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视点头条 > 正文
人民大会堂湖南厅三幅湘绣的故事
2018-03-20 10:03:54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周杨] 字体:【

绣一针也是荣耀

——人民大会堂湖南厅三幅湘绣的故事

凌文虎(二排右四)、刘爱云(二排右五)与刺绣《岳阳楼》的部分绣工在作品前合影。一排左二为成新湘。

湖南省湘绣研究所 供图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湘绣研究所新蕾刺绣部主任成新湘。 童迪 摄

《张家界》画稿照片。 湖南省湘绣研究所 供图

退休老绣工与在职绣工一起绣制《张家界》。

湖南省湘绣研究所 供图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为薇 通讯员 方菁

2018年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湘绣研究所(以下简称“省湘绣研究所”)新蕾刺绣部主任成新湘,在人民大会堂湖南厅见到了自己14年前参与绣制的三幅作品。

成新湘将这次邂逅称为“一场奇遇”,“我没有想到自己能成为全国人大代表,也没有想到能在人民大会堂湖南厅与这‘三个孩子’再次相遇。”

《毛主席和五十六个民族》《岳阳楼》《张家界》,这三幅湘绣作品由近百位画师、绣工历时14个月合力完成。自2004年国庆节起,它们便成了人民大会堂湖南厅的重要装饰品。直到今年全国两会,三幅作品背后的故事,才因成新湘全国人大代表这一身份而走到幕前。

1 任务突如其来,责任重如泰山

2002年9月,省湘绣研究所接到一个特殊的任务。时任总工艺师王小辉回忆说:“当年,人民大会堂湖南厅即将重新装修,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厅内陈列大气魄、大制作、高水准的湘绣,同时也是向国庆55周年献礼。为了保证绣品质量,这个任务交给了我们单位。”

具体的要求紧随其后。“其中一幅最大尺寸的绣作要依据画家侯一民的油画《毛主席和五十六个民族》进行再创作,其余两幅绣作由所里自行创稿绣制。”王小辉说。

接到任务时,上至所长,下至普通绣工,均感“压力山大”。撇开所里当时的生产任务不说,与画家侯一民的对接工作谁去做,去哪找三米宽的绣制底料,上稿由谁执笔,能够挑起大梁的退休绣工怎么请回所里,全体绣工的动员工作如何开展,诸多问题横亘在大家面前。

困难当前,全所上下却弥漫着兴奋的空气。“绣工们都争着参加,大伙都说,自己参与的作品能挂进人民大会堂,绣一针也是荣耀。”成新湘回忆。

很快,一面印有“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出色完成好人民大会堂湖南厅巨幅湘绣任务,为湖南人民争光”的横幅,悄悄挂进了车间。

“使命神圣光荣,责任重于泰山。”王小辉说,2002年9月至2003年10月间,定人、定稿、寻找底料等前期工作在长沙、北京、苏州三地同时推进开来。

2 “定海神针”归来 “不讲一分钱条件”

听说所里要给人民大会堂湖南厅绣制作品,当时已经退休的湘绣大师们“不讲一分钱条件”,回到了所里。

“这些‘定海神针’一来,我们就心安了。”王小辉介绍,刘爱云、饶碧友等湘绣大师负责制作技艺的指导,王玉辉、胡利云等湘绣名手则负责关键部位的绣制。

与此同时,另一拨人马不停蹄奔赴北京,他们必须尽快与省驻京办的同志会合,随即前往《毛主席和五十六个民族》原作者、画家侯一民处,与其商量版权和表现手法等事宜。

省湘绣研究所时任副总工艺师王坚毅回忆,事前听说有人曾用其他绣种再创侯老画作,但因绣线较粗,成品颗粒较大,看不出渐变,效果不佳。为了让侯老放心地将作品交给湖南,去侯老家拜访那天,王坚毅带上了一幅双面绣的《猴子》。果然,湘绣独特的鬅毛针技艺打动了侯老。

作为《毛主席和五十六个民族》画稿的再创作人,时年63岁的工艺美术大师宋定国也在拜访侯老的队伍中。“侯老家住北京西山,我们那天坐了很久的车,宋老师晕车十分厉害,可为了亲眼看到原作以便后续创作,宋老师一直忍着。”王坚毅说。

《毛主席和五十六个民族》版权问题落定,长沙方面工作人员开始物色《岳阳楼》和《张家界》的画稿。通过海选,凌文虎和李艳的画稿脱颖而出。

一切就绪,只欠底料。

为了找到适合的底料,王小辉联系上苏州大学一位专门研究织染的教授。然而,制作宽幅三米以上的底料对于这位教授来说,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最后,在双方的共同探讨下,决定用两台机器拼机的方式制作宽幅超三米的底料。起初,因受力不匀,两台机器衔接处的布料不太平整。大家继续想办法,通过加大顶部两头的固定力度,使布始终保持水平,经过五六次试验,终于妥了。

