安全性,药物配制好后,先给兔子静脉注射,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动物实验成功后,为确保万无一失,伍教授以身试药。他义无反顾地请人将药物注射到自己的身体,然后仔细观察和记录出现的各种反应。亲身验证安全后,他要药剂科赶制药品,并亲自携带药品到常宁水口山铅锌矿的车间,使全体铅中毒工人得以治愈。此后,他又研制出治疗铅中毒肠痉挛、腹绞痛的硫酸镁注射剂,以及防治铅中毒用口服钙剂加维生素C的方法,填补了我国职业病防治的空白。”

伍汉文家珍藏着几件会同当地老百姓赠送给他的银器。

上个世纪60年代,伍汉文被下放到怀化会同县务农改造。“第一年,我住在会同县一个叫金子岩的地方。那里不通车,我带着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女儿到了会同后,走了整整一天的山路才到那里。”

3年时间,伍汉文对山区农民缺医少药的困难感受深刻。他完全忘记了被下放、被改造的窘境,全身心投入到为农民兄弟看病的工作中。“我是一个乐观的人。改造3年,看病3年。”

回到湘雅后,伍汉文主编了近300页、共3册的《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读本》,涉及疾病防治、妇幼保健、环境保护、营养卫生、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等方面,通俗易懂。

伍汉文还有一段投笔从戎的经历。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他毅然报名参军。部队3年时间,他培训了数百名军医,救治无数伤员,荣立三等功。

多年后,伍汉文写诗回忆这段岁月:“抗美援朝分国忧,服从军令不回头;班超投笔男儿志,浴血沙场耀九州。”

“湘雅精神就是湖南精神”

伍汉文坚守在门诊一线,还在家里设立“个人展室”,为年轻人执鞭讲解,传承湘雅精神。“个人展室”是一个约20平方米的会客厅,陈列了伍汉文从入学到工作的各种荣誉和书籍。

“每年湘雅内分泌科等科室新进的研究生,都会来这里参观。”吴海球告诉记者。

伍汉文说,设立这样一个“个人展室”,一是感谢党的培育以及亲人、同事、同学、学生对他的支持和帮助;二是留存资料,教育后人,希望年轻一代能传承湘雅精神;三是希望能增加社会对医生的了解,减少一点误解。

“我觉得,爱国勤奋努力,是湘雅精神。湘雅精神就是湖南精神。”伍汉文说。

在展室里,记者看到伍汉文除了醉心医道外,在人文学、数学、国防建设等方面都有建树。求证费马大定理破解数百年数学科学之谜,一篇《和谐论》令世人瞩目;他咏诗作词,拥有“爱国杰出诗人”的美誉。他所写的工整认真的英文读书笔记,令记者肃然起敬。

94岁的他,每天坚持看英文报纸杂志。“《中国日报》他每天都看。从12元订阅一年,到500元订阅一年,一直未断。”吴海球说。为什么喜欢看《中国日报》?伍汉文答道,做医生也要关心国家大事。

“振兴中华,毕生为斯。”伍汉文将对国家的热爱融入到68年勤奋努力工作中,在他的带领下,湘雅代谢内分泌学科从无到有,一跃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他先后获得国际骨质疏松学术大会唯一的“骨质疏松特别贡献奖”、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和糖尿病学分会“终身成就奖”“全国老年卫生科技优秀工作者”“中华医学会专家会员”等殊荣,成为当之无愧的“杏林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