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视点头条 > 正文
齐家有道丨罗荣桓:“千万不要忘本啊”
2018-04-10 07:29:25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谭思敏] 字体:【

南湾老街。(资料照片)尹岳水 摄

辽沈战役油画(局部)。罗荣桓是此次战役的主要指挥者之一。(资料图片)

人物简介

罗荣桓(1902—1963),1902年11月26日出生于湖南衡山县土字第十四区南湾新大屋(今衡东县荣桓镇南湾村)。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奠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党、国家和军队卓越领导人。

湖南日报记者 李传新

罗荣桓是一位战功卓著的开国元帅、身居高位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但他却从未把自己看成一个“官”。他曾给女儿写信说:“你爸爸廿余年来,是在为人民服务,已成终身职业,而不会如你所想的,是在作官,更没有财可发。”弥留之际,他交代子女:“我没有遗产留给你们,也没有什么可以分给你们的。爸爸就留一句话:坚信共产主义这一伟大真理,永远干革命。”

1.“绝对不准用小车接送孩子”

巍巍金觉峰,滔滔洣水河。有了罗荣桓,这山这水陡增了一种厚重、深沉而伟岸的风骨,更添了一股阳刚豪气。

3月上旬,当记者第一次来到罗荣桓元帅故居,看到那尊高大威武的罗荣桓元帅铜像,不禁肃然起敬!毛泽东评价他:罗荣桓是个老实人。邓小平评价他:罗荣桓是个厚道人。

罗荣桓一生廉洁自律,从严要求家人,始终保持劳动人民和普通一兵的本色。

罗荣桓元帅故居位于衡东县荣桓镇南湾村的南湾街。这是一座以青石板街道连成的清代古建筑群。

罗荣桓故居管理处研究室主任周迅告诉记者,去年11月,他在北京拜访了罗荣桓儿子、原二炮副政委罗东进中将。罗东进谈起父亲的往事如数家珍。尤其是在对他们兄妹的教育方面,更是难以忘怀。

罗东进和妹妹罗南下上小学时,学校离家很远,每星期回家一次,都是机关用车集体接送,罗荣桓从不准单独派车接送。有个周六学校放学晚了,家里人派车去接了一次,罗荣桓发现后把全家叫到一起,严肃地对孩子们说:“这样不好,汽车是组织上给我工作用的,不是接送你们上学的,如果再不自觉就不好了,那样会害了你们自己。”他又吩咐工作人员:“以后绝对不准用小车接送孩子,让他们搭公共汽车也是个锻炼嘛!”

抗日战争时期,罗荣桓被派往山东工作。罗东进长期寄养在老乡家里。新中国成立后,罗荣桓常对子女说:“你们是老乡用高粱煎饼和地瓜养大的,可千万不要忘本啊!”他教育孩子,不能因为自己是干部子弟而有优越感,要和工农子弟融洽关系,要常到同学家里走一走,看看人家是怎样生活的。对那些家庭有困难的孩子更要多帮助他们,吃饭穿衣要首先想到他们。

2.“生活不要特殊化”

罗荣桓经常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教育孩子们不能搞任何特殊化。他常对孩子们讲:“革命干部子女不应当脱离群众,不应当特殊,不要有优越感,不要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要和工农子弟打成一片。”

1947年7月,罗荣桓从莫斯科治病回到哈尔滨,被安排住在一处宽敞的独立庭院里。他多次提出将这处庭院给东北野战军子弟小学办学用,自己另找房子住。有一次,罗荣桓到时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主任谭政家去,见他家住的是一处两层小楼,就跟他说:“跟你们搭个邻居怎么样?你家住楼上,我们住楼下。欢迎吗?”

