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视点头条 > 正文
为新时代打call
2018-03-03 07:30:56 [责编:谭思敏] 字体:【

为新时代打call

——百姓点赞新生活,畅谈新愿景

刘少杰 刘伟 摄

黄继荣 通讯员 摄

罗平平 何金燕 摄

秦琴 于振宇 摄

孙翎溪 通讯员 摄

杨卷兰 向民贵 摄

陈霞 刘鹏 摄

廖维良 张娟英 摄

姜武忠 通讯员 摄

梁友益 通讯员 摄

编者按:

走进新时代,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踏上新征程,7300万湖湘百姓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乡村越来越美,城市越来越具活力,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公共文化设施日益普及,高铁出行更便捷,移动支付改变你我生活……

全国两会前夕,湖南日报记者采访了10位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百姓,听听他们如何点赞新时代,畅谈新愿景。

1“中国芯”出口欧美

湖南日报记者 于振宇

“以前电力机车芯片全部依赖进口,现在高铁也开始安上了中国芯。”谈起近年来的科技创新,株洲中车时代电气员工刘少杰指着他们公司自主研发的IGBT激动地说。

IGBT芯片,是能源变换与传输的核心器件,俗称电力电子装置的“CPU”。2014年6月,由中车时代电气自主研制的8英寸IGBT芯片成功下线,打破了国外对高端IGBT技术的垄断。湖南的第一条城际铁路长株潭城际铁路就采用了此芯片为列车提供动力,使其成为中国第一款时速160公里的城际动车组。

“除了高铁,这个芯片在智能电网、航空航天、电动汽车、新能源装备等领域也得到了极广泛的应用,同时批量出口到了北美、欧洲、东南亚和中东等地。”刘少杰满怀期待地说,相信不久的将来大部分中国高铁都能装上“中国芯”。

2 高铁开启美好生活

湖南日报记者 陈昂昂

“高铁的到来,大大提升了老百姓生活幸福感。”作为一名铁路人,张家界车务段麻阳车间站副站长黄继荣见证了这几年湖南铁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尤其是高铁带来的巨大影响。

全省高速铁路达到1397公里,高铁覆盖率达70%以上,高铁不但让百姓出行更便捷,生活品质大大提升,也使省内“两小时高铁经济圈”逐步形成。早上在长沙吃“糖油粑粑”、中午在邵阳尝“猪血丸子”、晚上到怀化品“芷江鸭”,高铁的开通,让这一设想成为现实。黄继荣盼望着,张家界也能早日迈入“高铁时代”,拉近张家界的最美山水风光与各地游客的时空距离,让张家界老百姓早日享受高铁带来的美好生活。

3 移动支付让生活更捷

湖南日报记者 何金燕

“移动支付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出门只要带手机,万事都大吉。”

郴州人罗平平在长沙一家三甲医院工作。和很多年轻人一样,他现在无论到超市购物、骑共享单车上下班,还是下馆子吃大餐,甚至在路边摊买一杯豆腐脑,都习惯掏出手机“扫一扫”,方便快捷又省事。

今年春节,罗平平坚守在医院值班,没能回家乡陪伴爱人和孩子过年,他在微信上给父母和老婆发送了新年红包:“人没回去,也能换种方式传递祝福。”

从自身职业上来说,罗平平希望移动支付能在公立医院的门急诊、住院部全面推行,“让老百姓看病更高效、快捷。”

4 青年创业赶上好时代

湖南日报记者 于振宇

“现在,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我庆幸自己赶上了这样一个好时代。”青年创业者、南县罗文花海国际涂鸦艺术村项目负责人秦琴颇有感触地说。

2014年9月,秦琴等十个年轻人借了4000元,在洞庭湖的荒滩和垃圾填埋场上开始创业。3年多过去了,在小伙伴们的共同努力下,罗文花海国际涂鸦艺术村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建成。如今这里游人如织,罗文村从一个默默无名的小村庄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热点,2017年罗文村接待全国游客124.2万人次,收入4.67亿元。他们还带动了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开起了瑜伽馆、咖啡厅、KTV、民宿酒店,还建成了现代无土栽培的农业园。

5 “民间河长”守护湘江

湖南日报记者 陈昂昂

去年,孙翎溪所在的湖南师范大学环保协会,通过招募成为湘江“民间河长”。参与湘江保护与治理,让这个刚满“18岁”的校园环保社团“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孙翎溪和小伙伴们在湘江边留下了数不清的脚印:定期在公众中开展湘江水资源保护问卷调查,形成意见建议;走进社区宣传环保知识,倡导垃圾分类、节水节能……

连续2年,协会在湘江长沙段开展水质检测,数据显示,多项污染物指标持续下降。“在大家的共同保护下,母亲河越来越清、越来越美了。”这是最令孙翎溪和小伙伴们兴奋的事。

6 “我家去年脱贫了!”

