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今日要闻 > 正文
“湘字号”工艺大师(湘瓷)黄彪:“薄施淡染”总相宜
2018-05-06 08:14:35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曾璇] 字体:【

“薄施淡染”总相宜

——记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湘字号”工艺大师(湘瓷)黄彪

黄彪 见习记者 傅聪 摄

湖南日报记者 邹靖方

春日的阳光,布满醴陵瓷谷。醴泉窑艺公司里,阳光透过窗户温暖着整个工作室。室内,釉下五彩手工艺人黄彪神情专注在瓷板上。他时而驻足冥思,时而调色运笔,一会儿工夫,鲜艳的画面在瓷板上慢慢地呈现出来。

作为一名釉下五彩的手工艺人,黄彪30多年如一日,潜心雕琢出了一件件精美绝伦的作品。如今,他不仅拥有“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湖南省陶瓷艺术大师”两项殊荣,还在由湖南省总工会主办的“湘字号”传统技艺工匠湘瓷技能竞赛决赛中,夺得冠军。

“小时候感兴趣的事,很可能成为一个人的终生爱好,我就是这样的人。”黄彪从小就喜欢写写画画,放学回家,总是临摹小人书上的图画。兴趣来了,有时候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父亲反复观察,发现了儿子的爱好,便有意鼓励他往这方面发展。

10岁那年,父亲带着黄彪走进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扬龙家中拜师学艺。

陈扬龙是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醴陵釉下彩”传承人。他的陶瓷作品,风格独树一帜,影响深远,是享誉中外的陶瓷大师。

从拜陈扬龙为师那天开始,黄彪便与釉下五彩工艺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十年来,他把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倾注在美化生活的陶瓷上。

“有人说,搞艺术靠天赋,但我认为,基本功更重要。”对于这一点,黄彪感受很深。

他回忆当年,拜师后很长一段时间,除了临摹线条,陈扬龙并没有让黄彪接触更多的技巧。而是让他天天画线条,一画就是三四张纸。画的这些线条,每天交师父检查。

当时,黄彪疑惑不解。为什么每天要画这么多线条?陈扬龙并未直接回答,而是转身拿起桌上的画笔,随手在黄彪的画板上画了起来。

“这就是我要你画线条的原因。”10分钟后,陈扬龙停止了作画,平静地说。黄彪凑近一看,画板上,一朵茶花活灵活现。陈扬龙用最简单的线条,描绘出花的姿态、叶的厚度、枝的坚挺,整体的明暗面都画得细致入微。直到现在,黄彪对那朵茶花仍记忆犹新。

陈扬龙的这次演示,让黄彪茅塞顿开,学艺术必须有深厚的基本功。从此,苦练基本功的概念深深地烙在黄彪心上。师父每次外出写生,黄彪总是紧跟不舍。

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他跟师父到附近的茶园写生,师父让他以素描的方式把茶花的姿态画下来。整整一下午,他画了10多种不同姿态的茶花,回来时双手冻得完全没有知觉了。

1979年,年仅12岁的黄彪考入了当时的湖南省瓷业总公司艺徒班,扎扎实实地练起了童子功。4年时间,他一刻都没有忘记师父的话,始终把精力放在练基本功上。

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后,师父便把自己的各项看门绝技逐步传授给黄彪。

釉下五彩的核心是分水,因为素胎经过800摄氏度烧制之后,具有较强的吸水性,颜料会吸在瓷胎上。吸水时间短一点,颜色表现就会淡一点;吸水时间长一点,颜色表现就深一点。

当陈扬龙讲解上述“薄施淡染”绝技时,黄彪心领神会。按照师父的要领,他的作品烧制出来的花卉层次分明,画面生动,清雅淡逸,给人以玉的感觉、雅的感受。

“艺术作品归根到底,就是要让人们接受和喜欢。”黄彪在观察中发现,过去人们对花鸟虫鱼感兴趣,而现在讲究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只停留在过去的风格上,就不会有新意。

2011年,黄彪通过在广州美院的系统学习,进一步掌握了人物塑造的技巧。

去年举办的湘瓷技能竞赛,不仅考验工艺流程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考验每个选手创新意识和不同的艺术风格。竞赛内容对艺术多样化的要求,佐证了黄彪的观点。

今年,黄彪获得了省总工会授予的“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同时获得“湘字号”工艺大师称号。

艺术家用自己的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黄彪也不例外,他就是一位用陶瓷美化生活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