谭政起初以为是句玩笑话,可没过两天罗荣桓一家真的搬来住了。罗荣桓对家人说:“住的房子大小,看来是不起眼的事情,但我们是党的干部,要时时想到生活在基层的人民大众,不能官越做越大,住的楼越来越高。”他还说:“生活不要特殊化,一味追求舒适的生活,讲究吃穿,贪图享受,就要变坏的。”

罗荣桓留在湖南老家的女儿罗玉英,新中国成立时已20多岁,在老家结了婚。她听说爸爸“当了大官”,就提笔写了封信。罗荣桓回信说:

你已生育,又获一男孩,甚喜。

你明年可同德定(注:罗德定,罗荣桓的侄子)、爱英(注:罗爱英,罗荣桓的侄女)等一路来京,但你还须考虑,初次出门,作长途旅行,而带一未满周岁之婴儿,是否可行?望先征求你翁姑之意见后,再作决定。

你爸爸廿余年来,是在为人民服务,已成终身职业,而不会如你所想的,是在作官,更没有财可发。你爸爸的生活,除享受国家规定之待遇外,一无私有。你弟妹们的上学,是由国家直接供给,不要我负担,我亦无法负担,因此陈卓(注:罗玉英的丈夫)等来此,也只能帮助其送入学校,不能对我有其他任何依靠……

罗玉英来京以后,罗荣桓鼓励她首先要刻苦学习文化,后来她参加工作,罗荣桓又要求她到基层、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罗玉英去了北京郊区的一个农场工作。

3.“千万不能成为八旗子弟”

罗荣桓在弥留之际,拉着妻子林月琴的手说:“我死以后,分给我的房子不要再住了,搬到一般的房子去,不要搞特殊。”他又嘱咐孩子们:“坚信共产主义这一伟大真理,永远干革命。”这番教诲,影响着子女们的一生。

罗荣桓有五个女儿。罗玉英在农业科研部门一直工作到退休。罗南下15岁时因病去世。罗林在战争年代便夭折了。罗北捷从第一军医大学医疗系毕业后进入部队医院工作,经刻苦钻研,科研成果曾四次获军内科技进步三等奖。罗宁17岁入伍,先后在粤北山区的野战医院当炊事员、护理员、农村医疗队员,历年获得“五好战士”称号,被部队保送到北京大学深造。

罗东进是罗荣桓的次子,他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读书时罗荣桓曾给他写过一封信:

你的八月四日来信收到,你所提出的问题,我简略答复如下:

理论学习必须联系实践,因为理论是来自实践,而又去指导实践,再为实践所证实,所补充。如果理论离开实践,就会成为空谈,成为死的东西。学毛主席的著作,亦不要只满足一些现成的语句或条文,最重要的是了解其实质与精神。所谓带着问题去学毛主席著作,决不能只是从书上找现成的答案。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事物是多样性的,因此也就不可能要求前人给我们写成万应药方……

对同志应是互相信任的,是互相听取不同的意见,决不能只相信自己,不相信人家,排斥人家意见。同志们有错误,不仅要批评,还着重在帮助改正。对基层组织干部,老干部,更应该虚心向他们学习。要经常记着毛主席的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在另一封信中,罗荣桓写道:

你上学期系科给你的评语甚好,决不能满足,丧失自知之明。你上学期电工课考试不及格,亦不是偶然的。是否分散心思学习受了影响,或学习方法没有重点呢……你们学不成专业,就没有实现党和国家期望,有负党和国家的期望。

你们这学期新增加八项专业基础课,是否因为上几学年耽搁,现在要赶进度?你要加倍努力,集中精力学习,不要纠缠于一些生活小节,耗费自己时光。

家书抵万金。一封封家书,饱含着真挚情感和家国情怀,具有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罗东进牢记父亲“千万不能成为八旗子弟”的嘱咐,几十年如一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上了第二炮兵部队的领导岗位,退休后仍心系革命老区,2006年曾组织开国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为长征沿线老区捐建了爱心小学20所、爱心图书室100个,慰问长征沿线老红军及其家属近2000人。他说:“做这件事情,也是希望我们的后代不要忘了老一辈的传统。”