湖南日报记者 苏莉

通讯员 向民贵 胡家星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宋家寨村2组65岁的苗族老党员杨卷兰一家,2017年最大的喜事是摘掉了贫困户帽子。

杨卷兰和老伴身体都不好,多次住院治疗,因病致贫。2016年,杨卷兰一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医疗帮扶政策,2017年上半年两次住院医疗费报销90%以上。

在泸溪县就业服务管理局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扶下,杨卷兰一家饲养了16头猪、360只山鸡、500尾稻花鱼,还种植水稻、油菜、辣椒等,2017年种植养殖收入达6万余元,一举甩掉了贫困帽。

“感谢党和政府精准扶贫的好政策,让我一家脱了贫,今后我们还要继续攒劲干!”杨卷兰信心十足地说。

7 家门口建起24小时自助图书馆

湖南日报记者 苏莉 通讯员 刘鹏

桃江县桂花园小学数学老师陈霞,工作之余喜欢看书。以前借书是去县图书馆,离得远不说,而且等到自己下班,图书馆也关门了,只能利用周末的时间去借书还书,不是很方便。2017年3月,陈霞惊喜地发现,自己家附近的文化广场上建了一间24小时自助图书馆。

“这里图书种类不少,刷身份证就可办理借阅,而且可以随借随还,非常方便!”这半年多来,几乎每个傍晚,自助图书馆里都坐满了读者,陈霞也会来这里,找上一本心仪的书,看上个把小时,享受这一段时光。她希望今年在县城多建几间这样的自助图书馆,让爱读书的人随时享受读书的乐趣。

8 乡村振兴正当时

湖南日报记者 何金燕

廖维良是衡南县宝盖镇党委书记,也是宝盖镇5年巨变的见证人。5年来,依托良好的乡村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宝盖镇着力打造湘南银杏第一镇,成功举办多届宝盖银杏文化节,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2017年累计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是5年前的30倍。

“乡村振兴不是喊出来的,是干出来的。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主动回到农村创业,乡村振兴有了新希望。”廖维良盘算着,新的一年,要带领全镇干群继续擦亮乡村旅游名片,让农村更美、农业更强、农民更富。

9 农村教育迎来春天

湖南日报记者 张斌 通讯员 骆力军

以往,每逢开学之际,宁远县鲤溪完小校长姜武忠都要绞尽脑汁盘算,怎么请代课老师和如何解决代课教师的工资问题。然而今年春季,姜武忠再也不用为此发愁了。

鲤溪完小含本部共有9个教学点。多年来,缺老师,特别是教学点缺老师,一直是困扰学校的一个大难题。近几年来,县里出台乡村教师补贴政策,乡村教师的待遇每月比县城教师高1500元左右。待遇改善了,一批年轻教师愿意留下来了。从去年开始,学校聘请的代课教师补助标准,也由原来的每月600元提升为每月1500元,代课老师也更安心了。

姜武忠说:“虽然乡村教师还有缺口,但只要党和国家的政策好,这个缺口就一定能补起来,乡村教育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10 权力晒在阳光下

湖南日报记者 张斌 通讯员 毛德

这些年,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不断延伸,“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的不断开展,基层的“微腐败”也得到了有效治理,老百姓获得感不断提升。

从2017年开始,涟源市开展了“微权力”风险防控体系试点,各村村级“微权力”晒在阳光下,装进了制度的笼子,百姓拍手称快。涟源市三甲乡荷叶村村民梁友益所在的村,制定了各项制度,全面规范村级财务等事项操作流程,村级财务收支、工程项目建设、惠农资金发放等情况都在村务公开栏公示,老百姓一目了然。梁友益希望,今后进一步加强村级监督管理,及时公示村务实施情况,接受群众监督,真正实现阳光村务。