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今日要闻 > 正文
湖南首批定向选调生:躬耕三湘,绽放最美时代芳华
2018-05-06 08:16:52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曾璇] 字体:【

躬耕三湘,绽放最美时代芳华

——湖南首批定向选调生群像素描

湖南日报记者 孙敏坚

毕业于名牌高校、奉献在山野田埂,卷起裤腿可抛秧,换上西装能演讲,他们是田野里蓬勃生长的新力量。

2017年,湖南首次定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14所全国重点大学选拔了279名选调生,到基层第一线锻炼2至3年。

将个人理想融入到祖国发展命运中去,把鸿鹄之志化作躬耕三湘的实际行动,一年来,这群80后、90后用青春和热血,绽放着属于自己的时代芳华。

理想主义与现实路径的完美融合

“当一份工作可以惠及7万人的生活福祉,可以绽放七千年前的文明光芒时,那是一种多么完美的理想主义与现实路径的融合。”

当母校武汉大学的樱花又一次刷爆万兵的朋友圈时,他正忙着“穿越”回澧县城头山的七千年水稻田中。近10年的土木工程专业学习和实践,让万兵在领到城头山申报全国特色小镇的任务时,感觉“找到了最合适的位置”。他和同事走遍了所有的村,采集了几百项基础数据,分门别类进行汇总分析;又收集了几百个特色小镇资料,探究其建设轨迹。半年多来,他们跑遍了国家、省、市、县的有关单位,终于得到了好消息:国家发改委小城镇中心将为城头山镇提供规划方案,助力其申报第四批全国特色小镇。

清华大学医学硕士何亚丽同样觉得,到邵东县廉桥镇锻炼,是一次理想主义与现实路径的完美融合。

第一次踏上“南国药都”廉桥的街巷,浓郁的药香让学习了7年医药知识的何亚丽立刻有了亲切感。当她了解到廉桥镇是全国唯一的中药特色小镇和全省产镇融合示范镇后,她决定要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医药知识“为廉桥做点事”。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何亚丽大胆向镇里提出打造“中药小镇、旅游名镇、宜居新镇、特色小镇”的建议:立足中医药产业优势和中医药文化特色,开发中医药生产工业游、中医药民俗文化游、中医药休闲养生游等具有鲜明中医药特色的旅游产品。她的建议很快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和采纳,目前,廉桥中药特色小镇建设正在如期推进。

多出来的牵挂,他们是“儿子”“姐姐”和“孙辈”

279名定向选调生中,来自外省的占30%。他们选择了湖南,从此在湖南就多了一份牵挂。

一对北京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情侣,双双放弃华为的高薪合约,背井离乡来到湖南,把两人的青春和爱情,都留在了一座叫做安化的小城。

女孩是广西妹子梁欣。4月的一次走村入户,她发现东坪镇青山园村贫困户谌为珍的两个孙儿辍学在家。除了经济压力外,两个孩子因学习成绩不好不想上学。梁欣和他们说起了自己的故事:“我从小家庭条件也不好,但我通过努力读书考上了北大,现在有能力让家人过得好一点。你们是否想跟我一样用读书改变命运?”在梁欣的鼓励下,两个孩子重新背起书包返回校园。

当梁欣成为东坪镇辍学孩子的“学霸”姐姐时,男朋友、湖北伢子刘满在40公里外的冷市镇冷家嘴社区当起了贫困户的孙儿。今年3月,刘满在走访时得知,社区有一对老夫妻晚年丧子,孙子孙女都在外打工。于是,刘昭礼老两口成了刘满放心不下的牵挂。天气变化有没有生病?下地劳作会不会受伤?刘满隔三岔五都要打电话或上门看看。得知老人的孙子在北京想找份计算机相关工作,刘满马上联系了北京的同学帮忙推荐简历、解决工作。刘昭礼老人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小刘就像亲人一样!”

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河南娃赵鹏凯也没想到,到冷水江市禾青镇锻炼,会多出一位“父亲”。

2月22日,他在Z162次进京的火车上遇见了“熟人”:冷水江市禾青镇村民段某。赵鹏凯知道段某,因为早年儿子意外去世而无法接受,段某长期赴京上访。见到赵鹏凯,老段赖在地上,扬言要自残。

赵鹏凯耐心地蹲下:“我知道这些年您心里不好受,但日子要往前看。我一个外地人,在娄底也没亲人。要是您愿意,就把我当成您的儿子,难过时找我聊聊天,也许会舒服一点。”老段听完一怔,随后起身跟着赵鹏凯下车回娄底。路上,老段大小便失禁,赵鹏凯如儿子般悉心照料,感动得老段热泪盈眶。

改变乡村,也改变着自己

从白衣飘飘的“象牙塔”到基层锻造的“大熔炉”,从“天子骄子”到“泥腿干部”……一个个怀揣理想的年轻人,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演绎着全新的角色:政策宣传员、农技推广员、法律协调员……他们在改变乡村,也改变着自己。

“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娃娃能有什么本事,能给大伙做什么事?”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李宇刚到汝城县大坪镇南村时,听到最多的就是质疑声。为了改变乡亲们对他的看法,李宇带着旧草帽、穿着旧雨鞋,深入田间地头、走村入户,与村民们话家常;铺路、引水、修水渠,他都扛着锄头第一批到场。渐渐地,村民开始愿意和这个来自异乡的小伙子聊聊知心话。“用真心才能换真心,这是乡亲们教会我的。”李宇说。

“在学校时经常参加暑期社会调研,我以为自己很懂农村,很懂乡亲。”刚到桂东县沤江镇,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王清洁对未来信心满满。然而,纷繁芜杂的基层现实让他感觉自己“很天真”。一次,他上门做工作,请贫困户加入新成立的油茶合作社。王清洁本以为会很顺利,但贫困户却顾虑重重。“后来我才知道,他见过种油茶不成功的案例,所以既不敢相信我这愣头小子,也不敢相信合作社。”王清洁说,他和同事找来了资料和种植大户,用证据和事实说服了贫困户。王清洁也在基层课堂补了一课:“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都要真正站在群众的立场,把问题想得周全些。”

经历过风雨,接足了“地气”,他们更加自信、自强。

下村超过100天,足迹遍布22个村、社区和8成以上的自然寨,认识全镇所有的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到岗9个月,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申宸用脚步丈量着凤凰县廖家桥镇的山山水水。基层党建工作、贫困户建档立卡、危房改造……申宸遇到过种种误解、指责甚至谩骂,他说:“说不委屈是骗自己的,但只要看到乡亲们最后满意的笑脸,就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他们这份散发着泥土芬芳的青春梦想和实践,也必将成为人生最美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