采访手记

国有疑难可问谁

李传新

依山悟崇高,傍水思清廉。

这次到罗荣桓元帅故里采访,通过瞻仰罗荣桓故居、参观罗荣桓元帅生平业绩陈列馆,采访当地老人对罗荣桓元帅的追忆,让我对罗荣桓元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罗荣桓元帅的光辉形象深深地印进了脑海。

怎样才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如何做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罗荣桓元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了最好的榜样!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就要像罗荣桓元帅一样,严格要求自己,“有一份精力,就要为党多做一点工作!”朴实无华的语言、无限忠诚的品德,这就是罗荣桓元帅!难怪在罗荣桓元帅逝世后,毛泽东在《吊罗荣桓同志》的诗中写道:“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对那些家庭有困难的孩子更要多帮助他们,吃饭穿衣要首先想到他们。” “你爸爸廿余年来,是在为人民服务,已成终身职业,而不会如你所想的,是在作官,更没有财可发。” “我死以后,分给我的房子不要再住了,搬到一般的房子去,不要搞特殊。” 无论是对家人的言说,还是一封封家书,都体现罗荣桓体国忧民、公而忘私、廉洁自律的博大情怀。

罗荣桓元帅虽然离开了很多年,但日月可鉴,永恒的是伟大的忠魂!

声音

以良好家风

厚植廉洁根基

衡东县罗荣桓故居管理处研究室主任 周迅

今年88岁的陈前开是罗荣桓元帅的邻居,现住衡东县荣桓镇南湾村,是一名老党员、退休干部。前不久,笔者采访了他。谈起罗荣桓,他说虽然只见过一次面,但对元帅那种身居高位却毫不张扬的行事风格印象深刻。

那是1956年11月,罗荣桓元帅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衡山(当时衡山、衡东、南岳区都属于衡山县)。衡山县委、县政府安排正在县城参加会议的团委书记在马路两边站岗,陈前开也在其中。陈前开见到罗荣桓偕夫人林月琴、警卫共四人,他头戴青呢帽,身穿褪了色的青呢中山服,拄着拐杖,步履矫健。陈前开说,当年罗荣桓元帅以身作则,回家乡视察不讲排场,轻车简从,无疑是现今领导干部的榜样。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家族能够形成子孙后代恪守的好家风,是令每个家庭成员都感到自豪的源泉和动力,是陶冶性情、培养品格的无形资产,将成为一代又一代遵循的尺度与标杆。

水有源,树有根,家族的本源在于祖先。罗荣桓的家族衡山黑田罗氏是从江西吉水迁徙来湖南的,自明洪武元年至明嘉靖末年约200年陆续迁居,直至清初顺治前期黑田罗氏第十世祖罗宇贵一脉,才在南湾定居下来,至今已有350余年的历史。

良好家风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黑田罗氏九修族谱》记载,黑田罗氏自第一代罗思聪开始,至第十代均无功名,以耕养为生;自第十一代开始至第十六代罗泽珩(即罗荣桓的祖父),耕读并重,均有功名和“身份”,或中举,或敕封“大夫”,或做学官等。但到了罗泽珩这一辈家境开始衰落,虽有郡庠生身份,却始终没有考上秀才,一辈子靠教书为生,清贫度日,去世时给子孙只留下“一斗谷”的田。该族谱收订家训共计38条,绝大多数条款具有积极意义,主要特点是重视耕读传家,秉承忠厚质直、以孝为本、敬祖奉先,倡导文明进步,反对陋规恶习。

黑田罗氏家族秉承了中华罗氏的优秀品德,他们忠于职守、忠厚朴实、耿直向上的人格风貌,及重教兴学、耕读并重、敬祖奉先的家风,是促进家族兴旺发达的不可缺少的精神财富。罗荣桓名震天下,千古流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罗荣桓以良好家风厚植廉洁根基,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