3 完成湘绣史上最大尺幅人物绣像,他们做到了

至此,万里长征才走了十分之一。

对于这群手艺人来说,他们面对的是湘绣史上最大尺幅人物绣像的挑战——《毛主席和五十六个民族》(7m*3m),是西洋画与国画结合的挑战——《张家界》(4.9m*2.3m),是仅一棵松树就要用上四五种针法的挑战——《岳阳楼》(4.25m*2.05m)。

2003年10月,任务进入绣制阶段。这一阶段首要工作是由创作者将画稿蓝本画上刺绣底料,业内称“上稿”。

《岳阳楼》的创作者凌文虎说,这幅画作他足足画了一个月才完成。“挨着地的就跪在地上画,连着天的就搭凳子画。”

说起上稿的情景,《张家界》的创作者李艳笑出了声,“我有恐高症,可我每天都要搭三四条凳子登高作画,站在上面腿抖个不停。时不时还得一上一下,远看、近看,横看、侧看,反复比对和修改。”

上稿之后的工艺是上绷,即将底料的上下两端分别塞进两根绷棍的卡槽内,并随绷棍向内平卷固定,以使底料总体保持端正。刘爱云介绍:“经纬均直是上绷的原则,因尺幅巨大,《毛主席和五十六个民族》的绷子上了四次才成功。”

接下来就是绣制了。

《毛主席和五十六个民族》不仅是湘绣史上最大尺幅人物绣像,也是省湘绣研究所首次创作的人物最多的作品。成新湘说,一名成熟绣工绣一幅人物肖像通常需要一年,而他们要在10多个月内绣57个人物,“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为了如期完成三幅作品绣制,省湘绣研究所在车间附近为绣工定好宾馆,80多名绣工齐齐上阵,三班倒不停,人停绷不停,开始了持续12个月的辛劳。成新湘说:“每天睁眼就绣,下工就睡,大家却干劲十足,没人喊累,没人请假。加上前期创稿的时间,这三幅作品花费了约14个月时间。”

绣工们绣得昏天黑地,一旁的技艺老师们也不断指导绣工根据人物装束、表情、姿态的不同来调整针法、色彩、虚实、阴阳。

以最难绣制的面部为例,油画人物色彩丰富,不能有反光,否则会导致人物变形,而传统绣像是通过丝线折射光线使人物生动有神。刘爱云说,以往绣油画以乱针绣为主,只能远观。此次,他们则以交叉针为主,施以鬅毛针、混针等绣制人物脸部肌理,配合绣线粗细来体现质感。

李露是面部主绣之一,为了将毛主席身边的解放军的脸绣好,她花了近三个月时间;罗利香是人物身体和服饰的主绣之一,她和同伴一起三班倒,花了两个半月才绣好毛主席身边红衣大娘的手脚和衣服。

为了将毛主席的面部绣得与原作一致,王玉辉(已故)更是在刘爱云、饶碧友、宋定国的指导下,琢磨针法、色彩、明暗关系,“一次不行,拆了重来,毛主席的面部绣制整整花了半年时间。”

据统计,绣工们光绣制《毛主席和五十六个民族》就花了216天。三幅作品用到的针法近百种,几乎涵盖了湘绣所有的针法,各色丝线的色阶总和也有400种之多。

4 提前两个月完成任务

2004年2月9日,先一步完成的《张家界》《岳阳楼》运抵北京。

其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工人在安装《张家界》背面的诗词绣《沁园春·长沙》时,不小心留下两个手指印。“其实指印从正面看并不明显,但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我们重新绣制了一幅,利用湖南厅有限的空档时间,高效完成了替换。”王坚毅说。

2004年9月20日,《毛主席和五十六个民族》启运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南厅。

“由于担心南方的木材到北方之后会发生开裂,我们决定将绣作带到北京进行装框。”王坚毅再次担起北上安装的任务。选框、请人、制作、上墙,均需亲力亲为。“最难的就是上墙,《毛主席和五十六个民族》这张作品我们请了30个人一起抬才安装成功。”

2004年国庆节前,三幅绣作全部安装完毕。至此,任务圆满完成。王坚毅介绍,省湘绣研究所提前两个月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下达的任务。

2018年3月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湖南代表团第四次全体会议向媒体开放。从走进人民大会堂湖南厅的那一刻,成新湘便给其他代表当起了讲解员。

“单面绣《张家界》和双面绣《岳阳楼》当时分别创下了湘绣单、双面绣尺幅之最,而《毛主席和五十六个民族》当时创下了中国刺绣史上最大尺寸纪录。到目前为止,《毛主席和五十六个民族》仍然是湘绣史上最大尺幅人物绣像。业内人士认为,这三幅作品都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成新湘说。

介绍完毕,成新湘请身旁的代表为其在三幅作品前分别留影。

成新湘与三幅作品的合影在其朋友圈一经发布,省湘绣研究所的新老绣工们如同14年前接到任务那般沸腾了。“我不禁感怀,一名普通绣工通过不懈奋斗成为工艺大师,还当上全国人大代表,这不仅是对她个人能力的肯定,更是对湘绣艺术的肯定。”王小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